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歌唱是声与情的展示,只有充满感情的演唱才能够吸引观众并获得观众的喜爱。而要想在演唱中充分地表达感情,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声乐技巧。本文在对感情与声乐技巧在演唱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之后,又进一步研究了二者在演唱实践中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感情与声乐技巧有机结合起来的具体的方法与措施,以期对演唱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把语言旋律化,是语言的艺术。学习歌唱必须同语言、音符、感情、呼吸、发声、共鸣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初学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唱法,刻苦反复地练习,才能学好声乐。  相似文献   

3.
试论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人们在享受声乐带来美感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着这样一种艺术形态的发展变化。本文从声乐美学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着手,总结了声乐美学的情感表现和情感特征的艺术体现形式,同时对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指导以及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声乐心理美学脉络,研究其特有的艺术规律,并建构起一套基本的理论体系,是声乐美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的理论课题。科学的声乐心理美学是活跃和指导艺术实践的科学基础,是培养和提高人类审美情趣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歌唱是声与情的展示,只有在歌唱中融入丰富的情感,才能俘获听众的心。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技巧和情感表达是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对于很多歌唱者来说,有情未必能够传情,在歌唱的过程中传达情感是需要歌唱者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的。在声乐教学中,研究声乐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学习者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技巧来表达情感,才能表达出有内涵的声乐作品。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声乐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之美在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地再现人的情感世界。歌贵有情 ,情能动人。歌唱艺术表现的目的是通过感动人传达思想感情 ,歌唱者只有把观众视做自己的亲人 ,以真心与真情去倾诉声乐作品的喜怒哀乐 ,才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真实 ,这就要求歌唱者对声乐作品的内在情感具有准确把握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 ,歌唱者必须注意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增加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其人生和人格却有着相似之处,且在悼亡调史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纳兰则是他忠实的传人,他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使用词写悼亡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高峰。二者都把悼亡作为词的重要的严肃题材来看待,抒发了崇高的感情和人间的至情至爱,突破了词的题材感情界限,提高了婉约词的气质,在悼亡词的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是由音乐与语言完关结合的产物。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早有“语言是歌之本”之说,歌唱的语言可以说是声乐的灵魂。在声乐训练中,重视咬字吐字、提高语言修养、把握语言自身的特点对于完美表达声乐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咬字吐字中,我们还应该掌握它的规律、技巧以及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歌唱者要想很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和充分表达出音乐情感方式,就必须有良好的歌唱心理,因为心理状态对声乐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情绪、性格对学习和歌唱表演有直接影响。在分析心理对歌唱的影响基础上,提出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育是人类将声乐审美观念以及歌唱的内容、形式、技术、创作的方法延续下去的活动,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我们的声乐教育过分强调声音、技巧,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音乐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没能深入挖掘,从而削弱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笔者在声乐教学中试将得意忘象这一美学理论引入课堂,用实践证明其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一首成功的词,除了要有真挚的感情外,往往还需借助一些巧妙的表现手法。而晏几道的词,在抒写内心真挚的感情时。也注意到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他善于在矛盾中展露深情,用欲抑还扬的表达方式,将人物的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表演艺术。在歌唱过程中,情感体验是对歌曲内容的内心感悟,是声乐表演的心理基础;情感表达是情感体验的艺术性外化,是声乐表演的外在目标。二者是歌唱心理过程的两个阶段,具有依存性和连续性。声乐表演中,情感体验转化为外在的情感表达,才能具有审美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敏 《美育学刊》2020,11(1):23-29
"咽音"作为一种声乐歌唱的技巧,起源于古代意大利。歌唱家们为了发展歌唱能力,不断地在声乐实践中对"咽音"的技巧进行摸索,并且以口传心教的方式使其流传至今。恰到好处地使用这种嗓音训练方法,可以丰富歌者的声音色彩,使声乐作品更具有表现力,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以声乐教育家林俊卿"咽音"歌唱理论的内涵为基础,对其理论的创新价值进行思考,可总结出"咽音"练声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大力弘扬和传承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调整中西方音乐课程内容的比例,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俗唱法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自然天成,但通俗唱法不能永远处于这种"自然状态",必须从直觉把握走向理性感知,并充分吸收美声、民族声乐等一切优秀的声乐艺术传统,在兼收并蓄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规范和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6.
声乐这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的抽象性,以及对人内心感情的表达性,都决定了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这门学科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心理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就声乐教学而言,情绪情感,个性心理,内心意识,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鼓励学生自信,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歌唱心理是源于客观存在并在演唱者大脑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表演是声乐作品内涵外延表达声乐技巧的结合,演唱者在表演一首声乐作品时,除了要拥有好的发声技巧外,还要有一种心理素质的内在转换.要想在艺术实践中确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就要掌握心理学对表演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首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要达到情真意切的感人效果,不能仅仅停留在歌词表达的肤浅情感,而是要通过深挖词意内涵、准确体验情感基调及正确运用声乐技巧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和美学走向自觉,文学作品注重自我感情和个体意识的表达和抒发,而"悲"也在这一时期成为文学创作和评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本文将从创作和评论两方面阐释魏晋文学中"悲"的精神,继而分析其根源。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育是训练人们用声音艺术的表现人类情感。声乐教育也是音乐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时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之一,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绝好介质和载体。本文旨在通过对声乐教育特殊性的分析来探讨情感教育与声乐学习的密切关系以及声乐学习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承载作用。阐述如何在声乐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声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就声乐教育中逐步实现对学生情感表达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