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2.
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与率领法国文化代表团来华访问的法国文化通讯部部长卡特琳·塔斯嘉女士,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中法两国文化关系现状及有关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等问题,在北京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孙家正与卡特琳·塔斯嘉女士一起会见了中法两国记者,通报会谈成果,回答记者提问,生动勾勒出中法两国文化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倡议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2001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访法期间与法国外交部长维德里纳先生签署了有关中法双方互办文化年、在对方国家首都互设…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3年9月10日上午,中国文化部在北京东二环路其办公大楼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孙家正部长宣布:“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将于今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他说,“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法关系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迄今中国与外国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对进一步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面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法国驻华大使蓝峰发言说,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国文化年”将帮助法国人民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他说,相信“中国文化年”将取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华人文化常被视为集体主义的代表;而法国以其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被作为是最具个人主义性格的国家之一。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理性思潮的面对面,犹如一滴水里的分子般不停地发生无声的碰撞与融合。今天,尽管两国交往日益密切,民间文化认同日益增进,中法人文交流进程中仍然存在矛盾和误解。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是“中法文化年”举办20周年,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也正在全国20多个城市火热启动。值此契机,带领中国读者走进法国的博物馆,了解法国博物馆美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可谓恰逢其时。法国的艺术博物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以艺术审美教育为核心内容和首要手段的美育功能尤为突出。借鉴法国博物馆美育的经验,对于中国建设“博物馆强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不同语言的背后有不同文化在支撑。“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相似文献   

7.
恰值“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在京召开暨“法国文化年”即将在中国举办之际,法国文化与通讯部长阿亚贡率其由文化官员和文化艺术界著名人士等3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访华。去年12月2日,该团一行在和平宾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记者获悉,法国文化代表团此行主要目的是加强法、中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合作及“法国文化年”的筹备工作。阿亚贡说,这次“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的主题是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文化多样性是许多国家优先考虑的政策,法国也不例外。他还透露,借“法国文化年”可让中国公众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它不是单一模式,不是一…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庆祝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展期长达半年多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于10月21日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中法互办文化年以来在法国举行的最大规模中国文物展。该展通过一系列精美绝伦的展品,包括玉器、青铜器、陶器等,向法国观众展示了2000多年前一个统一、开放、自信、多元的中国汉代社会全貌。为何选择这一展览主题?策展有哪些亮点?展品有何特点?如何通过配套手段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汉代历史和文化?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该展承办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国波尔多市的友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积极参与了“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有关项目。如:①武汉市政府代表团拟于2003年11月底赴法参加在巴黎、波尔多市举办的书籍《约会巴黎》首发式并为《摄影绘画艺术展》剪彩,出席武汉园林奠基仪式,参加民间民俗工艺展示展销和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②拟于2003年11月下旬,在巴黎举行武汉市《长江日报社》文化记者余熙撰写的赴法采访成果《约会巴黎》一书的首发式。该书记述了60位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法两国关系,为推动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在法知名人士的事迹。该书首发…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法化关系呈现出和此前完全不同的新特点。总体上两国化关系日趋密切,但法国在华天主教及其化事业虽继续有所发展,已不是中法化关系的主流。与之相对的,是教会之外的世俗化交流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而这和法国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自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我国对外共签订了35个文化合作协定。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外交官之一、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和首任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我的父亲司马文森曾参与签订和实施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法国的文化合作协定。这些文化协定是基于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产生,同时又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我国对外共签订了35个文化合作协定。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外交官之一、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和首任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我的父亲司马文森曾参与签订和实施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法国的文化合作协定。这些文化协定是基于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产生,同时又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时10个月的“中国文化年”7月在法国成功落下帷幕。作为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法国文化年”将于10月在中国开幕。国务委员陈至立日前出席中法文化年中方组委会扩大会议时要求,要充分认识办好“法国文化年”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精心筹备好“法国文化年”的各项活动。 陈至立指出,中法文化年活动是一项大规模的双边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文化年”在法国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也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现代中国。即将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有利于中国人民全面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中国和法国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因而很难展示一幅中法文化通汇的全景图,只能依已故汉学家艾田蒲的《法中通汇》来个蜻蜓点水,简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的奇观折射至法兰西的景象,顺便提及耶稣会传教士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盛夏时节,一个名为《面具·灵魂的艺术——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馆藏精品》的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隆重开幕。国博馆长吕章申、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谢金英、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张建新,法国驻华大使白林、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长斯特凡·马丁、藏品部主任伊夫·勒福尔,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强调进一步发展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3,(4):90-97
3月1日,洛杉矶郡博物馆举办了上海博物馆《明代绘画精品展》开幕式。洛杉矶郡博物馆馆长麦克尔·高文、该馆亚洲画廊主任史蒂夫·里特尔、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文化参赞车兆和,以及当地中国艺术爱好者100多人出席开幕式。这次展出的“明代绘画精品展”,是洛杉矶郡博物馆自2011年重开中国馆以来,首次举办的来自中国大陆的绘画展览。这只是第一步,洛杉矶郡博物馆今后要加强同中国博物馆的合作,继续举办中国艺术展览,将中国艺术介绍给洛杉矶市民。此次展览共展出上海博物馆馆藏明代书画珍品10余组,其中包括浙派绘画等。此批画作大都是首次出国展览,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与好评。有些中国书画爱好者还专程从波士顿赶来观看。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强调进一步发展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战略伙伴关系;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6项措施,明确共同打造中非“文化聚焦”品牌,即逢双年于中国举办“非洲文化聚焦”系列活动,逢单年于非洲举办“中国文化聚焦”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大小博物馆不计其数,2007年7月29日,又一座新的博物馆——香博利世界文字博物馆在法国文化历史古城费基阿克落成。费基阿克是法国埃及学之父让-弗朗索瓦·香博利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4~7月2日,作为中德文化年交流项目,由中国美术馆和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柏林国家美术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及弗里德尔·布尔达美术博物馆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两个重要的展览:《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和《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展1963-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