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植物怎样“喝水”》的教学中,曾让学生轮流用显微镜观察蚕豆下表皮的现成玻片,来认识气孔。观察后一学生发问:刚才看到的是真气孔吗?很明显,学生对观察的对象产生了怀疑。第二课时,我拿出新采的蚕豆叶,当着学生的面,撕下了下表皮,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放到载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中作者曾选用过许多材料(洋葱、水稻、葱、大蒜等)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大蒜是作为该实验研究的好材料。利用自己动手制作的“大蒜根尖纵切片”永久切片,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效果很好。实验具体操作如下:1.材料大蒜根尖。...  相似文献   

3.
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节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酸雨数据中发现环境问题,运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亲历“探究pH对植物细胞生命活动影响”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问题串驱动教学进程,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问题探究法”的教学模式是:下面以“水分代谢”为例说明模式的各个环节。1.设疑围绕教学内容,用投影片出示备课中编制的教学目标2.观察选择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出示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例如:观察渗透装置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原理。提问:①植物为什么能从外界土壤中吸收水分?②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3.阅读是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的过程。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可编制投影片对学生进行提示。提示重点、难点:①重点:渗透吸水。②难点:渗透吸水的原理。4.探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  相似文献   

5.
吴秀凤 《科学教育》2006,12(2):F0003-F0004
1背景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追求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究的过程。怎样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呢?我作了一点尝试,以高一“生命科学”第一册“细胞的探索”为载体,通过学生探究学习方式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2.1教材分析“细胞的探索”这节课分三课时,我主要以“实验3.2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  相似文献   

6.
自然老师的神圣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去观察认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 ,研究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简单地说 ,如何教学生“学科学” ,这个“学”字在自然课上可以理解为“利用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运用知识” ,在自然教学中这两者紧密结合 ,相互渗透 ,成为教师教学生学会探求科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 ,将学生亲自动手始终贯穿于“观察、实验、运用”之中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根据教学的要求 ,利用挂图、插图、模型和自制植物受精过程的投影片及模型 ,并且发动…  相似文献   

7.
这是气孔吗     
利用洋葱鳞叶表皮作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是一个重要实验。笔者在组织学生完成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视野中出现了“新情况”,偶尔有细胞比表皮细胞小得多,且成对存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57):159-160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一课的教学,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初步认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并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在练习和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相似文献   

9.
浦彤 《生物学教学》2002,27(12):19-20
最近笔者有幸得到一份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案 ,从中受到不少启发。1 美国“细胞”教案内容简介1.1 教学对象  6~ 8年级的学生1.2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用三维 (3D)的思维描述细胞。②对照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③描述细胞的各组成部分及相应的功能。1.3 教学材料  (略 )1.4 教学步骤(1)与学生一起回顾关于细胞的知识。然后展示一幅有关细胞的图片 ,上面标注有细胞各部分的名称。向学生解释虽然所有细胞都来自生物体 ,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但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还是有一些本质区别的。告诉学生他们将亲手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相似文献   

10.
张水成 《天中学刊》2000,15(2):74-74
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是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时所要做的一个基本实验,也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几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如说明原生质膜是半透膜,判定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的渗透势等.另外,该实验又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特点.但几乎所有的教科书或实验指导中都指明该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在做该实验时经常有学生会问“能不能用别的实验材料”,“不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行不行”等问题.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笔者选择了几种较为常见的可行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比较研…  相似文献   

11.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12.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但紫色洋葱呈紫色的部位仅仅是鳞片叶的外表皮,并且只有二三层;而撕取外表皮对于学生来说较困难,因为操作不当,将会撕取两层以上的细胞,造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重叠,影响实验效果。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自从开设了“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后,为了使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我们在班级创设了植物角,并有意提供机会指导孩子们轮流照顾植物。  相似文献   

14.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直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学生实验。实验中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观察等几个步骤中,只要其中一步没有做到位,实验的按时开设和观察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笔者在准备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针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实验做了一些改进,经实践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新编高中生物课本为配合《植物的新陈代谢》一节的教学,增加了三个学生实验。其中,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现象”都要用紫色洋葱做材料。由于季节地区的限制,有时紫色洋葱不易得到,班级多的学校开支也比较  相似文献   

16.
开发以超轻黏土为主要材料的学具,将其融入“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叶片的结构”“细菌结构”等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课前预习、小组探究和课后实践等应用场景中,从而为教师基于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透吸水是植物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理解渗透作用原理便成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来突破重点,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课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实验内容.它对学生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特点,掌握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征,深入理解基因的概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生物学课本七年级上册中,任何版本的教材都有一个典型的、学生必做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其中,教材以“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代表详细介绍了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及植物细胞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在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植物细胞对水分的渗透吸收”是植物水分代谢一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知识抽象、复杂,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作者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变机械听讲为在老师引导下深入思考,让学生在积极思考解答问题思路与方法的同时,学到有关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将“植物细胞对水分的渗透吸收”一节的教学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