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娟 《记者摇篮》2004,(12):26-26
直播节目的策划要依靠广播的优势。广播是为广大听众办的,要让大众喜欢听,有兴趣听,听得投入,我想这是当代广播人应有的理念和追求。因而。广播人要及时主动地了解听众的需求,捕捉群众生活中的热点,力争找到与听众的关联点,使节目办得更加贴近听众。众所周知司机是听众群体的一部分,而且占的比重也相当大。所以在策划节目时必须要设定一档专门针对司机的栏目。  相似文献   

2.
广播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广播的特点是快、伴随性强和接受成本低。听众听广播,是希望从中了解到自己应知、未知、欲知的各种信息。广播听众收听广播就如人们到商场购买物品一样,喜欢什么品牌,需要什么信息,爱听什么节目,都要“货比三家”,而且听众们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即  相似文献   

3.
刘莹  崔惠芳 《今传媒》2012,(10):93-94
媒介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广播节目如何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节目设置是提高竞争力的基础,节目设置要遵循轻松快乐、简短精炼、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才能满足听众需求。改变节目品质是提高节目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打造有风格、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的节目。创新节目形式是提高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广播节目只有在节目设置、节目品质、节目形式创新上多下功夫,做有竞争力的节目,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赢得听众信任,广播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广播改革的深入.广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又重新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还在持续的这次“广播热情回归”,尊重听众意愿、重视听众反映、研究听众心理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因为.在广播从业人员头脑中.一些以往从未触动或触动不深的神经被新的媒介竞争形势重重地拨动了。重视听众工作、引导广播听评正在汇入广播发展的主旋律。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1996年和1997年中央台连续两年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听众参与的“听评周”活动。听众认为.这是中央台走群众路线、依靠社会力量办广播,多出精品、精办节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皤播音是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直接进行传播的有声语言活动,是广播传播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环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播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电台与听众联系纽带的广播播音,便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听众是广播电台生存之本?广播电台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搭准听众的脉搏,按照听众需求来办节目,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能听、好听、耐听,从而真正吸引听众、留住听众,提高广播的收听率,扩大广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媒体的代言人,在市场经济和媒介传播过剩的今天,广播节目的竞争正逐渐转化为节目品牌的竞争,谁拥有响亮的节目品牌,谁就拥有更多的听众。广播品牌的直接作用就是引起听众的注意,提升广播的公众影响力。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全省11家市台共同推出的《强省之路燕赵行》大型联合采访报道活动,就是树立强势品牌,提升自身形象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河北广播史上首次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广播新闻协作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中国对外广播工作者《今日西藏》节目的主持人,我深深懂得:节目质量是节目的生命,也是对外广播的生命力之所在。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使节目得到外国听众的喜爱,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西藏,这是我创办对印度广播的印地语《今日西藏》节目所梦寐以求的。根据我主持《今日西藏》节目的体会,要多出精品,提高节目质量,还必须从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刻把听众放在心里,应有很强的受众意识。我们办节目,如何从我们听众的需要、愿望出发,从听众的接受水平和收听习惯出发,以及如何从听众的反馈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并尽可能多让听…  相似文献   

9.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10.
在多种媒介的激烈竞争中,广播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一是移动中的入耳入心 随着电视在农村的普及,广播的核心听众越来越由乡村转向城市,在城市中又越来越集中到移动中的人们.听众——或者说当今听众的主体——正迅速集中到“动众”。这些动众同时又在做其他事,他们是“三心二意地听”。要让他们入耳入心,在广播的内容方面,就要信息简明单纯.或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大量的是广播专题节目。广播专题节目如何吸引住听众?能不能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精品节目,靠精品节目来吸引听众呢?拿湖北电台来说,五个频道的节目时间加起来,每天播出100多个小时。如果要求编辑记者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题材独特、角度新颖的精品节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如何把我们每天播出的大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化的这些节目,办成听众喜欢听、听了还想听的节目,这是在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我们广播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节目编排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简单地把每天要播出的各类节目拼接起来了事,而是根据频率定位和受众特点,在队真分析受众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节目构架的一种科学理念的体现。在广播“窄播”化时代,营销自己的目标听众群成为各专业频率在竞争中分割市场的一条准则。不同的目标听众群对广播的不同需求和喜好,决定了各专业频率不同的节目编排理念。都市广播作为近年来电台内部进行“频率专业化、管  相似文献   

13.
梁洪 《传媒》2012,(6):39-41
目前,广播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选择性收听,这类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不高,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非广播一种,只是因为对某电台、某栏目或者某位主持人的节目感兴趣而收听。二是伴随式收听,这类听众把广播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但从广播获取信息,还从广播得到娱乐和享受。三是移动收听,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给广播带来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郑颖 《新闻前哨》2002,(7):32-33
广播的传统特性包括可听性、及时性、通俗性等,在广播的所有特性中,可听性是根本,是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听众对广播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可听性的标准也在改变。以前,广播是公众获取党的方针、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现在,公众听广播希望获取各种信息,欣赏、娱乐和休闲。为适应听众新的需求,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作不断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到:一、增强节目的可听性1、从“面面俱到”到“量身定做”。必须注重开发个性化的贴身服务项目,以特色鲜明的节目,稳住目标听众群体,并争取把“非注意力”听众变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04,(11):64-67
大学生是广播听众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常常在学习之余收听自已需要或者喜欢的各类节目,尤其是专攻新闻传播的学子,更是将听广播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不久前,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蔡凯如教授将该院2002年级学生谈收听广播感受的稿件寄来,不但让我们听到大学生对中央台和一部分地方台节目的评价意见,而且从中感受到他们关注广播发展的一片诚心,本期特作摘选刊登。蔡凯如教授在繁忙的教学研究之余,组织学生写稿,支持我刊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6.
广播业的发展与节目评估 广播业目前已经成为竞争激烈的市场。其市场化程度仍在不断的深入。广播业市场有三个基本要素:节目、听众和广告。广播业未来的竞争就是节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听众的竞争。就是市场的竞争。广播业市场的三个要素中。节目是核心要素、关键要素。因为节目的质量决定了一家电台在广播媒体及其它媒体间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新闻立台是广播占领受众市场的致胜之道。它以其自身及时、快速、现场感强的特点在传媒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广播新闻只有坚持创新,大胆改革,不断提升其自身质量,才能真正吸引听众,赢得听众。一、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与其他媒体节目相比,广播新闻节目具有其自身的特  相似文献   

18.
(一) 广播作为内容产业,其节目的生产播出就是要满足听众的需求.谁最先最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谁就拥有最广泛的听众,就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需求是广播宣传的出发点、归宿点和着力点.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听众朋友"应知、欲知、未知"的需求点,才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多变、专业、高质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不断调整频道布局、频道节目结构和节目信息结构、拓宽节目横向合作对象,以不断满足听众变化着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广播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的户外直播节目已渐渐为老百姓所熟悉。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广播名主持人,现在要以“本来面目”出现在听众面前,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在主持人走出直播室之前,他们根据自己的节目定位需要,通过自己优美的声音、娴熟的主持技巧来表达节目内容,在听众中塑造着与节目内容相吻合的形象,让无数听众带着美好的想象走进广播。听众通过节目的热线交流等与主持人亲切交谈,因此有许多听众与主持人之间成了没见面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20.
版面是报纸等文字载体的形式概念,排版是为了体现编辑部的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者。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体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因而,广播新闻节目可以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一、避开劣势,让广播新闻"版面"重点突出、"一听了然"毋庸讳言,广播媒体的劣势在于"转瞬即逝"。那么,怎样才能让它抓住听众,吸引听众一路听下去,并且能在其记忆中留下印记呢?笔者提出广播新闻节目要有版面意识,就是要借鉴报纸的长处,避开自身的劣势,使得一档广播新闻节目重点突出、"一听了然"。先说记者。广播记者报道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