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格物穷理”在朱子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钱穆也如此认为,只是钱穆又从“乾道”的高度定性了朱子学的“格物穷理”。在钱穆看来,汉唐诸儒及宋明理学诸儒多在无头坤道上用功,只有朱子能从“乾道知处从头做下”,能开创。钱穆本人虽然对朱子学的“乾道”学术品格论述不多,但对朱子学的此一“论断非常重要,因为钱穆所理解的“格物穷理”即“乾道”精神,与传统儒学、宋明理学的“切问近思”、“性即理”等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内涵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2.
在钱穆晚年精心结撰的"尊朱"巨著《朱子新学案》中,他用"理气一体浑成"的观点,纠正了学界理气二元对立论,又将朱子理气论与心性论联系起来考察,提出理学家中善言"心"者莫过于朱子,用"心性一体两分"的观点,打破了学界将朱陆对立的门户之见。钱穆还从经史文学各个方面去梳理和统摄朱子的学术,对朱子的学术成就及贡献作了全方位的呈现。而钱穆晚年转向朱子学研究正是由于朱子能对各家学说融会贯通,有吞吐百家、汇纳众流的气魄,这与他追求的"求通不尚专"的学术风格有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3.
钱穆在宋明理学研究领域,初喜阳明学,后尊朱子学,总是力图绾结经学、史学与理学,最后走近朱子学是自然的。但是,钱穆对阳明学却有着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早年说阳明“高明”,晚年却说阳明“粗疏”。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钱穆对阳明学的研究都是基于一个固定的立场,且总是从一个单一的视角去介入,这与其在研究中总是渗入较为强烈的情感因素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心”、“物”的哲学观出发,对西方以主体(“心”)独立于客体(“物”)之外的二元论思维下的和中国以“心”“物”合一的一元论思维下的艺术创作与审美形态及样式作了对比,充分肯定了中国艺术思维中的“心”与“物”的互动和统一优于西方的艺术思维。  相似文献   

5.
西方以主客体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为主,而中国以天人合一的一元论的思维方式为主。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对花园和”龙”的隐喻的不同。对待此种文化差异,消除文化误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了解差异之所在,让各种文化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程颐的人性学说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性与理的关系、心性情、已发未发等等,其中,“性”与“才”的关系问题是其人性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之前的研究认为在程颐的人性学说中,“生之谓性”就是“才”,而断定其人性论是性二元论。其实在程颐的人性理论中,“生之谓性”只不过是“性”的一个侧面,其与“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程颐的哲学只能称为是性一元论或性气二元论。  相似文献   

7.
“0”的身份     
语文老师问学生:“同学们,汉字里笔画最少的是哪个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一!”老师说:“错,是‘0’。‘0’没有笔画。”‘0’是阿拉伯数字……”有同学小声质疑。  相似文献   

8.
薛瑄号敬轩,是明代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黄宗羲《明儒学案》称其“悃愊无华,恪守宋人矩矱”,事实上在理气学说方面,薛瑄已提出对于程朱观点的修正意见,并非完全“恪守矩矱”了。朱熹虽然也讲“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但又说:“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先有是理”;“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行而上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亲民”与“新民”之争以朱、王两家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朱熹基于理气二元的思想,演化出人性二元论,主张“自新—新人—新民”的“新民”说。“新”的三个层面次第展开,呈现为以教化手段复归“明德”之“明”。但在人性二元论中,善恶被赋予先天性,导致个体涤除身心染污的能力存在差距,最终造成主体难以自为地进行道德实践的理论困境。王阳明基于“万物一体之仁”,以人性即“至善”的天命之性,主张“亲亲—仁民—爱物”的“亲民”说。阳明消解了朱熹理论中善恶皆有先天来源的问题,将朱熹收摄于先觉者的道德自觉返还给常人,使得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自律成为可能,“明德”之明的复归则落实在“反求诸己”、去除私欲的简易方法上。  相似文献   

10.
徐渭《涉江赋》中的“真我”是具有《楞严经》“妙明元心”学理背景的“含裹十方”之“我”,是纾解科场失意心理之作,不应视为其文艺思想的典型形态。与李贽“童心说”、袁宏道“性灵说”黜伪求真的取向相同,主体内涵有别。徐渭《翠乡梦》对原红莲故事进行了重构,成为《楞严经》序分的艺术再现。集诸艺于一身的徐渭对《楞严经》独有的“都摄六根”的“根大”思想必有会心之解,对其进入诸觉浑成为一的创作状态多有启示。徐渭本于《楞严经》的六根互用不是一般的通感修辞,而是浸润于《楞严经》佛理而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验。徐渭卓越的诗画成就与其独有的诸识与精神气韵浑成一体的审美境界有关。  相似文献   

11.
赵末涵 《少年读者》2008,(12):36-37
他那小小的耳朵一点儿也不灵。我一连叫了好几声“小弟弟”,他理也不理。我气极了,忍不住自言自语:“这个‘小不点儿’,太没有礼貌啦!”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绘画与东方艺术所呈现的"荡出形态之外"的外化形态极为相似.但西方艺术自古希腊以来,是在"二元论"哲学思维的求证问题的方式下切入的,以"人"为中心.其实质与中国"一元论"思维下的东方传统艺术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与东方的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3.
“理”是朱子学的最高范畴。在经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神学阐释、西哲阐释等“格义”后,朱子学英译终于20世纪下半叶在美国新儒学运动的历史语境中达至最高潮。研究发现,该时期英译总体呈现以“理”为核心对朱子学的“多维正名”倾向,以此为切入点的审视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有鉴于此,基于对“正名”跨文化内涵的阐释,本文结合具体历史语境一一考察了陈荣捷、惠腾邦、贾德纳、伊沛霞英译中以“理”为核心的“多维正名”取向与具体做法,试图借此揭示20世纪下半叶朱子学英译的总体面貌,为当下朱子学国际传播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特别爱做“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这天,孩子们又“缠”着我:“老师,我们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一大叠字宝宝说,“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字宝宝,它们是谁呢?请你们猜一猜。”说着我用手捂住眼睛,做了个哭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哭’。”然后,我又“嘻嘻……”地笑,孩子们被我的表情逗笑了,纷纷说:“是‘笑’,是‘笑’!…‘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呢?”我故意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理一分殊”作为一种理学的本体论模式,具有多重思想逻辑层次的关系和内涵。从普遍的“理一分殊”本体论模式到一般的“分殊”体认的方法论,到具体的敬知双修的认识论,构成了朱熹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除具有德知合一、修养与认识合一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有机直觉体认、系统整体把握和主客一体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高中语文课本(1988年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基础知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一文中,谈到“论述”时说:“‘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笔者认为这样解释不甚科学;同时,“论述”是一个完整的词,也没有必要分开解释.说“论”是讲道理的意思,还有根据。因为《说文解字段注》阐释“论”说:“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可是,把“述”说成“摆事实”,则有点牵强附会了。“述”本意为“循”,犹言循行、  相似文献   

17.
在《还珠格格》剧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燕子”赵薇,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害怕的呢?近日,赵薇自我表白,虽然在剧中什么都不怕,而现实生活中她却有“三怕”。一怕长胖。爱美的赵薇特别喜欢吃,对“美丽”和“美食”她哪个也舍不下,赵薇说:“我做梦都想自己变成那种苗条身材,有人说‘赵薇你不胖呀!’可是跟周围的演员一比,我就觉得自己确实有点胖。”因此,赵薇每每痛下决心要控制饮食,然而见了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二氏从本体论层面论证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精微性 ,张载生活时代的儒家不能不起而应战 ,也从本体论层面证成仁义道德。张载的学术贡献之一 ,在于他力求用“太虚即气”的气一元论证成儒家的仁道主义 ,回应二氏的挑战。在这个论证中 ,作为张载哲学论纲的《西铭》 ,实际在气一元论的人性论和仁道主义之间插入了中国式的宗法家长模式 ,使仁道主义实际上成了适应这种模式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一论证从反面启示人们 ,中国仁道主义的奥秘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新关学”不能离开唯物史观推演仁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朱子伦理思想的纲领可用“明天理,灭人欲”一句话概括。这是他的突出贡献。这个贡献至少是在四个层面上展开的:朱子从他的理一元论的宇宙观出发,确立了他的天理至上的道德观;发挥二程的“理一分殊”说,完整地解释了社会伦理现实;对人性的具体解释为“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因而人性“有善有不善”;提出了变化气质,复明天理的修养论,殷殷教人在修养上用心用力。  相似文献   

20.
“只讲4分钟”与课堂模式建构之“笨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笨想”一词是北方老百姓的方言,也常说成“笨寻思”,如说“什么什么事,笨想是那么一个理。”这“笨想’的意思就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简单感悟,这“笨想”的结果往往蕴涵着一种朴素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