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这种目标与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更好发挥,因为作为一种实践取向和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儿童获得情感、态度、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而语的综合素养的资源大量来自于综合实践课程,恰似涓涓鲜活的泉水,丰富流长。  相似文献   

2.
李敏 《湖北教育》2005,(8):35-36
语综合实践活动是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语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学习活动。语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有一个很有突破性的课题,这就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它主要包含了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内容。我们知道,“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语学习来说似乎更为适宜。这是因为,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的,它强调课程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4.
“语综合性学习”是本次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学科为主并综合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精神,  相似文献   

5.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认识。”《新课标》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语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材料,在大量的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的规律。”为此,我们竭力创造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演等实践机会。举办“读书汇报会”、“小小故事会”、“一分钟演讲比赛”、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非常追求时空的开放性,“大时空”教学要求与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本文“以课程理念为指引,以课型研究为出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探索,设计了“技能性”、“研究性”、“社会实践性”三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课型,将有利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观。强调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各科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联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举兴趣。  相似文献   

8.
语实践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语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与语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相契合。只有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突破传统,力求革新,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语教学实践中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七年级教材中,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它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语学科的基本目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学习内容上,  相似文献   

11.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其核心是提高语能力。语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语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曹根娣 《教育现代化》2005,(11):116-1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随着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需求及教育改革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显得突出。但由于教师习惯于学科教学,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因而都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好上”、“难教”,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我校几位教师近两年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3.
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张志公先生认为:“学语言,学字,都有规律可循。弄清这些规律,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于语实践,可以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因此,“既是语课,就应该进行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能力,这是这门课无可推卸的责任”。新课标则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前重“训练”,后重“实践”,但二都强调运用规律。立足语教学,如何看待这种重点的转移呢?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有损于其课程的价值。由我市老师创编的综合实践活动“认识南通的护城河——濠河”,就鲜明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从语课程的内在角度来看,语实践活动就是特定社会历史化下的一种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而人性则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语课程的人性,是指语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根据语课程人性的本质特征,可以从以下五个策略实施语课程人性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学习     
黄新 《中学文科》2006,(9):23-27
【考查内容】《语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略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课程的人性、语教学科学化、“暗中摸索”和“明里探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语感和语素养,这些是近年来语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分析这些热门话题、解读《语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语课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特质、理性之光与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8.
汪兵 《教育家》2004,(6):24-2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推出了既折射时代精神又集中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理念”部分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言作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也应该具有“实践性”,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以白话语体为主要交际语言,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将语课程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为我们找回了失落的“语课堂底色”——人性。“人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语)它的这种属性决定着不能像工具那样“灌输”与“训练”,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使语课堂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