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评价是改进课程和教学的依据,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芬兰灵活多样、个性化的普通高中课程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探讨芬兰的高中课程评价对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最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分析得知:在课程改革目标上,促进高中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目标;在课程结构与设置上,各国在强化共同必修课程、丰富选修课程的同时,更加突出个性化课程与大学预备课程的设置;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上,以建立完善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保障,实行学分制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毕业统一考试。各国高中课程改革最新的动态与趋势是,修订学分数与科目,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增加新的课程门类,突出学术性课程,强化外语、伦理、信息技术课程,妥善处理高中课程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关系。把握国际高中课程改革动态及有益经验,可以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印度贯彻新时期教育政策,对高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结合,课程内容强调多样性与应用性结合,课程管理强调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课程评价强调多样性与现实性结合。本文总结了印度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分析了印度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课程的公平性取向、民族化取向、职业化取向。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做为高中课程改革的热点,是建设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秋季,我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走进了学校教育和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赋予了校本课程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突破点2012年秋季,浙江省全面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这是浙江省2006年高中课程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增强选择性是本次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教育厅刘希平厅长指出:"我们希望通过深化课程改革,让孩子能多学些自己想学、  相似文献   

6.
《广东教育》2003,(12):3-6
一看:课改特点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这种改革不只是教育内部的事,而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它意味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不断完善。负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历史使命的广东省,从明年秋起将率先全面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业已颁布的《普遍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此次高中课程改革具有“四多一制”的突出特点,即:课程结构多样化,课程内容多层次,课程实施注重多实践,课程教材作多种选择;建立学分制的课程管理评价体系。课程结构多…  相似文献   

7.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美国高中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高中教育危机和课程政策转变的背景下,美国高中课程不断出现分化,课程目标更加强调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现代核心课程和突出多元选修课程,课程管理上更加注重联邦、地方和学校的协作机制、灵活多样的课程安排和形式多样的成绩检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已于去年九月出台。至此,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高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也是高中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有力保证。本文主要从增强高中语文教师课程开发利用的意识来探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AP课程自开创以来卓有成效,为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世界多个国家的纷纷效仿。本文在对美国AP课程特色及保障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AP课程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启示。美国AP课程能否成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剂“良药”,值得我们深入探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既是教育价值的自觉追求,也是国家课程改革的政策要求,更是课程实施过程的行动表达。课程研究者对之的关注和参与彰显了学术研究和学科群建设的教育服务职能,丰富着课程实施理论;同时也直接回应着高中课程选择性的实践诉求。建立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实施实践参与行动策略成为学术集群投身基础教育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广大高中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行为等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大学课程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大学为了顺应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要求,已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从改革效果看,大学仍然没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教育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教育培养模式滞后于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速度。本文针对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探讨大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阐释知识经济需求创新人才、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多元文化推进教育民主、国际竞争追求优质教育四大方面的社会变革及其根本需求,揭示了当代世界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刻背景。同时,描绘了各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共同愿景,即高质量民主的课程、全人发展的课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多样化与综合化的课程以及动态生成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十多年来已进行了两轮改革实验。第一轮课程改革是从1991年开始的,这轮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首次打破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出大约20%~25%的课时让地方和学校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发挥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削减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强化活动课,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构建较为生动活泼的“三板块”课程体系。从2001年秋学期开始,我国高中课程建设又进行了第二轮改革试验。调整后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必修课的课程作了进一步有利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调整,对选修课…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课程体系新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缺陷必将导致学校教育的缺陷。面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现行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原要求。基于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它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对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根据、操作方法等层面作深入的探讨,并从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锐意改革的精神意向上,对正在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进行理性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以及教育系统本身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决定了渐进式改革是北京高中课程改革路向的必然选择。在首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这种渐进式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政策的逐步颁行与不断完善、阶段性的重点引领与关注点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的调整上。在今后推进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政策的形成与落实需要共享的意识和实施规划,需要建立一个更大范围的外部改革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实施要求 (一)高中课改的课程实施工作要求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设计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尤其是课程结构中的"领域"、"模块"的设置。众所周知,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加大了课程"选择性"的力度,其具体表现在选修课、模块的设计上。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分必修与选修两部分,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  相似文献   

18.
香港新高中课程改革:背景、构架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配合新学制的改革,香港在21世纪伊始启动了新高中课程改革,并于2009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从香港新高中课程的架构来看,香港新高中课程以全人教育、多元发展、终身学习为理念,旨在照顾学生的不同兴趣、需要、性向及能力,培养香港未来一代具备广阔的知识基础、高度的适应力、独立思考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架构、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自2004年实施以来已经在全国逐渐铺开,取得初步成效。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有利于调整和完善高中新课程。对我国高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的分析主要立足于三个方面:课程设置的取向在坚持以学科为本的同时是否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课程设置在基于知识学习为本的同时是否兼顾学生的发展;课程设置是定位于因高考设课程还是以课程定评价。对高中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新课程实施能否给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带来好处;新课程能否解决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协调性;各课程的设计是否体现学生学以致知与学以致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谋求构建具有多样化、选择性的高中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从而为每个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也以此作为基本价值取向。除此以外,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还对如下几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一、坚持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为今天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而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要求教师注重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两者的融合。坚持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就是在地理课程价值取向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