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尹伟华 《情报杂志》2012,31(5):94-98,127
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固定规模报酬的网络SBM模型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效或一高一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定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测度出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再基于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两维度,结合对数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人力资源直接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人力资源间接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DEA模型对1999年至2006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并进一步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得出各年份交叉效率值。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框架从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效率两方面研究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个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广东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问题,在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提供资源优势、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加剧竞争和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出口贸易、产业成长能力、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支持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使用两阶段DEA-Windows方法,基于2005—2012年中国28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的变动趋势及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整体效率及两个子过程效率均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E_0)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技术研发效率(E_1)亦呈现上升趋势,技术转化效率(E_2)则呈现震荡状态;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效率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内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孙玮  王九云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88-1093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6-2007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产率分解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集中表现为纯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规模经济对创新生产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外商投资企业RD溢出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在促进纯技术效率提升的同时可能会阻碍要素自由配置。直接引进国际技术不仅没能帮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反而呈现出显著的逆向技术扩散。相比于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与体系,基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报酬以及投影分析五个视角,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对2005年—2012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天津高技术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最高,河北最低;具体行业技术创新效率三地区各有差异。最后对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措施,以达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北京五大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提升趋势,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最低;阻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原始创新不足、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经费使用率低下。为此,提高北京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不仅需要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更要优化科技经费投入结构,提高科技人员利用率和科技经费使用率,提升专利产出和新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10)
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投影寻踪法测度了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利用泰尔指数法分析了实际效率的差异及构成,应用经济收敛理论检验了实际效率的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三大区域间、省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全国与东部地区实际效率存在σ收敛,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三大区域实际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初始条件相同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于相同的稳态水平;在考虑企业规模、政府支持、产权结构等影响因素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向各自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