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音乐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认为,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中,音乐的选择是“先导”;使用音乐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即遵循音乐编排的原则,根据动作特点选择音乐,根据音乐风格编排动作,根据不同器械特点选择音乐,加强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操是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徒手或手持器械做动作,是人体有节奏的韵律运动,它将动作造型美、身体曲线美、音乐和谐美、服装色彩美融为一体。在比赛中,表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动作的整体效果。表现力是运动员自信与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超越自我的展示,是一套艺术体操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艺术体操是一项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项目,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展示精湛身体和器械动作技巧的同时,还会把音乐的意境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陶醉于意象之中。因此,动作是音乐的外在表现,音乐是动作的内在源泉,本文通过访谈、现场观察和视频分析,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与音乐的交互作用进行剖析。旨在通过梳理两者的关系,使之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提高艺术体操项目的艺术表现力,对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实现追求极致美的目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1976年以来9个版本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难度的发展和创新始终是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主题,在创新难度动作时要以确保运动员身体不受伤害为原则;2)对于艺术体操运动来说,成套动作完成的高质量是艺术体操运动持续、稳步发展的生命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必须在动作规格上下功夫,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3)器械技术动作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在器械技术动作的开发和训练上多下功夫;4)加强成套编排的艺术性,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艺术表现力;5)跳步类和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能够较好地体现艺术体操的特性,并有利于与器械的结合,应加强运动员这两类技术动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花样滑冰是融技术动作、音乐和表现力于一体的竞技体育项目。通过对近些年关于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方法的研究分析,从音乐素养、舞蹈技能、自信心的培养以及编排、体能等方面对当前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途径进行综合评述。旨在有效提高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为不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沈可  陈春霞  许毓晓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69-570,577
舞蹈训练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的灵魂,是成套动作中表现力的载体和基础.从训练的任务、特点、内容、教法建议等方面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舞蹈训练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合理运用不同舞种的训练手段不仅能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技术,而且还可以增加运动员动作的美感,理解、表达音乐的含义,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毛永 《精武》2012,(7):16-16,18
表现力的体现无论是在运初动员选材,动作编排上,音乐风格上以及运动员的技术技巧和技术动作的娴熟程度上,都对我们从事专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出色地完成一套竞技健美操动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运动中的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提高竞技健美操的表现力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成套动作的编排技巧是表现力的载体,音乐是整套操表现力的灵魂,体能、心理素质是表现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冰舞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艺术表现力是冰舞运动员动作完美的体现,也是运动员表现动作丰富的情感和完成动作质量的体现。目前我国冰舞运动员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表演意识、身体素质、动作质量和对音乐的理解等方面来探讨冰舞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旨在有效提高冰舞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关于花样滑冰运动员音乐素质构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音乐是花样滑冰的生命和灵魂,运动员的音乐素质决定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我国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方面与世界高水平选手的差距不是很大,但往往比赛成绩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选手缺少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即内在的美质在动作中的自然流露。从音乐教育入手,研究如何构建花样滑冰运动员的音乐教学模型,提高音乐素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节目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郝秀艳  王珂  陈玲 《冰雪运动》2010,32(2):22-24,49
芭蕾与花样滑冰有许多共同的要素,达到芭蕾艺术审美标准的花样滑冰运动员都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因此,芭蕾基础训练方法对提高花样滑冰音乐鉴赏能力、舞蹈表现意识和舞蹈技术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提出在花样滑冰训练中贯彻芭蕾的美学原则,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在动态技术、静态技术训练中借鉴芭蕾基础训练方法要点,可将跳跃动作训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可解决因技术动作导致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淡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场裁判评分、调研考察等方法,对参加2005年第24届世界蹦床锦标赛的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实施新规则后的比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外运动员第1套动作的构成发生了3个主要变化;我国优秀运动员第1套动作的平均难度分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但平均最后得分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不同成绩区间运动员的难度分与比赛成绩没有表现出线性关系;我国运动员所掌握的动作数量及动作类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一定差距;第2套动作质量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动作难度相对落后。进一步提高第1套动作质量和第2套动作难度是我国备战和实现2008年奥运会金牌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体操运动员肩关节肌肉力量,采用美国研制的CyBex-6000型测力仪,对我国17名女子体操运动员右肩关节进行屈伸肌群的等动向心收缩测试(60°/s、240°/s)。受试者包括国际健将级4名、国家健将级6名和国家一级7名。比较受试者的肌力水平表明,运动水平高的运动员肩关节肌肉力量较高。本研究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群的基础数据,为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及康复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观半圆仪,对我国441名体操运动员和563名青少年儿童的前臂屈伸复制运动误差值作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等研究,结果发现,就这个非专业性的和极为普通的动作——前臂屈伸运动的准确性来讲,在运动等级不同的体操运动员之间以及体操运动员与同年龄的普通人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别。而且,这种运动准确性较高者,学习基本体操动作的成效优于准确性较低者。这种运动的准确性在7~11岁期间提高最快,12~22岁时呈波浪式的发展状态;在体操运动训练的作用下,这种运动的准确性,在9~13岁加速提高,而且,随后的波浪式变化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月经状况与骨矿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国内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20名,年龄为15~19岁,训练年限1~10年,其中健将13人(有一人16岁尚未月经初潮)。对她们进行了月经状况的调查和骨密度的测量。结果显示,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存在严重的月经失调问题:19人中有16人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的发生率达84.2%。这些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骨密度较低,甚至低于一般人,没能显示出体育运动对骨骼发育的良好促进作用,这是与月经不调相联系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月经不定期、闭经及痛经的运动员骨密度明显低于月经正常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跳步难度动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解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跳步难度动作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结果发现,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跳步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并无显著差异,但在选择跳难度数量、种类以及器械动作配合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世界体操运动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雅典奥运会运动员为主要对象,对当今世界体操强国运动员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获得团体和个人全能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男子接近24岁,女子超过18岁;而获得男子吊环和自由体操单项奖牌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27岁和25岁,年龄最大者为34岁;女子进入跳马决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19岁,获得银牌者为26岁。可以认为,新北京奥运周期世界体操男子已进入到“成年化”、女子也进入到“青年化”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体操运动员选材的模糊评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操运动员选材的模糊评估系统(FESSG)是建立在体操运动员选材多因素过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FESSG的理论依据、方法,及该程序的特点、功能、结构等,它简化了运动员选材的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在体育领域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how gymnasts are affected by the removal of vision when executing simple moves. A secondary aim was to establish whether crucial sensory cues exist for blindfolded gymnasts. Eight expert gymnasts were asked to maintain a straight displacement during three types of blindfolded locomotion: walking, steering a wheelchair and verbally ordering a second person pushing their wheelchair. In the first two conditions,active displacement made proprioceptive cues available to update the body trajectory. In the last condition, however, proprioceptive cues were greatly reduced, since the gymnasts displaced passive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ymnasts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eight experts in other non-gymnastic sports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veered in all conditions. However, except in the verbal condition, the gymnasts departed less from linearity than the controls. We conclude that: (1) even for a simple motor task, gymnasts' performance is altered by eliminating vision; (2) compared with other sportsmen and women, gymnasts are better able to deal with the absence of vision when proprioceptive cues are availabl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wo possible explanations: (1) gymnasts are more able to ‘pick up' crucial information and (2) a gymnast's proprioceptive system is more sensitive.  相似文献   

19.
20.
Control of locomotion in expert gymnasts in the absence of vi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how gymnasts are affected by the removal of vision when executing simple moves. A secondary aim was to establish whether crucial sensory cues exist for blindfolded gymnasts. Eight expert gymnasts were asked to maintain a straight displacement during three types of blindfolded locomotion: walking, steering a wheelchair and verbally ordering a second person pushing their wheelchair. In the first two conditions, active displacement made proprioceptive cues available to update the body trajectory. In the last condition, however, proprioceptive cues were greatly reduced, since the gymnasts displaced passive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ymnasts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eight experts in other non-gymnastic sports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veered in all conditions. However, except in the verbal condition, the gymnasts departed less from linearity than the controls. We conclude that: (1) even for a simple motor task, gymnasts' performance is altered by eliminating vision; (2) compared with other sportsmen and women, gymnasts are better able to deal with the absence of vision when proprioceptive cues are availabl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wo possible explanations: (1) gymnasts are more able to 'pick up' crucial information and (2) a gymnast's proprioceptive system is more sensi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