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说这个题目之前,有一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新闻。在一些人的眼里,社会新闻似乎是凶杀、色情的代名词,晚报、都市报才有它的容身之地,党报不屑为之,也不能为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近年来,许多综合性大报、日报,包括各级党报,也纷纷开设社会新闻专栏、专刊,有直接称为社会新闻版或专栏的,有称为《今日关注》(其中有大量社会新闻)的,不一而足。社会新闻已成为各类媒体不可或缺的、令人注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符立雄 《青年记者》2006,(16):93-94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的标志,也是今年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贯彻落实好中央有关防治商业贿赂的精神和要求,实际上也是践行“八荣八耻”重要论述的体现。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我们的采编、经营等工作,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市场打交道,都有可能发生商业贿赂行为。那么,商业贿赂在媒体中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又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呢?现根据一些媒体的违规案例和商业贿赂在媒体中的主要现象,提出几点建议:加强三项教育,严打有偿新闻,严防“商业贿赂”案例: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食品质量报驻青海记…  相似文献   

3.
杨子 《新闻记者》2003,(8):13-14
近年来,名人新闻覆盖了我们的媒体。一个体育明星可以比娱乐明星更加频频亮相,一个商业明星可以不花一分钱地在众多媒体上直接或间接地推销他的魅力和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现象。有关名人的任何消息都可以被称为新闻吗?如果不是,又如何解释他们占据了新闻媒体的大量版面?伏明霞和梁锦松恋爱、结婚是新闻吗?张朝阳和王石攀登珠峰是新闻吗?萨达姆的女儿要求去英国避难是新闻吗?这些充其量只是次要的新闻或混淆视听的伪新闻或娱乐新闻,但是它们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新闻媒体的宝贵版面。我们的新闻价值和新闻品质正在发生空前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把民生新闻放在突出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伯睿 《新闻爱好者》2008,(12):127-127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关注民生成为各级政府执政的重要考量,各媒体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大大加强,其社会影响力也成为媒体扩大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的报纸应把民生新闻放在突出位置,持久有力地抓下去,形成声势,形成口碑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侵权案例增多的今天,媒体对所发布商务信息的真实性倍加小心,以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内容真实也可能侵权,这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诋毁”。在大众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经营对竞争对手的商业诋毁大多是通过媒体进行的,而媒体往往忽视了相关法律规定,常与经营共同走上被告席。下面我们看看什么是商业诋毁,以及媒体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江寅  解菊萍 《视听纵横》2004,(3):107-108
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某一阶段稿件特别多,怎么用都用不完,而在另一阶段稿件又特别少,闹“稿荒”。这种现象在各级电视台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同旅游有旺季、淡季一样,电视新闻也有着旺季、淡季之分,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新闻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7.
丁敏 《新闻窗》2007,(6):49-50
新闻节目策划能力是一个媒体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媒体在新闻大战中占尽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手段。民生新闻之所以离不开节目策划,正是建立在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各级各类电视媒体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但如果我们问一句: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民生新闻的操作们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因为不少人从来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拿它当做一个新招牌引人注意罢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口单位,各级不同性质的媒体自然是许多新闻学子的就业首选。新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理论学习更需要与实践的对接,这就需要学生应到媒体实习,以便熟悉新闻的生产流程,初步接触新闻业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从业者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改革会议新闻领导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霞 《记者摇篮》2006,(9):24-24,22
会议新闻在我国各级主流媒体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多数时间里,媒体的头条新闻基本都被会议新闻占据着。有人曾做过统计,发现会议新闻占党报头版的50%—60%。广播电视也差不多,会议新闻基本上占据新闻时间的30%—70%。而且,越是下级的媒体,会议新闻占的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1.
孟又新 《新闻窗》2005,(4):54-54
在同一区域的新闻媒体,在新闻的来源问题上,往往大都是相同的,政府部门举办的活动,主办者想扩大宣传效果,经常是主流媒体一家不漏地通知。社会新闻也大同小异,公、检、法、司,质检、医院、工商等部门一旦有新闻,也会各家媒体一律满请。在媒体共同扩充版面和频道的今天,外地新闻(包括世界新闻)成了新闻的另一主要内容,而这类稿件的来源,各家编辑只有从新华网等有限的渠道获得,这就形成了不同媒体之间新闻源趋同的局面。我们经常听到读者说《贵阳晚报》《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买一份就行,反正内容都差不多,这就是媒体同质化的结果,也是各新闻单位所不愿意看到和发生的,它影响了媒体的现象和传播效果,削弱了广告的有效命中率,使受众产生大多数媒体都是一个面孔的错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其具有一般媒体所不具备的地缘优势,在报道民生新闻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广泛的好评,同时,收视率也会不断地一路飙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县级台民生新闻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新闻爱好者》2006,(10S):53-53
在电视媒体发达的今天,平面印刷媒体和新闻通讯社对图片新闻和视觉新闻越来越重视。其实,在中国新闻界最早提倡写“视觉新闻”的是新华社原社长、名记穆青先生。他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写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安徽省长最近指出,各级政府首先要转变观念,以高度的自觉性,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的观念。新闻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通过新闻监督,可以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其实,省长的讲话几乎是人人知晓的大道理,但站在各级媒体的角度,却依然能感觉到不小的振奋。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时下的媒体尤其是地方新闻媒体如何发挥舆论监督功能,还依然停留在仰仗“领导表态”的阶段。首先,新闻媒体开展监督,假若没有…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主旋律报道的一种表现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舆论环境的改善,各级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数量上呈现出加强的趋势。继中央电视台开办《焦点访谈》栏目以来,全国各地电视台舆论监督栏目已经遍地开花,推出的一大批社会影响很大的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上各种丑态和劣行进行了公开揭露批评,受到了群众欢迎。但如果认为新闻评论节目就是曝光、就是批评,那就不免有失偏颇了。正面题材也应是我们县级台电视节目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登清 《新闻前哨》2004,(12):52-53
会议新闻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形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媒体的联播类新闻栏目中,会议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采编方式的创新不力,电视新闻会议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长、呆、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会议报道的改革成为困扰大家的难题,也是电视新闻界当前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与生态保护成为全球焦点的背景下.环境新闻尤其是涉及野生动物的报道得到媒体空前的重视。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迅速增多的涉及野生动物的报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它们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的传播价值,有的还对受众起到了不良的引导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媒体上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越来越多,舆论监督已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沉冤多年的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就能引起有关部门及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田霞 《军事记者》2005,(5):33-34
在媒体改革的浪潮中,新闻传播之快、之广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加宽泛和相对自由的空间。创新,不仅已经成为一种新闻改革的时尚用语,也实实在在地支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决定着其行动和实践。但是,在新闻改革中并非追求与众不同就是创新,或称其为新闻精品。我们在新闻改革中必须有传承和扬弃。要始终关注读,关注读与作之间的互动性,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或追求一种贯之始末的新闻理念,即努力构建新闻的和谐,更好地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彰显军队报纸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较为新颖的新闻表现形式,体验新闻以其真实,现场感强,极具透视力和说服力而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前一段时间,山东《临沂日报》成功地组织了“体验在一线”的体验新闻大型采写活动,总结这一活动经验教训,借鉴一些报社的经验,我们认为采写体验新闻,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