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时代的数字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其互动性,然而现有理论研究对于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涉及的较少,有必要对移动社交时代数字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深入揭示。[方法/过程]通过对现有移动社交阅读互动研究的不同维度梳理,从互动链、互动域、互动场3个层面厘清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方式和互动关系,构建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并从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双路径对互动效应进行深度揭示。以"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为例,对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对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的研究,厘清移动社交网络阅读互动的脉络,以利于促进移动社交网络阅读互动由同质性向异质的转变,实现移动社交网络阅读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和互动阅读的新平台。文章分析新媒体与互动阅读服务的内涵,以抽样方式调查公共图书馆新媒体互动阅读服务现状,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江苏省常州地区居民对新媒体互动阅读服务的需求,总结新媒体互动阅读服务的成效与不足。从构建互动服务平台、挖掘新媒体的互动功能、拓展互动服务内容、完善互动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推进新媒体互动阅读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机械互动和有机互动的经验性统一是网络互动的普遍形式。当前网络互动的主要问题在于机械互动远远多于有机互动,从特殊符号被广泛应用和访问量虚高即可略见一斑。从客观因素来考察,技术对深化网络互动有一定的制约性。如果不加强网络互动内涵建设,将不利于网络传播和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要突破网络互动走向"深水区"的瓶颈,本文认为应该从集结技术生成与消费的网络平台入手,优化传播情境,增强有机互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邢彦辉 《声屏世界》2008,(12):21-22
“互动”是电视媒体发展的新动力。从我国电视媒体已经展开的“互动”实践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现场观众互动、电话互动、手机短信互动、主持人互动、跨媒体互动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网络互动构成提出"机械互动"和"有机互动"的概念。机械互动大于有机互动,导致网络特殊符号广泛应用和访问量虚高等问题,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效应。我们需要对机械互动过大的现象保持警惕,对网络互动内部结构的控制要张弛有度,注重发挥有机互动的作用,推动中国传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利君 《大观周刊》2012,(16):238-238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究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师生互动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玥 《大观周刊》2012,(43):379-379
阐述了互动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三个方面的互动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人社部等部门发文将全媒体运营师列为新职业,相关文件明确了全媒体运营师的工作任务,其每项任务都与互动管理息息相关。全媒体运营师的互动管理职责主要是新闻互动管理、服务互动管理、互动行为管理。全媒体运营师做好互动管理工作应开展前端用户调查和分析,加强传播能力和效力分析,强化互动内容管理,推进互动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Web2.0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网络互动的概念深入人心,对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以华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图书馆网络互动平台的搭建情况和网络互动服务项目开展现况进行调查。华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发展不均衡,北京和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水平和互动服务开展情况较好,OPAC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是最为普遍的互动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需从平台建设、深化互动服务功能、人员队伍等方面切实提高网络互动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虚拟社区的信息互动作为社区成员交流和开展社区活动的主要运动表现形式,是社区信息利用和再生的有效途径,也是社区信息功能的凸显,深入了解和有效把握虚拟社区信息互动机理,对促进虚拟社区信息互动的良性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信息运动过程视角,从信息互动的触发、信息互动的放大、信息互动的持续和信息互动的转换等方面揭示虚拟社区信息运动互动机理。[结果/结论]虚拟社区信息互动表现为一个过程,信息互动的触发、放大、持续和转换4个阶段组成一条因果链,虚拟社区成员间信息互动的深化有赖于对信息互动过程合理引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Web2.0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网络互动的概念深入人心,对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以华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图书馆网络互动平台的搭建情况和网络互动服务项目开展现况进行调查。华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发展不均衡,北京和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水平和互动服务开展情况较好,OPAC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是最为普遍的互动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需从平台建设、深化互动服务功能、人员队伍等方面切实提高网络互动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于报网互动的探索已有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实现科学互动的还屈指可数。最早的报网互动,是新闻网站对传统媒体新闻稿件的简单搬运,其实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互动。真正的报网互动,应该是从报网互动升级演变而来的报网融合。  相似文献   

13.
对于报网互动的探索已有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实现科学互动的还屈指可数。最早的报网互动,是新闻网站对传统媒体新闻稿件的简单搬运,其实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互动。真正的报网互动,应该是从报网互动升级演变而来的报网融合。  相似文献   

14.
互动性是数字媒介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互动技术在叙事中的嵌入,从根本上改写了经典叙事赖以存在的结构问题,由此引发了叙事学的数字转向。互动性,沿着叙事语义和叙事规则两个维度,深刻地影响着叙事性的内涵。数字媒介的互动叙事之所以成为可能,离不开交互界面这一特殊的程序装置。界面既是信息存在的居所,亦是互动发生的条件,其在叙事可供性维度上拓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关系。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主要沿着路径互动、情节互动和环境互动三个维度展开,相应地便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互动形式及实践。在路径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遍历”这一技术方案,打开了被折叠的可能世界,并以此为认识方法,抵达未知的现实世界;在情节互动维度,互动叙事通过对时间的自主“操控”以及对空间的自由“转换”,使得基于互动的故事建构成为可能;在环境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普适计算的理念与实践,将叙事搬到了现实环境之中,使得环境本身成为一种界面,从而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5.
报网互动,是通过互动实现报纸和网络两种媒介传播效果的最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渐发展成熟的报网互动运营模式进行梳理,分析报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报网互动模式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并在操作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报网互动的最终发展目标进行探讨,分析报网互动的运营模式,思考报网互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教育学科,归根到底属于传播范畴,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态。传播作为双向互动活动,在课堂上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师生互动对促进教学相长,实现中学思政课的特殊教学目标,强化其德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中学思政课师生互动中存在着互动机会不平等,互动内容偏颇,互动形式单一,以及互动深度不够等问题。要想促进有效师生互动,需要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相应策略,从而提高思政课的传播效果,深化其内向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以网络媒体为主导的新媒体语境中,以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双向传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成为主流,互动传播成为发展的趋势。在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电视互动节目引导者未来电视发展的方向,电视互动节目应运而生。首先引入互动和电视互动的概念,得出对电视互动的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电视互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最后,梳理和总结电视互动发展的趋势,对电视媒介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互动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新媒体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迅猛发展,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要转型发展,就必须运用互动思维,树立互动理念,强化互动意识,在多形式的互动中提升传统广播。  相似文献   

19.
徐超超 《新闻世界》2013,(7):160-161
【摘要】借助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人类可以超越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主体范围限制、交往方式的限制。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网络的社交功能可以用“社会互动”一词描述。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平台,既有传统的网络社会互动的特点,又实现对人类互动行为的重构。本文通过概述新浪微博作为网络互动平台所具有的共性,结合新浪微博互动呈现出的新特点解析网络中的社会互动,并探讨网络互动与现实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一种被称为"台网互动"的运营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凤凰卫视与凤凰网之间的台网互动进行研究,阐述了两者之间进行互动的形式及经验,并以此探寻台网互动的价值,以及现阶段台网互动的不足,并对台网互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