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提高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模型及主导因素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方面,我国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差异是导致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水平落后世界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跳高是典型的跑跳结合项目,所以也可以说跳高是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项目。由于跳高运动员要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完成起跳,从而把水平速度转化成竖直腾起的速度,下肢肌要完成高度的“拉长一收缩”,承受600~800kg的冲击力,所以运动员的下肢肌退让工作能力尤为重要。近年来,科学界运用多种生物力学、运动学手段对跳跃项目运动员的退让工作能力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踏跳的实质。本文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及跳高力量训练原则结合现代跳高的发展特点,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退让工作能力进行评述,对提高运动员退让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总结归纳我国当前跳高运动员选材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期为今后我国跳高运动员选材提供具体建议。研究结果显示:跳高运动员选材过程中选材与育才概念界定混淆;选材过程中严重局限于身高因素;片面考虑家系遗传因素;受选育结合思维模式限制;选材过程中一味地推崇对杰出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的研究等问题。建议今后对跳高运动员进行选材时,除考虑身高因素外,应重点测评其各项身体素质,并将运动员祖父辈的多种性状以及国外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运动基因进行分析与对比,实现跳高运动员遗传图谱与基因选材。  相似文献   

4.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跳深纵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专项练习;②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缓冲和蹬伸过程,并最终影响起跳效果;③膝关节和踝关节,尤其是踝关节是二级跳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的薄弱环节。同时膝关节是最大缓冲时刻的“关键性环节”;④二级跳高运动员产生最大反跳高度的适宜高度为(35.0±4.56)cm,最大反跳高度为(48.00±3.78)cm;⑤适宜高度跳深的冲击载荷与摸高成绩、适宜高度跳深纵跳的反跳高度与助跑摸高成绩均呈高度相关,两者均是评价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从跳高运动员赛前心理、专项能力、体能3个方面,分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注意要点,指出赛前训练中常出现的错误,并通过列举实例,对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是普通高校跳高队技术训练中的重要内容。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部分跳高运动员存在恐惧心理,影响到训练效果和自身的运动安全。对此,本文对普通高校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训练中的恐惧心理表现、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运动员恐惧心理调适方法。另外,本文从学校角度,提出普通高校提高跳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训练恐惧心理调适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郑军 《体育科技》2006,27(2):56-60
本文选取了从1999年~2005年参加全国14、15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的跳高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就其测评中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专项跳高成绩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大纲》比较,对近7年我国14、15岁跳高运动员的选材进行了总体评价,对其重点选拔阶段进行了理论论证,并对我国14、15岁跳高运动员未来的竞技能力做出预测,希望可以为青少年选材和育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30名跳高运动员进行等动测试,针对跳高运动员下肢力量发展的均衡性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跳高运动员下肢肌三关节强弱侧力量发展的特征,并给出了一级和二级水平跳高运动员下肢三关节伸屈肌力量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测量法、格拉布斯法以及因子分析等科研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建立了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体系;2)揭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特征;3)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取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跳高比赛前六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维高速摄像机对助跑阶段最后两步进行全程拍摄,使用APA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中国顶尖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步长、摆动腿蹬伸膝角、起跳腿离地水平速度等技术指标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分析的研究成果与跳高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国跳高运动员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跳高助跑速度转化率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城运会迭标赛的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并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助跑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起跳垂直速度上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我国选手助跑速度没有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助跑速度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与起跳腿伸肌的离心收缩能力有关,另外还与助跑速度有关,助跑速度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利用cybex-770等速测试与康复系统,对17名一级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腿的膝关节进行了等速向心收缩测试。所测试的指标包括相对峰力矩、相对总功、相对平均功率、峰力矩屈伸比等,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且结合跳远运动项目下肢肌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的项目特点,为优秀运动员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劳剑峰九运会决赛最佳跳次的技术录像进行解析,结合专项理论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统计数据对比,得出: 1. 适宜增加起跳阶段的水平速度损失率,从而加大腾起角度,使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匹配更加合理,是改善起跳效果和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2. 改善起跳阶段的技术,减小着地脚和起跳阶段的扇面角,增大离地角是技术改进的方向.3. 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条件下的退让式收缩能力和克制性收缩力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高速摄影、光电测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以揭示目前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运动员水平速度的损失及利用状况。指出三级跳远成绩与各跳水平速度高度相关 ,其三跳水平速度损失之和是衡量技术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46名跳远和22名非跳远专项运动员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高水平与一般水平跳远运动员及跳远与非跳远专项运动员间踏跳时间有显著差异。因此,踏跳时间是选拔跳远运动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两种不同水平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了起跳腿的“拉长缩短周期,,收缩能力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的肌肉反应特性,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平高的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拉长一缩短周期”收缩能力总体上高于低水平运动员;髋关节并不是缓?中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膝关节的退让工作能力对起跳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踝关节伸肌群的退让工作能力不具显著性差异;踝关节的缓?中幅度很大程度上是受上板水平速度的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的踝关节蹬伸平均角速度要大于低水平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17.
中外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较慢,起跳角度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认为,在今后的跳运训练中,应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改善起跳技术,加强起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不同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特征 ,为跳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笔者通过高速摄影等方法 ,对 13名二级以上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数据进行解析统计处理。结果发现 ,一、二级运动员上板积极 ,起跳过程中不同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较大差异 ,水平速度损失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垂直速度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指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宗强  姜卫芬 《体育学刊》2003,10(5):131-134
采用技术动作摄像法、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若干技术指标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她们的技术类型属平衡式技术,上板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不过速度利用率较高。建议今后运用速度利用率和轨迹利用率指标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技术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