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手机看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走进中国已经很多年了,但在国内炒作的热情一直高过实践。虽然国内有识之士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摸索,个别数字出版产品已经接近国际水准,但与欧美优秀的数字出版产品相比,中国的数字出版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2.
陈永东 《出版广角》2012,(10):25-28
正当前数字出版领域最让人纠结的是其商业模式。不少曾经如日中天的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倒闭的情况,导致新的进入者犹豫不决。数字出版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当下无法回避及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数字出版都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各界关注的行业,数字阅读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日益丰富。然而,当前数字出版领域最让人纠结的是其商业模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一些疑问也随之产生.本文针对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是什么、开展数字出版是项目驱动还是全面铺开、出版社是否应该保留数字出版部门、到底什么为王、数字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哪些、出版改变了吗等六个问题进行解读,希望能给出一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论数字时代的内容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统出版流程中广泛应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界线已经消失,用技术属性定义的数字出版概念难以准确表述用数字技术处理信息的新型出版业态.本文深入探讨数字出版与数字内容出版的区别,分析数字时代内容出版的本质和数字内容产品的主要形态,诠释数字内容出版的全新概念.  相似文献   

5.
优先数字出版:学术期刊面临的新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网络将成为各行各业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与知识的构建内容之一,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特征的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出版是大势所趋。就目前而言,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已经有了10多年的历史,但这种数字出版模式仅限于出版已经纸质印刷的期刊,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而优先数字出版则向这种转型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也将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掀起一波新的浪潮。  相似文献   

6.
范文婷  王留 《新闻世界》2014,(10):178-180
本文以国内已经设立数字出版专业的六所高校为例,对比传统出版环境和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出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探究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数字出版环境下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也为其他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近来国内媒体出版行业对“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新媒体”以及“数字媒体”这几个概念的讨论大幅度升温,尽管这些概念已经不是什么新的概念,甚至是存在了十年以上的概念了。业内现在讨论这些概念的初衷各有不同,但不外乎与这样几个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但我国目前对数字出版这一基础概念的界定还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运用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的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于目前国内流行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了严密的综合归纳与分析比较,进而对数字出版概念的界定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以期为建立数字出版理论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合作新趋势:从内容合作到技术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出版社已经着手数字出版战略的研讨和规划方案的制定,或筹组数字出版机构,尝试开发数字出版产品。尽管如此,对于我国出版界来讲,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也还存在着认知观念、体制机制、内容监管、数字版权、人才、资金、法律法规、标准化、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蒋薇 《出版广角》2013,(11):30-32
在大范围数字产品标准无法迅速建立的前提下,各出版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简化自己的初步标准,对于自身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传统出版内容分类中,教材出版是重要的出版门类之一,国内大型出版机构中,教材出版在其产品线中占有重要比重。我们学习数字出版,践行数字出版,就绕不开教材出版数字化这一问题。同时,数字出版在发展过程中广为业界诟病地无法寻找清晰盈利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值已经突破千亿大关。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国外出版巨头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国内数字出版这个大木桶,就会发现存在四块比较明显的短板:标准、内容、版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响应《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近几年,国内报业纷纷开展了对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传统出版业日益加快从出版工艺到出版介质再到出版物传播与流通方式的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这个步伐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出版业的生存方式后者已经被层出不穷且日益壮大的新媒体公司所证明。2007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以图书出版为主业的公司上市已经有10年历程。出版业经营由原先的产品经营为主过渡到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结合。这10年恰逢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兴起,资本运营、收购兼并风起云涌,"出版+""文化+"产业链整合加速。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图书出版上市公司10年资本经营绩效,以及取得这些绩效的资本经营策略与案例,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专业领域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都逐步将方向放到了知识服务上,基于垂直领域的专业出版内容经过知识加工与标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专业精准的知识服务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在这方面,国外的知识服务商早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对国外领先的传统知识服务商的产品进行介绍及分析,为国内专业出版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年的总产值已达750亿元。发展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重点,无论是数字出版的实践者,还是理论研究者都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数字出版的前景充满了期待,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本期特编发本刊记者就数字出版问题对浙江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出版集团的三位嘉宾的采访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沈元勤 《中国出版》2012,(19):31-3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在改变着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中国出版产业格局,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与传统纸质出版并存的出版业态,并呈现出潜力巨大的发展趋势。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途径,确定未来数字出版发展的方向,是中国科技出  相似文献   

17.
刘成勇 《出版参考》2009,(13):10-10
目前,大多数国内出版单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出版资源的数字出版形态,没有开发出适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数字出版产品,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数字出版产品销售渠道,没有在数字出版领域实现赢利。对于电子书、数据库、在线教育、按需印刷、手机出版等不同的数字出版形态,其赢利模式差异很大。一些国外成熟的模式在我国未必一定可行,国外没有的模式在我国也未必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数字出版从技术上的发端到市场的发展,都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历程,但到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市场才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成为出版产业的新生力量。数字出版作为一个新生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业者看来,或许有很大的区别,而关于数字出版的未来模样,也是众说纷纭。数字出版,究竟是传统出版的一种衍生一种补充,还是将取代传统出版的革命性力量;是技术发展产生的数字化运作方式,还是应当看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中国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以及集约化发展的意向,通过问卷星向国内医学期刊管理者发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集约化发展调研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医学科技期刊在出版传播领域已经完成了除结构化排版外的重大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大部分期刊编辑部认可通过加盟行业联盟或者数据库的方式实现数字出版。在各数字化系统的调研中,愿意加盟和已经加盟的期刊占了绝大多数,其中结构化排版为93.91%,网刊系统为92.07%, App建设为91.46%,采编系统为89.64%;不愿意加盟的期刊占比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期刊出版人已经认识到单一期刊出版模式在期刊规模、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社会分工、商业模式上均存在明显短板,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弱,集约化出版平台的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最重要途径。同时,作为集约化平台方,须采取更灵活、平等、便捷的策略供期刊选择加盟。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普遍共识,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由传统出版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大型出版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人民卫生出版社多年来高度重视数字出版工作,依托公司在卫生出版领域的品牌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学术、教育、大众三大出版并举,全面拓展数字业务,历经传统电子音像出版、数字出版起步,数字出版全面升级三个阶段,围绕解决好数字出版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目标定位、资金投入、版权保护等六方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