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萍 《湖北档案》2010,(11):44-45
康有为,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字广厦,号长素。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深重。第一次上书清光绪帝,建议变法,提出改良主张,以图国强。1890年至1893年间。康有为在广州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致力变法维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康有为在北京联合参加会试的1300多位举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相似文献   

2.
<正>一、梁启超与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梁启超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政治行动与政治事件,作为康有为最为重要的学生、助手、战友,梁启超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维新变法也成为梁启超思想形成的关键事件。1895年,梁启超与康有为在北京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开启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宣扬"变法图存",为维新变法做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上书"是古代士人向帝王奏谏陈词的一种议政形式。清代中下级官吏和平民可以通过呈请的方式,向皇帝上书,但必须由拥有具奏权的机构或官员为其代奏。这里选登的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二十四年,康有为曾先后7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请求,陈述变法举措,希望倚重君权,实行自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议会思想是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其最初萌芽始于1888年的《上清帝第一书》,书中他提出了“增设训议之官”的建议,表露出朦胧的参政要求。到1895年5月,康有为的议会思想明朗化。在作为变法开端的“公车上书”中,他完整而详细地阐述了以“结合民志”为宗旨的“议郎制”设想,实质上正式提出了开议会的主张。1896年《上清帝第四书》中又主张“设义院以通下情”,并把设议会要求由中央推广到地方,并在概念上接受了“议会”,尽管如  相似文献   

5.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康有为联络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人签名上书,提出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翁同龢,生于1830年,卒于1904年,江苏常熟人,在朝为官40年,曾先后任同治、光绪皇帝老师。为官清廉,力助光绪皇帝维新变法,被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变法失败,翁同龢被贬回常熟老家,从一品大臣变成一介布衣,且受到地方官吏的监视,晚景十分凄凉。然而,他勇于改革,对新时代的探索精神却永留人间。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苏生,后名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南海先生”。生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卒于1927年。光绪癸已举人,乙未进士,授工部主事,为我国近代改良派领袖。尝与弟子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有“康梁”之称。康氏初以上书变法之志不达,乃返广州筑万木草堂讲学蓄书,所藏多属普通之书。戊戌之变,家被抄,其书移广雅书院。《广雅书院藏书目》附列卷首,所云奉督宪发下寄存书目,即其时康氐所藏。  相似文献   

8.
李广超 《兰台世界》2016,(12):95-98
宋恕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其变法观点不同于同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维新思想家,宋恕的维新变法思想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渐进式变革思想,重视民本,关注下层民生,强调变法的实际效果及可行性。这种务实的思想特色形成与浙东学术传统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积极在理论上、行动上参与变法活动。并且在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仁学"哲学。谭嗣同的"仁学"思想,在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思想网罗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领导并创办的报纸.向读者展示了康有为的办报思想和对中国报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白话文报刊是在清末维新变法的高潮中创办的。1897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演义白话报》,《蒙学报》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白话报。随后,裘廷梁创办的《无锡白话报》是当时影响较为广泛的一张白话报。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这些报刊很快停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逐步走上政治舞台的过程中,不少人注意到要发动下层社会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因而也创办了不少白话报。1900年至1905年间,曾先后出版过《杭州白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办刊     
梁启超办刊在我国近代期刊史上,梁启超(1873—1928)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作为著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之一,他办刊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1895年,为推动维新变法,他的老师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杂志,他担任主要撰稿人,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力倡变...  相似文献   

13.
段颖惠 《编辑之友》2016,(6):100-103
维新时期借助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向广大受众传递了救亡图存的变革思想,对少数精英分子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不可否认,对大多数受众而言,维新时期的信息传播并未使其受到触动.相反,不少人对维新变法和新式媒介诋毁拒斥,攻击责难,使得在近代中国初次登台的大众传媒,并没有达到引领社会舆论,推动变法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党洁 《北京档案》2011,(11):50-51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著名维新人士。谭嗣同少怀奇志,习武尚义,及至青年,热血奔放,惟求维新,创办学堂,鼓吹变法,为百日维新之中坚。谭嗣同生于北京,14岁回湖南浏阳老家,33岁奉召进京参与  相似文献   

15.
林纾与书评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著名文学家,古文家,翻译家。他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1898年公车上书前,维新变法中,他是积极拥护者,是“先进的维新党”;辛亥革命前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思想变得保守。“五四”运动前后,反对新文化运动,十分守旧。他一直以前清遗老自居,每逢光绪死日,他必到陵前哭祭。他中过  相似文献   

16.
柳亚子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期受父亲影响,赞成维新变法,致力于《新民丛报》的宣传。1903年参加中国教育会,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同  相似文献   

17.
创办于1887年的广学会以书刊为媒介、以中国文人学士为对象,介入维新变法、新政等晚清政治改革运动,开展对华文化传播活动,企图“自上而下”地影响整个中国,就其影响力及出版物数量而言,是彼时西方在华出版会社中名副其实的翘楚。在清末二十四年的对华文化传播活动中,广学会经历了由初创时期的冷寂,到维新变法期间的兴盛,再到新政阶段逐渐走向衰微的曲折轨迹,始终受到中国政治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辛亥以后的袁世凯与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腾 《历史档案》2003,2(3):107-111
袁世凯与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清末尤其是维新变法时期两人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戴逸的《戊戌年袁世凯告密真相及袁和维新派的关系》、张华腾的《康、袁交往与戊戌维新政治格局》、杨天石的《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等文章中均有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我国出现的变法图强维新思潮,在我国近代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搅动了封建统治的一潭死水,激起了一层层救国浪花.其中,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藏书事业,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保守开始过渡到开放的.维新派在寻求自强富国的种种探索中,一开始就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欲振中国,在广人才",因而他们大力鼓吹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把废除八股科举、兴办新学,建立各种强学会,建立开放的藏书楼等作为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官私藏书,不是只供达官显贵阅读,就是只供藏书者本人阅读,对外根本不开放.显然,这样的藏书根本不适应维新派广育人才的需要.因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宣传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为打破传统的藏书方法奔走呼吁,甚至亲自实践,郑观应、李端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是其代表人物.而王韬等香港派的维新人物,不但是维新改良的先驱,也是大力提倡建立公开阅览的藏书楼的早期人物.王韬原名王利宾,1828年生于苏州甫里,1862年以通太平天国罪被清政府追捕而逃往香港.他曾先后到过英、法、俄、日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意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惠仙主张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