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善礼 《中国教师》2010,(10):33-34
<正>写教案,一直是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心病。当前,一些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诸如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种要素是否齐全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  相似文献   

2.
学校对教师教案的评价,往往会把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的填写是否完善,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等作为教案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会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所以,我们对教案管理进行改革,实行“分头备课,  相似文献   

3.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得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课堂的脱节,出现了好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课上得好,教案检查却不一定得高分的二律背反现象,使教案沦为一种形式僵化、内容空洞的"无用教案".  相似文献   

4.
课堂 ,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知识 ,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所以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环节。那么 ,怎样评价一堂课呢?无非是检查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怎样教”、“效果怎样”。“教什么?”教学督导员课前要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 ,看教师是否按照教学大纲选用教材 ,安排教学内容 ,教案书写是否认真、工整、规范?教案必须符合四项基本原则 ,跟上科技发展 ,不能一部教案讲几年。备课内容不能超出教学大纲规定范围 ,高于、深于或低于、浅于大纲要求的水平 ,过于繁杂或过于简单都不行。凡事预…  相似文献   

5.
【调查内容】教师有效备课和撰写教案现状。【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教师备课的情况,研究教师备课现状和写教案的水平,既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提供理性材料,又能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备课的不足,进一  相似文献   

6.
《新教师》2019,(11):5-5
观点备课、教案都是为上课服务的,不备课成不了好老师,教案写不好,也不会成为好老师,但是同样,一个老师如果端着教案去上课,课堂照着教案走,罔顾学生实际,不管学生学会学不会,读完教案就完事,那同样不是好老师!在农村小学,教师都存在包班现象,几乎全天都在上课,根本没有时间写教案。可是学校规定每周都要检查教师教案,完不成任务就要扣绩效工资。  相似文献   

7.
陈炜 《江苏教育》2012,(27):55-57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8.
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不在于撰写工整的教案,而在干备好课.简单化地检查教师教案已经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束缚,它是对教师教学个性和风格的忽视.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随堂听课、鼓励教师自我课堂摄像、向教师提供网络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小组讨论、帮助教师与专家合作等方式来考察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质量,而不必过于关注教案检查.  相似文献   

9.
陈文锋 《考试周刊》2015,(22):139-140
<正>随着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计算机及网络纷纷走进教师备课室和学生课堂,为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搜索、丰富教学手段等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不少教师走向了一个极端:或者滋生了惰性,在备课时依赖网络下载教案和课件应付课堂,使课堂质量难以保证;或者不能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盲目在内容、音乐、图像、视频等方面下工夫,使课件形式重于内容。一、集体备课与电子教案很多学校都有教案检查制度,以此衡量教师备课的认真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管理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不少学校,管理者往往把检查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  相似文献   

11.
备课与教学,是学校教务管理中必须认真处理的一对基本矛盾.传统的、目前通行的做法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定期标准化检查评比教案,且结果与教师诸多利益挂钩.此做法衍生了诸多怪现象,如写而不用、写用对立、抄摘教案、复印教案、下载教案等.相当部分教师写教案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无奈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的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到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上课的脱  相似文献   

13.
李玉柱  尹祚礼 《教师》2010,(19):104-105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得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  相似文献   

14.
一、学校备课管理的误区浅析 1.以偏赅全,缺乏过程管理。备课是由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编制教案、教后反思等多个环节组成的系统过程。一些学校将备课简单地理解为写教案。将备课管理等同于教案检查.教案中字写得端正、抄的量多的被认定为备课认真、到位,对备课的实效性却缺乏关注,备课中其他环节的了解和检查也少有作为。现实的教学生活中,不少教师将备课和教案的抄写扯成了两张皮。先上后抄,或者先抄后上。书面教案仅作敷衍搪塞、应付检查之用。备课,这种教学生活中最具创造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教案检查,是很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与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湖南教育》曾刊发一组文章,就教案检查进行讨论。有的教师直陈“教案检查的负面影响”[1],有的教师呼吁“教案检查当休”[2];检查者也慨叹“教案检查:不得已而为之”,“检查老师的教案……吃力不讨好”[3]。时至今日,教案检查仍是多数学校一项令一线教师反感的教学管理常规。教案检查为何会处于尴尬境地?为什么会在实践中陷入令人反感与无奈的窠臼?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备课的理解存在失误,对教案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追问一:备课同于写教…  相似文献   

16.
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谈起教学备课时,老师抱怨学校每学期的备课本检查成了教师们的负担.他们感叹地说,工作十几年教案也写了三、四十本了,刚参加工作时写详细教案还起一定的作用,现在却感到写教案很浪费时间.而且学校检查也不重视质量及效果,检查也就是数数页,看书写是否认真,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最后盖个章,写个日期然后存档,不再还给教师.这样做一是为了让教师们能经常重新备课,以防以旧充新;二是为了今后上级检查工作时作为教学资料使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之中一定会遭遇许多困惑。不客气地说,有的学校管理者庸人自扰。因此,学校管理应该让"困惑"走开。教师备课灵活变通许多学校总是要求教师备课写教案,管理的方法是定期检查,而有的教师却是平时该怎么上就怎么上,检查前突击抄教案。猫与老鼠的游戏,在教育界是  相似文献   

18.
已往学校对教师教案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教案评估的依据。为此,教师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的教案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基于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想起检查教案,我就耿耿于怀,因为我也是教案检查的"牺牲品". 作为衡量教师备课工作的态度和质量的一种手段,教案检查是应该的.问题是,检查不该一刀切、形式化.在一些学校,一律要求教案越详细越好,否则,教师不但挨批评,还要扣分,有的直接扣钱.  相似文献   

20.
写即“写教案”。这是教师备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工作的形式化体现。写好教案是认真备课的佐证,同时也是上好课的保证。怎样才能使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呢?首先,我们请老教师举办谈教案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教师们认识到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重要性;了解教案的内容要求、格式;掌握写教案的方法。然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抓好教案检查工作。检查的重点放在教案的格式、项目、课程设计等内容上。检查的程序是:教研组预查,审批签字;教务科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