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睿  张健 《声屏世界》2016,(6):12-14
在当前多屏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一批卫视频道已经凭借大型综艺节目突出重围,而地面频道的生存空间仍在持续被挤压。面对困境,地面频道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找准定位,强化自身特色,探索更合适的传播渠道,方能开创崭新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
丁秋灵 《视听界》2012,(2):86-88
在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各卫视和地面频道的兵家必争之地,各类型的综艺节目可谓百花齐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儿综艺节目似乎是“被人遗忘的角落”,数量少,品质上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纵观2015年的电视市场,在"互联网+"政策指引下,在媒体融合深化发展进程中,在"电视+"的融合实践中,传统电视依然是受众消费的第一媒体,实际观众收看电视时长251分钟,超过网民的225分钟,彰显了电视的力量。在"一剧两星"等电视新政实践中,上星频道份额明显下降,地面频道获得了显著提升,省级地面提升幅度接近5%;在节目内容竞争中,综艺节目成为省级卫视破局的重要突破口,季播真人秀集中爆发,一年多季、一季多播、明星素人混搭等新形式不断涌现,同时网台联动、打造"互联网+"的超级综艺节目成为创新典范。  相似文献   

4.
潘曼 《新闻前哨》2013,(9):10-12
历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掀起唱歌类选秀节目的热潮,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紧随其后的推波助澜,伴随2013暑期的到来,地方卫视综艺选秀栏目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13档盘踞荧屏黄金档或十点档的综艺节目中,除了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其他12档均为歌唱类选秀节目。当前,除了一线卫视将"赌注"压在了暑期季播综艺音乐选秀上,不少二线卫视的同类节目也加入混战,一时间,电视、微博、视频网站、娱乐媒体  相似文献   

5.
侯明廷 《声屏世界》2013,(2):139+138
虽然综艺节目在卫视整体收视中占比不大,但其在提升卫视竞争力、影响力及品牌方面,是其他节目类型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如此,各卫视有条件的都在开播综艺节目,无条件的也是削尖脑袋创造条件上。2013年又将注定成为卫视综艺节目大混战的一年,特别是在《中国好声音》的刺激下,各类"好声音"会层出不穷。而电视一哥央视的高调加入,又使得2013年卫视综艺节目市场充满更多变数。最终谁能笑到年底,就看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了。  相似文献   

6.
李钢  左敏 《传媒》2016,(2):62-64
在当下中国的电视版图中,主要存在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省级地面、市县级频道这几大竞争阵营.其中,中央电视台的优势因为国家电视台的属性与生俱来,省级卫视近年来也因为全国市场的广阔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成为最具活力的一极.而相形之下,曾红极一时的省级地面频道却都显得有些艰难,多数的地面频道,无论省级频道还是市县级频道都同时面临着收视下滑和经营创收锐减的双重压力.如此看来,一直以来关于电视媒体日渐式微的压力似乎集中压到了地面频道上,尤其是省级地面频道.  相似文献   

7.
宗妍 《新闻通讯》2010,(6):43-44
中国的省级卫视从没像近几年这样成为全国收视的焦点,从湖南卫视的"不走寻常路"开始,省级卫视的综艺节目就被置于国内广泛的议题之中。2010年,突然崛起的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各自想方设法地进行收视率之争,像2008年湖南卫视那样独领风骚的年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卫视频道“战争”的主打形式就是综艺节目,这是电视行业最娱乐化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掀起的收视热潮、持续高涨的商业效应和对频道竞争力的强力拉动,显示出引进国外模式电视节目巨大的正能量;在2013年卫视频道广告招标"娱乐会战"中,引进国外模式电视综艺节目的突出表现,让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话题再次升温。回顾我国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的历程,从偷偷抄袭模仿到悄悄低调引进,再到轰轰烈烈购买模式版权,国外电视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份全国省级卫视频道网络影响力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视动力传媒文化中心网络影响力监测平台(CMM)对我国省级卫视频道在2011年7月份的网络传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得出了7月份我国31家省级卫视频道的网络影响力指数数据及其排名。我国省级卫视频道网络影响力持续下滑趋势刚刚在六月份获得扭转之后,七月份再次下跌。众多电视台期盼的暑期效应并没有在网络中获  相似文献   

10.
张姝 《传媒》2007,(8):38-40
"中国电视开始进入后卫视时代,地面频道已成为重要角色!"山东齐鲁电视台台长闫爱华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视动力传媒文化中心网络影响力监测平台(CMM)对我国省级卫视频道在2011年8月份的网络传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得出了8月份我国31家省级卫视频道的网络影响力指数数据及其排名。我国省级卫视频道网络影响力持续下滑的趋势在8月份继续进行。暑期效应最终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7月、8月的网络影响力整体表现难  相似文献   

12.
卫视新闻节目的困境有人说卫视频道做新闻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意为,上有强势的央视新闻节目,占领了权威、全面的新闻制高点;下有省市台的地面频道新闻节目,尽得贴近性强、符合民生、宽尺度的优势.在两者中间,卫视频道的新闻栏目,显得权威不足、活泼不够.  相似文献   

13.
戴元初 《视听界》2013,(5):123-123
9月到来,在强势卫视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晒自己暑期收视成绩单的时候,一些老牌和新锐综艺节目都在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寻找最有利的数据支持。综艺节目的收视竞争力究竟来源于内容的冲击力还是平台的影响力,再次成为业界人士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白瀛  李宁 《青年记者》2009,(14):107-107
最近在京举行的综艺节目创新方向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以《全家都来赛》为案例各抒己见。2008年国庆期间,这档综艺节目在上海地面频道开播,现场邀请观众登台唱歌、展现绝活,依据评委给予参赛者的表演时间长短作为输赢的标准。为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该节目7月13日登陆东方卫视后再次顺势改版,增设了倡言家庭梦想、竞答世博知识、明星家庭助阵、彰显文明礼仪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戚江华 《视听界》2013,(5):76-77
在卫视板块强势崛起的时代,地面频道的发展却捉襟见肘,资源配置、市场反应、辐射影响等方面都受制于卫视。尽管身处困境,但地面频道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人才培育机制、节目创新能力、管理相对灵活、本土地利之便等优势,有助于其突围。地面频道应立足本土,利用政策优势,融合新媒体,通过与卫视的资源互补,推动所在媒体集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易旸 《青年记者》2014,(2):69-70
电视产业化经营让各大电视台的"品牌意识"觉醒,作为拉动电视收视三驾马车之一的综艺节目,也同样处在品牌竞争的行列之中。重庆卫视经历三年颇具争议性的改革后,自2013年改版,开始重新探寻综艺节目品牌化之路。本文通过"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三个品牌包装的角度,分析重庆卫视重点打造的综艺节目《征服全场》的品牌战略,并总结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李钢 《视听界》2012,(1):76-77
在目前的电视市场上,新闻、综艺、电视剧被公认为收视三驾马车,在各级市场上,这三种节目均是主要的收视类型。不过,对风头正劲的省级卫视而言,基本都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做收视主力。全国范围内,央视新闻节目一统天下,省市地面频道民生新闻一统本地,如果没有承担着  相似文献   

18.
彭姝 《声屏世界》2014,(11):38-40
<正>在央视索福瑞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的综艺节目收视份额排名中,占据前六位的分别是中央台三套、湖南卫视、中央台一套、江苏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除央视外,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上海东方卫视以及浙江卫视成为省级电视台极具竞争力的代表。本文选取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四家卫视2013度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四家卫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现状。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分析,对省级卫视未来的娱乐节目制作以及频道专业化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电视综艺节目都选择在暑期档集体爆发,2013年更是狼烟四起。刚进入四月,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就继《我是歌手》登上电视荧屏,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也即将在7月份卷土而来。事实上,同质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已经让观众的审美趋向疲劳,当业内传来安徽卫视将推出《我为歌狂》时,观众在期待节目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有一丝担忧。然而狭路相逢勇者胜,2013年5月2日,安徽卫视给了我们最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20.
王永连 《视听界》2011,(1):19-21
一直以来,省级卫视平台以播电视剧为主,如果说综艺节目是卫视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尤其是周末晚间的非常规武器,电视剧则是保障全天80%时段收视的常规武器。过去几年,省级卫视的收视竞争可以说就是电视剧竞争,特别是近年来省级卫视加强首播剧、独播剧的购买、推广、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