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标点符号的错用,是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的错误;它是指在本该用甲标点的地方错用了乙标点,因而破坏或错误地改变了语句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并使语句意义不准确或发生错误。例如: ①正当抢购风越刮越猛之时,万宝全商场进了10台名牌冰箱、当时卖出1台给1顾客,顾客第二天来反映有质量问题,万宝全商场马上派人拉回来换。(《中国消费者报》1988.10.24第一版) ②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他根本不可能再赶上去  相似文献   

2.
标点符号的错位与混杂这两种错误,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中,也屡有所见。所谓错位,就是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即本该置于甲处,却错误地用在了乙处,结果造成了语句结构关系上或语句意义表达上的错误。例如: ①本产品还可做太阳镜,供电视调试工、微机操作人员,交通民警、滑雪登山人员,使用效果优于普通镜和变色镜……(《中国电视报》1987年第24期)  相似文献   

3.
在图书报刊编校差错中,标点符号差错在全部差错中所占比例大多在1/3以上。这种现象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作为编辑工作者,要改变上述不良状态,做到在出版物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当然首先是思想上要重视,扭转“重文字,轻标点”的错误倾向;同时,对文稿中的标点错误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因此编辑掌握一些标点符号的编辑加工技巧是大有好处的。本文将这些技巧配以文稿或书刊中出现的实例加以说明。16种标点符号分为两类: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和9种标号(引号、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  相似文献   

4.
说起标点符号,许多人视为"小菜"一碟。孰不知,标点符号中的学问颇多,既不能一逗到底,更不可乱点"鸳鸯"谱。规范标点符号的法规就是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经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它规定了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  相似文献   

5.
褶胜修 《编辑学报》1995,7(1):20-21
学术期刊论文都要求标注关键词。但是,关键词之间用不用标点符号?用什么标点符号?有关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前,各学术期刊对关键词标点符号的使用比较混乱,根据笔者的调查,大致有如下四种情况:(1)关键词间使用分号;(2)关键词间使用逗号;(3)关键词间使用顿号;(4)关键词间不用标点符号,只空一字隔开。前(l)(2)种情况最为普遍,后(3)(4)种情况则较少见。  相似文献   

6.
《出版视野》2005,(5):42-43
标点符号作为汉语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在我国还不到一个世纪。清末,随着派往外国的留学生渐多,中外文化交流密切,在汉文中使用统一的标点符号的呼声日高。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最先根据我国原有断句方法,吸收外国新式标点,草拟了10种标点符号,并倡议采用。  相似文献   

7.
△30年代,上海有家书局,发稿子按实际字数算稿费,标点符号不肯计算在内。于是,鲁迅先生有一次给这个书局寄去的稿子,既没有划分段落,更无一个标点,书局无可奈何,只得写信给鲁迅:“请先生分一分章节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鲁迅回信说:“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要的。那就得把标点和空格也算字数”。书局只得认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摘自多种外语学术刊物的实例说明中英文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句号、引号等使用缺乏统一规范性。这种混乱的标点使用影响了学术刊物的严谨性、规范性和出版质量,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英文标点使用的规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国家标准中,一般只分别介绍某一种标准符号的用法,其中的举例句式很单纯、典型,没有对复杂情况下如何综合运用标点符号进行示例。难怪有些编辑对复杂句式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心中无数,或者并不重视标点符号,任由作者自由使用。1引文误用标点符号引文时最常出现的错误有:———引号中的省略号前后有逗号或句号。如:《××××》记载:“×××××。……,××××××。”———完整的引文作为复句的句子成分时,引号中的句末留有句号。如:《×××》所云“××××××。”“××××××。”即是在表述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标点符号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表情达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熟知的那个“下雨天留客”的笑话中,问题出在标点符号上。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就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经过30多年的实践,标点符号的用法已有新的发展变化,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重新修订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在说明中强调:“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作者和编辑来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不应该成为一个值得议论的问题的,然而现在随便翻开一张报纸,稍微留意一下,就可发现一些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和省会城市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几乎所有报纸都存在标点符号方面的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稿件内容的表达,有时还会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标点符号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或出现错误,再精彩的文章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有影响的媒体,还会以讹传讹,误导读者,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标点符号运用并不是一个小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标点的逻辑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标点符号的掌握和应用体现了编辑工作的基本功 ,也是编辑在编校工作中的着眼点之一。事实上 ,标点不仅能表达语气、停顿 ,它在语段的性质、作用、含义和结构等方面都显示着重要的逻辑功能。下面结合常见语例 ,试作辨析。   一、表强调一般地说 ,一个简单的单句中 ,句子成分之间是不必加标点的 ,但有时为了强调其中的谓语或宾语 ,需要把句子的顺序倒置 ,这样 ,在被强调的句子成分后面就要用标点符号隔开 ,以免引起误解、费解 ,这里的标点符号就表明了句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如 :例 1 听见没有 ,警卫员 ?(《丰碑》)例 2 怎么了 ,你 ?(《荷…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学巨匠郭沫若曾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苏联著名高级编辑布拉果曾指出:“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撒落。”郭沫若和布拉果对标点符号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们如此重视标点符号,足见其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关于标点符号的趣闻与故事,古今中外可谓多矣。这里聊举数例,以飨读者。秀才智斗吝啬鬼古时候,有个财主十分吝音、刻薄,聘请家庭教书先生时常耍阴谋,以致先生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结果分文无得,所以人们都不愿意到他家任教。但有个秀才却自告奋勇上门应聘。他跟财主签订了个契约,文曰:“无鸡鸭可也无鱼肉可也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全文没有标点符号。财主见了十分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志写稿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或者一逗到底,教人读得上气不接下气,或者乱用句号和惊叹号,该句的用惊叹号,该用惊叹号的,却用了句号;还有的干脆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使文章含意不清,既可作这样的理解,又可作那样的理解。经调查,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是“小事一桩”。郭沫若曾经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它虽然不是文字,却是文字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使语言记录更加精确、生动,而且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采。甚至因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同会使同样的文字呈现不同的形态,收到不同的效果。明朝江南才子祝枝山奚落一家财主,巧玩标点符号,就能说明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顿号的错用,除本题上篇所谈的两种外,还可以举出以下几种: (一)在复句的分句之间错用顿号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是用逗号或分号表示的,而不是用顿号表示。如果使用了顿号,那就会将复句误变成单句,将复句的分句误变成句子成分,因而歪曲和错误地改变复句本来的语法逻辑关系,并使句意不确或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16.
标点符号的使用应该严格遵照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错用的情况,而且,很多特殊和复杂情况无法在标准中找到依据。现将笔者在工作学习和阅读中所见误用标点符号的情况举例分析如下,与大家交流探讨。一、顿号的误用1.并列词语之间有联结作用的词时,不宜用顿号。①咨询就是为企业找到那条最近、最经济、又最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路。②无法解决企业管理的全局、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关系等问题。“又”、“以及”等词前不应用顿号,而应改为逗号。类似的词还有“甚至”、“或”、“并且”、“还有”等。2.并列成分中有多个…  相似文献   

17.
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同志在《关于文风问题》一文中说:“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符号之所以象现在这样固定下来,是经过长时间演变和发展的结果。标点符号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最初之意为“点”,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古希腊的书面语一般是连续书写的,词、句间都无间隔。公元前五世纪以前的文章中只有极少数在片语之间偶尔用两根垂直的竖线或三个点隔开。以后相继出现了“分段线”、三点  相似文献   

19.
标点符号问答苏培成编者按:标点符号虽小,但作用极大。而在编校工作中,它又最容易出错。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叔叔吻了我妈妈,也吻了我”之类哭笑不得的荒谬。为了帮助编校人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我们特约请北京大学中文系苏培成副教授(曾参与《标点符号用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屈考 《出版科学》2000,(2):64-64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林穗芳的新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430页,30万字,定价24元)。全书分三篇。第一篇《标点概说》是理论篇,论述标点概念、对象、功能、种类和层次。第二篇是历史篇,分《汉语标点的历史发展》、《外语标点的历史发展》、《从历史比较看现代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三章,介绍了我国现用标点符号少数如何从古代传承下来,多数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