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空间》的纪录片形态是在《东方时空》开播两个月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生活空间》的定位类似于《为您服务》栏目,主要是教给观众一些生活常识。这在当时属于前卫的《东方时空》栏目中显得极不协调。为了扭转这一现状,节目组人员喊出了“填补中国电视空白,有助于中国新闻改革”的13号,并决定尝试把镜头转向普通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想法一出笼,便得到了领导与专家的支持与首肯。于是,《生活空间》开始以拍摄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形态”在荧屏亮相。  相似文献   

2.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开播之初,《生活空间》难以定位,因为前有东方之子──拍人,后有焦点时刻──拍事,于是,《生活空间》只能选择了服务性.经过几个月的种种尝试,这种服务性节目的制作并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在认真听取了各级领导、每位记者及观众的意见,并经过反复的探索、尝试之后,1993年1!月,我们开始把《生活空间》定位于“讲述老百姓自己故事”.如今,“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回顾6年来我们经过的风风雨雨.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作为一个栏目,她的发展也经…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追寻──记《东方时空·生活生间》制片人陈虻沈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两年多以来,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收视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这个栏目中专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格外受到老百姓的青睐。不少观众...  相似文献   

4.
陈长建 《声屏世界》2008,(12):51-52
当记者们面对同一新闻源时,如何报道才能吸引眼球成了一大难题,竞争的压力催生了新闻传播手段、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新闻传播手段的发展中,新闻故事化越来越为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所喜爱。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以故事的方式写新闻,在新闻中讲故事。1993年5月1日开播的新闻杂志类栏目《东方时空》,于1993年10月下旬开设了子栏目《生活空间》,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主旨,每天为观众讲述一个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谭天 《视听界》2006,(3):69-71
1993年11月8日早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播出《牡丹江畔的老人》,在节目结束时打出这样的标板:“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而诞生了一个贴近观众走近百姓的短纪录片栏目。近年来,重庆卫视一档电视剧栏目《雾都夜话》悄然崛起,同样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获得不俗的收视率,尤其是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拔得头筹。在数十个卫星频道争奇斗妍的中国荧屏,缺少大制作,讲着方言的《雾都夜话》是以什么来吸引眼球呢?原有的影视理论无法解释它。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理念,看看它于中国电视,到底改变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闵虹 《新闻爱好者》2001,(11):37-37
河南电视台推出大型谈话类栏目《沟通无限》已经一年,相对全国从央视到各地方电视台谈话栏目,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突破。因其栏目所渗透的人文关怀、价值追求,以及它对普通人的生活和感情的关注,受到观众的喜爱。从已播出的节目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视野更加平民化。她用一种直观、轻松的座谈———对话加点评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如《老外侃中国》、《成长的季节》、《足球,我为你疯狂》、《胖子们》、《跳槽》等都不是靠卖点、明星效应,而是靠普通人的生活和感情的交流、展现来吸引观众。如…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要关注整个世界.所以面临如何去认识整个世界的过程。有人说,都市人可以不看故事片,但必定会看纪录片。当“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广告语响起时,观众习惯地走进某个平常人的悲欢离合或者生离死别中。叫好又叫座的《婆婆妈妈》就是在琐琐碎碎的日常生活中.展现了社会大背景下的现实矛盾。此前,《毛毛告状》、《德兴坊》等让观众念念不忘的纪录片,都采用了关注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8.
彭少波 《声屏世界》2004,(10):52-52
2003年5月份,吉安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新闻节目《今晚八点》,栏目定位为:百姓生活的舞台,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让百姓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以通俗亲切的风格来提升栏目的亲和力和可视性。栏目运作近一年来,以平实、自然的风格吸引了不少观众.由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意志和群众的意愿,新闻报道的导向.陆和节目的可视性之间存在着最佳的结合点,这一结合点即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采用纪实的手法来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目前各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中,可以把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象中央台1993年创办的《生活空间》栏目,主题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有的栏目名称就直接叫“新闻故事”,这些栏目播放的节目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每个节目长度都在5分钟以上。另一类是在新闻消息中被运用,这类新闻消息在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又分为短消息(1.5分钟以内)和长消息(4分钟以内)。最常见的是典型报道和时政类节目,把新闻人物或事件…  相似文献   

10.
李媛  彭静 《新闻前哨》2003,(7):62-63
电视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媒体纷纷登陆,除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电视传播理念及手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电视包装理念。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是较早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做了成功尝试的栏目。它的广告语“东方时空,真诚面对观众”,《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些具有深厚东方特色、中国特色和较强思想性的包装,如今都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莫畏 《记者摇篮》2006,(7):61-61
自从《生活空间》打造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纪录片的模式后。电视纪录片叙事风格故事化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开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来,全国为数不少的电视台都纷纷仿效相继开办,近两年“老百姓的故事”已深入人心,连街巷里的家庭妇女也知道有一种让人很容易明白的电视片叫“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此种电视片之所以引起电视界专家同行的重视,受到群众的欢迎,是因为:第一,它选择了普通老百姓做为表现对象,他们的言谈举止所做所为容易引起大多数的普通群众的心理共鸣,具有亲切感。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尽力避免新闻失实,避免掺假,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从事报道工作多年,几乎无一失实或掺假,但有这么一次采访经历差点酿成错误,今特披露于同行,我想于人于己都是一个教训。那还是1994年,《中国摄影报》开辟了一个新栏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意在通过多幅图片的形式展示普通老百姓立足平凡岗位做好工作的美好心灵。很多人都反映这个栏目办  相似文献   

15.
姚敏 《新闻天地》2002,(11):30-30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其子栏目《生活空间》(后来又经过两次改版,形成了现在《百姓故事》栏目的叙事风格)把自己定位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这个栏目的出台,开创了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先河,是中国电视界探索适应中国电视观众的纪录片市场的有益尝试。其实,在中央电视台之前,上海电视台曾进行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市场方面的探索。经过精心筹划,《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在该台的黄金时段播出,由于存在节目来源、运作资金等  相似文献   

16.
《为您服务报》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下属的一份文化生活类报纸。它以“我们与读者共同营造生活”为宗旨,将为普通百姓服务放在新闻报道的首要位置。该报开辟了“百姓”版,设有《百姓故事》、《百姓热线》、《凡人琐事》三个各具特色的栏目。《百姓故事》栏目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亲可感可近;《百姓热线》栏目,反映普通城市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如马路变成污水河、谁来清扫马路垃圾等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凡人琐事》栏目,反映普通人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逛街购物、业  相似文献   

17.
焦刚 《新闻传播》2010,(8):69-69
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桐柏电视台生活类淮源风采栏目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生活列车”是《郑州晚报》都市生活版的一个拳头栏目.创办一年来,它以鲜明的时代气息、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向广大读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深受读者欢迎,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一些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对受众感兴趣的民生新闻的报道。笔者通过考察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餐前后》、佳木斯电台的《行风热线》、《新闻故事》等广播节目,体会到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民生新闻的影响力来自于讲述真实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讲述让老百姓感动的故事。总之,构成民生新闻的三要素是:感人故事、人文关怀、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0.
张达伟 《青年记者》2006,(14):50-51
故果要说起去年中国的电影,一部影片不得不提,那就是《无极》。但是它对观众的贡献并不是只提供了一个观赏性高的大片,而在于它催生出了一部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并由此引发出了一场关于“解构”的大热潮。与之相对应的是荧屏上一部纯粹娱乐性的电视剧《武林外史》火得一塌糊涂。从广义的媒体定义来说,这些正是媒体自我反省和改变的表现。而在一贯以严谨要求的新闻报道方面,这样的“解构意识”也正在逐步得以体现,不光在新闻报道内容方面更加贴近了百姓,就连形式也开始了跟普通读和观众的对接,“用老百姓自己的方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