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强 《文教资料》2010,(22):83-84
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平民化、故事化和娱乐化,平民化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争相采用的一种方法。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应该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主要途径之一。"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的基本特点。本文就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探析,以待商榷。  相似文献   

2.
平民意识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报道时,要摒弃传统电视新闻中存在的“高大全”和居高临下的说教模式.以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与平视生活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使荧屏内外的传播与接受、社会与个人,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心态同步。产生情感共鸣。电视新闻要体现平民意识,就必须做到:电视记者心里要装着老百姓;经常换位思考,作一名普通的电视观众;多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将政府官员形象进行平民化处理;追求人格平等,尊重被采访者。  相似文献   

3.
姚伟 《华章》2011,(18)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新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电视新闻策划中运用平民化报道方式,是对平民审美习惯的尊重以及对平民立场的认同.本文针对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报道方式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为观众呈现出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做好充足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当今电视剧艺术平民化创作风格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民化题材作品创作与艺术审美的大众化;二是故事发生场景的生活化与严格的价值取向;三是艺术创作风格与语言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平民学习的中国远程教育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民学习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平民需要属于自己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是平民的教育,必须以促进平民学习与发展为宗旨及价值取向,坚持走平民化的发展道路.历史地形成的平民学习文化,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土壤,根植于平民学习的文化土壤,远程教育才具有内在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基于平民学习文化,中国远程教育必须创建贴近平民生活、满足平民需求、接受平民评价、寻求平民支持、体现平民学习特点的平民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平民化浪潮在当代中国媒体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媒体经历一场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报道角度到内容题材、从表征形式到内在特征的巨大革命。从媒体的内容来说,对于普通人生活状态和生命价值的关注、知晓权和话语权向平民阶层转移,成为媒体平民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平民化”创作趋向,是转型期影视化鲜明的特征之一。它体现为创作视角、叙事视角上所具有的平民意识以及在价值取向上所持的平民立场。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旨趣等方面的需要,是形成这种创作趋向的重要依据。影视创作“平民化”,既反映了中国社会整体价值取向的变化,也体现了当代中国影视为适应转型社会开始形成的化市场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平民化”是九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影视创作倾向,“视点下移”是其根本特征,本文试图从平民化的起源、平民化的创作理念、平民化的美学风格以及平民化的实践中的消极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平民化”电视理念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电视新闻平民化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政治性和宣传功能十分突出,做出来的新闻往往带有很浓的政治宣传色彩,报道形式也较为生硬,很难吸引百姓的眼球。尽管近年来这种状况大有改观,但电视新闻平民化问题仍然值得广大电视人的关注和思考。笔者初步探析了电视平民化的现实意义、基本内涵以及电视新闻平民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杰出的艺术成就与清代扬州化和商业相关。清代扬州盐业和漕运的繁荣,为“扬州八怪”的出现提供了社会舞台,同时也使郑板桥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商业化、市俗化的审美特征。首先,“板桥风格”反映了一种平民思想,具有自我表现、自我娱乐的色彩。其次,“板桥风格”中具有一种化雅为俗,以俗为奇,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第三,“板桥风格”体现出一种美丑互见、立异标新、取悦商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