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价值观整合传播时代,品牌是象征着某种价值观的特定符号,也是同时凝结了经济性、文化性和政治性的集合体.网络语境中的品牌价值观整合传播是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整合社会价值观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网络媒体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基础和平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回归民众日常生活实践,引领民众的思想与行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具体化、生活化传播,则能够将这些价值观念与民众生活紧密结合,并将其转化为民众的价值追求与自觉行动。民生新闻依赖民生内容、民本叙事与民众话语,呈现民间多元价值观与凸显主流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等优势,成为连接民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11):64-67
在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运用新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传播更快捷、内容更丰富、方式更亲民等优势,积极应对传播环境更复杂、把关难度加大、依法监管欠缺等挑战,从推动融合传播、移动传播、全民传播、依法传播方面努力追求效果提升,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践行。  相似文献   

4.
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具有霸权性、强制性、目的性,旨在增强美国文化软实力,与其他国家建立价值同盟,维护美国战略利益,达到独霸世界的目的。从研究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战略考量、传播方式入手,总结了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特点,探讨了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启示,即强化实力、构建体系、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立体传播、打造品牌等。提出了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构想与路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庞大、持久的系统工程。主流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探讨以主流媒体为传播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舆论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结合以往"舆论场"理论,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三个维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觉奉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以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都是通过思政这条传统单一的路径,收效甚微。但若通过档案视角,不仅可以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而且以其人文性、科技性、文化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使传播者更多,传播路径更广,传播效果更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从而增加档案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面,提升档案工作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视域下艺术创作的价值入手,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视域下艺术创作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并探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视域下艺术创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平台的普及,信息的多元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效果,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困境,利用传播学的相关原理,提出了增强其传播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新农村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播问题,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意义"、"大学生村官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实现"三个方面深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农村建设以及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进一步理解与挖掘更好地解答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过程中的价值怎样才能得以实现,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扎根具有很大意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观念杂陈,价值取向多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是民生新闻的使命。民生新闻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拓展报道方式,最广泛地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赵英臣 《今传媒》2014,(6):50-51
新闻媒体必须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原则,着力在传承价值观念、培育新的价值意识、塑造价值主体、构建共同价值取向、维持价值体系、引导价值目标实现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舆论强势;必须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建立社会共识以及个体、群体与社会的理性认同,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提供公共理性和公共信心的舆论支持;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原则,创新传播观念,改革新闻报道表达方式,更加贴近群众的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更好地让群众感知、理解、认同和自觉实践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青年群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与践行不仅对社会整体极具示范与指导意义,而且关乎着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H省某高校的实证调查显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不尽人意,宣传方式与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是阻碍青年群体社会认同进程的主要原因。为有效解决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困境,更好地实现社会整合,作为主导建构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政府必须首先倡导践行核心价值观,转变其话语表述机制;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必须变革传统的思政宣教思维,增强价值教育的针对性;作为维系社会认同的重要外部条件,媒介必须完善价值宣教机制,注重核心价值的引领。  相似文献   

13.
韩毓海 《青年记者》2021,(22):18-19
宣传、新闻、传播,这三个词的意思不同。宣传是政治性的,新闻是社会性的,传播是技术性的,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以为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如果没有思想,没有价值观,没有路线,没有"主义",没有斗争,那就没有政治,没有政治,也就搞不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是讲思想、讲价值观、讲主义、讲路线斗争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讲政治、讲宣传、讲真理;不讲政治宣传,不讲真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周建明 《新闻前哨》2013,(11):14-16,21
价值观是影响国际新闻传播的核心因素,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评价之中。从纷繁的事实中选取事实,是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对同一事实链条中的不同因子的选取.不同角度的选择。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比起新闻报道更具有价值观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会遭遇很多以往传统媒体处于主流时代所不会遇到的困难,但同时也有了更加便利的传播条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传播要素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发挥最大效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姚毅 《新闻爱好者》2023,(5):101-103
随着全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用户数量的增加,全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多元文化的角逐场,把全媒体作为主要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全媒体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全媒体的新技术、新表达、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全媒体平台的传播主体差异化,内容生产碎片化,以及舆论生态复杂化等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我们需要通过打造专业多能团队、创新传播内容、依托智能媒体技术、重视受众信息反馈等策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7.
温小勇  原黎黎 《传媒》2015,(16):79-80
作为信息和知识传播的新媒介,网络不但拥有传统传播媒介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而且还具有传统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斯功能和高效率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把握住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和主动性,也就把握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导权和主动性.本文从单向传播向多元互动发展以及由片段补给到全程融入等方面分析在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8.
郑萌萌 《传媒》2014,(8):67-70
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力度,占领新媒体阵地;正视新媒体传播的局限性,发挥新老媒体的合力作用;建立完善的舆情处理机制,争取传播的主动权;依靠自律结合必要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宁倩 《视听》2016,(12):21-22
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实质,并以大众化、常规化的路径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社会重要的理论课题。在广播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被深入地解剖与实践。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近年来的系列品牌活动,其内在实质、价值取向、社会导向及作用都有力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理论"的当下价值与未来效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国内科技期刊在品牌传播中存在的诸多误区。提出通过连续的、整体的品牌推广活动,传播期刊品牌的核心价值,达到品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永续经营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