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在诊察小儿疾病方面,主要依靠"望"与"闻"。一、望诊望诊即运用视觉来观察小儿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望神气所谓"神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健  相似文献   

2.
"望、闻、问、切"是中医了解病人病情的手段,它能帮助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解除病痛。在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把"望、闻、问、切"与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3.
"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理论精髓,将"望、闻、问、切"同现代教育病理理论相结合,用以诊治我国学校组织病理现状,无疑对解决我国学校组织目前所呈现出来的诸多弊症大有裨益。本文即以现代教育病理学为理论基础,以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为研究思路,对我国学校组织进行深入的病理探寻,找出病症所在,并对症下药,以确保我国学校组织祛病除害,健康、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付军 《学苑教育》2013,(1):24-24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它要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教书是为了育人。中医治疗讲究望、闻、问、切相结合,准确而详实地把握病情、病理,以便对症下药。在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受中医治疗的启发,把它揉进教学中,逐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断,有所谓“望、闻、问、切”法.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掌握学生学的情况,也可借用“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及时地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速度,争取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应通过"望、闻、问、切"认识学生、评价学生、管理学生,将四诊法应用自如,掌握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现代的头脑和意识去理解"望、闻、问、切",并游刃有余的应用于教学,在学生的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我校地处边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物理学习"学困生"面大.为提高民族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我们提出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物理的统整方案,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望、闻、问、切"是我们中国中医的诊疗方法,通过上述的步骤可以准确的诊断病人的疾患.教学中我们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巧妙的把"望、闻、问、切"转移到物理教学中来,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在英语教学中尝试着运用中医诊断中"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望"就是通过观察学生听课表情来发现问题;"闻"就是通过训练学生的"说"和"读"的发音来发现问题;"问"就是通过耐心细致地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切"就是通过实施质量检测来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成秋 《师道》2000,(1):48-48
望、闻、问、切、谓之“四诊”,是我国传统中医诊治疾病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要使班集体健康发展,班集体成员健康成长,也有必要“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10.
夏斌 《辅导员》2013,(Z1):39-40
想写好作文,第一步就是审好题,审清题,审准题。可是要把题目审好,并不容易,就像一个老中医给人看病一样,没有练好"望、闻、问、切"的功夫,很有可能看错病,用错药,误人性命。今天我就告诉同学们如何借鉴中医理论——望、闻、问、切来审题吧。  相似文献   

11.
熊安 《广东教育》2002,(1):73-73
相传古时名医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种诊病方法,就是通过看病人的面色、舌苔,听病人说话的声音,问病人自己的感觉以及按病人的脉搏等对病人进行诊治.联系到体育教学,"望、闻、问、切"有时确是成功的体育课的必循之路,它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教学效率.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四字"教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夏斌 《辅导员》2013,(14):39-40
<正>想写好作文,第一步就是审好题,审清题,审准题。可是要把题目审好,并不容易,就像一个老中医给人看病一样,没有练好"望、闻、问、切"的功夫,很有可能看错病,用错药,误人性命。今天我就告诉同学们如何借鉴中医理论——望、闻、问、切来审题吧。  相似文献   

13.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作为中医了解病情的手段,它能帮助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解除疾病。因而,“望、闻、问、切”四诊法,被历代中医大夫广泛使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望、闻、问、切”四法与教育学生的工作紧密结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望、闻、问、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的杰作。而在当今日益蓬勃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这四种中医沿用的诊断方法也有了用武之地。弃医从文后的“望、闻、问、切”不但能  相似文献   

15.
<正>"望、闻、问、切"是医生给病人治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要像医生一样给学生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和指导,并在探究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探究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来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一、"望"学生面色,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了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的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历史教学中,也可以把学生当作“病人”,把教师当作“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学生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温泉 《文教资料》2013,(20):91-92
我国中医诊法中的“望、闻、问、切”经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孕育着切实可行的认知人体生理状态的诊理诊法,堪称医学之瑰宝。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望、闻、问、切”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在工作实践中,职中班主任综合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法,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职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名医扁鹊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他运用此法给人治病,诊断准确、疗效颇佳。笔者认为,望、闻、问、切“四诊法”,如果运用到教学中,也有利于教师组织和驾驭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有关医学诊断的字,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又称为“四诊”。《说文》记录了古人对疾病的初期诊断情况,为后世临床和深入研究疾病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