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被誉为华文媒体“峰会”的首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9月16日至18日在南京举行。五大洲约30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百余家华文媒体与会,就“面对新世纪的海外华文媒体”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据介绍,首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探索其生存发展并促进华文媒体之间及其与中国大陆传媒界的联系沟通及协  相似文献   

2.
李漫 《传媒》2005,(4):59-60
有人说,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人居住,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文报刊.还有人说,华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做三件事:开中国餐馆,设同乡会、宗族馆,办华文报刊、建华文学校.华文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与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远离中国的“南方大陆”,在悉尼这个繁华而年轻的城市,据官方统计仅有十几万,就按最乐观的估算也就二三十万华人,竟然容得下四家华文日报、五家收费华文周报,还有许多家免费的华文小报,以及华语电视台、电台、杂志社。……难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卜卡发出这样的惊叹:悉尼的华文日报比英文日报还要多! 群雄并起蔚为奇观 澳洲华文媒体的繁荣,说起来还是这十几年的事。在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华文传媒还处于一个冷寂期,甚至可以称之为“被遗忘的角落”。 1982年3月,华文媒体“老字号”《星岛日报》率先登陆,成为“首家在澳印刷之中文日报”。随后,印支澳籍华人创办《华声报》,后发展到半周报易手,1992年改为《华声日报》,至去年改为《澳洲日报》。具有香港《新报》背景的《澳洲新报》,于1987年3月在悉尼创刊。1992年4月,采用先进的全页组版电脑设备的《自立快报》以“澳洲第一份中文日报”的身份,加入竞争行列。 按澳大利亚官方的统计,华人的民族社区中的人数,居于意大利、希腊和越南之后,人数为三十多万,如果按一些华人研究专家估计,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居住澳洲本土数代的华人约五十万人。但就传媒业而言,华文传媒在各少数民族中最为发达。  相似文献   

4.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印尼华文媒体,作为印尼华人母语文化的传承者及中华文化与印尼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作为国人了解印尼社会的一个窗口,理应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印尼华文媒体.作为印尼华人母语文化的传承者及中华文化与印尼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作为国人了解印尼社会的一个窗口,理应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新一波“中国热”、“汉语热”遍及世界,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开始渴望听听中国的故事。世界华文媒体随热而舞,向世界发出了更多中国的声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得以与西方主流媒体展开对话与互动。“英文控制话语权”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然而,海外华文媒体普遍存在读者少、发行量小、广告收入微薄、传媒专业人才缺少等困难,一些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变化对于东南亚华人社会、华文报的生存与发展仍然会有直接、间接的微妙互动与影响。中国的一举一动,仍然备受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与华报的密切关注。这种关注,总体而言(以新老华侨为对象或主要对象的华文媒体例外),已和侨报时代以中国为效忠对象、"心系祖国"的心境与意识截然不同。这是东南亚华文报业史不可忽视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新的频道定位进行了节目改版,新闻杂志型栏目《华人世界》,在农历正月初一以“全球华人大拜年”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华人世界》下设“全球华语台联播”、“全球华文报刊浏览”、“华人故事”、“华人咨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华文媒体也成为增进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沟通交往、凝聚华人社会的首要话语平台,逐渐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重视。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指出,目前华文媒体的发展出现了集团化,  相似文献   

10.
<正>绝大多数美籍华人具有"祖国"意识,中国是老侨的"原乡",是新侨认知上的文化归属。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新侨),他们对于华文媒体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需要通过华文媒体了解美国、牵挂中国,华文媒体成为许多华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伴侣。华人在美国仅占1.2%的比例,却能支撑起数目众多的华文媒体。然而,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华文新媒体具有华人强化身份认同、确定华人与其他族群边界的作用。这种圈层内的传播形态,赋予了华文新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不同的传播特征,即在华人社会中实现内容生产的本土化与传播的全球化。伴随大量中国新移民定居海外,华文新媒体迅速发展,但同时,其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经营困难、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以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产生的载体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印刷技术和印刷产品。印刷术的熟练掌握使大面积复制语言成为可能,语言的固定化,使得当地的群众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1950年代以来,东盟华文媒体逐渐成为了当地华人族群维系情感和文化认同的载体。由于东南亚国家政策导致华文教育的衰减,使得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华文媒体运营状况不佳。2013年,随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华人移民进入东南亚,有更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传统媒体转型创造了技术支撑和潜在的读者,这使得东盟华文媒体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3.
9月16日至18日,为期3天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海外和港澳、台湾地区华文媒体及中国大陆新闻界的200多位同仁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看望了与会代表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海外华文媒体诞生以来在我国内地首次举办的“峰会”,它吸引了五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华文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背景下,东南亚华文媒体处于转型发展期,其发展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政府对新媒体的管制、新媒体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及人才匮乏、华文媒体受众整体萎缩等困境,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媒体建设、以视频化表达重塑新闻传播形态、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协同转变以及转变媒体盈利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东南亚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华人圈,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及吸引新生华人受众。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陈原为总团长的中国出版代表团,于1989年6月2日至10日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书展。此次世界华文书展由新加坡《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主办。主题为《从传统到科技》。确定这样的主题,据新加坡同业解释,旨在“让人们认识到最新科技发明如何结合华人的语言文字而把传统华人的艺术文化带入现代化的纪元”,从而“体现今日华人传统文化所面对的时代冲击”。  相似文献   

16.
苏枭 《新闻世界》2014,(11):184-185
本文就荷兰华文媒体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荷兰生活着近10万华人,而近几十年来荷兰发展起来的数家华文报刊如《中荷商报》《华侨新天地》《华侨通讯》等,在华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视广播和新兴互联网发展,给荷兰华文媒体注入新的力量,代表有荷乐网、凤凰卫视欧洲台和荷兰国际广播中文网。  相似文献   

17.
黄瑚 《新闻记者》2001,(10):60-61
8月下旬的兰州 ,天高气爽 ,已有几分秋意。20日~21日 ,来自海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体等37个单位的80多位新闻传播学专家聚首兰州大学 ,参加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联合主办、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承办的“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海内外华文媒体和华夏文明的传播 ,具体研讨内容涉及网络传播、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事业史、海外华文媒体、欠发达地区新闻传播事业、华文地区新闻传播教育乃至海内外有关中美撞机事件的报道。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18.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9.
华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分布,自然导致了华文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由于其所在国与中国的差异性,海外华文教育必然有其自身的模式和特点。本文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模式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宇 《传媒》2017,(24):44-46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海外华语电视主要指在中国境外制作和播出电视(视频)节目的媒体机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媒体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创办的媒体,还包括海外非华文媒体机构和非华侨华人的个人在海外针对华人群体创办的媒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包括当地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平台等.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传统海外华语电视在节目来源、受众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