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没有中国特色翻译学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外互译实践与印欧语之间互译实践的不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翻译学是个必然的选择。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话语权,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过程就是争夺中国翻译话语权的过程。中国译论“失语”的原因是过去百年来的过度“西化”,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途径之一是跳出西方框架,回归中国语境,寻找中国话语。从“文质之争”到“信达雅”的提出,证明中国译学传统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文章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翻译学文化转向下的普通高校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理论百家争鸣的时代,以翻译学学科构建为理论目标的翻译文化学派占据主流地位,推进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大潮让更多翻译课程的教学者思考如何建立文化转向下的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敦煌学业已成为国际显学、敦煌学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界有关敦煌文化翻译的研究却显得比较滞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料库翻译学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已经成为当前翻译学研究的热点和主流之一。敦煌文化翻译语料库的建设,不仅为系统研究敦煌文化英汉文本语言特征,深入探索敦煌文化翻译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开拓了丰富的空间,在敦煌文化术语翻译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几乎没有对翻译的专门研究,把翻译作为研究对象的意识缺乏,因而也没有学科意识。中国翻译学的对象和学科意识逐步乃至完全觉醒在现当代,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在20至21世纪之间。西方翻译研究在古代也几乎没有对象意识,到了近现代研究对象意识开始觉醒,20世纪50年代左右研究对象和学科意识全面觉醒,70年代才建立独立的翻译研究学科。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蓬勃发展,90年文化转向,纳入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范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学术大潮的影响和冲击,翻译研究学派的文化意识觉醒,翻译学发生了"文化转向"。文化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揭示了翻译的文化属性,构成了翻译学一直所缺少的外部研究;另一方面,文化研究在对语言学派翻译研究模式进行反拨的同时,忽视或否定了翻译的语言属性和翻译学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6.
魏易的翻译     
虽然学界一致认为魏易是林纾最重要的合作者,但“魏易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魏易是晚清最早触及“国民性”批评的译者,他还主张通过广泛翻译西洋小说,帮助中国文学赢得世界地位。魏易的译作极具创造意识,富有“本土”与“西方”竞争的张力。其翻译思想透露着清晰的“翻译—会通—超胜”的文化战略。“魏易的翻译”不仅是准确认识“林译小说”的基础,就其自身的价值而言,翻译史当中也应当有其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旻 《海外英语》2020,(6):9-1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著名翻译学家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理论,这两种翻译方法能较好地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医文化被誉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但其语言中的文化色彩浓厚,英译时如何处理文化因素一直困扰中医翻译界.该文试图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探索中医基本术语英译,提出"交际翻译为主,语义翻译为辅"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文化里数词“三”不仅有着原本的概念意义,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以语言学、文化学、翻译学等学科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研究方法为手段,来论述神秘数词“三”在汉语中的特殊用法及维吾尔语翻译。  相似文献   

9.
自八十年代翻译理论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几乎被所有翻译理论研究者奉为“圣经”。本雅明究竟在《译者的任务》中如何触及翻译的本质问题的?他又是基于怎样的“形而上”的语言观来谈论翻译的本质?法国哲学家、翻译家安托万?贝尔曼(Antoine Berman)所著的《翻译的时代》对本雅明做出了完整、丰富同时又深入的解读。本文旨在依据《翻译的时代》所提供的理论视域,指出本雅明对传统翻译观的三个“颠覆”,并试图对《译者的任务》中所针对的翻译本质问题、可译性问题和直译问题有所澄清。  相似文献   

10.
浅析翻译学     
刘佳全 《文教资料》2010,(13):39-40
翻译学也称翻译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翻译学的概念和范畴并没有清晰界定.因此,学者对此多存争议。翻译学是与翻译密切相关而又相对独立的两个范畴。本文旨在通过浅析翻译学的一些现象和争议,探讨翻译学与翻译的界定.并依此分析作为学科而非科学的翻译学的发展及构建条件,以冀对翻译学的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吴旭慧 《海外英语》2011,(9):259-261
文化翻译中普遍存在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该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文化翻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处理词汇空缺的翻译策略,指出要实现跨文化交际必须重视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教育,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是一种产业的观点,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育战略产业观念和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村金融演化理论和国内农村金融相关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然后对观念创新进行了定义,同时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农村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观念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金融机构、政府、农户三个方面提出了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高等学校创新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入手,较为系统地对当前我国高教理论界颇具代表性的高等学校创新体系的表述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表述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柳宗元都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著名作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文体创作,具有诸多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媲美的创新特质。通过对古代散文的概念、文体论的概念以及对柳宗元的散文分类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柳宗元散文的分体分类,有利于我们对柳宗元散文文体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现代社会,更成为一个人必须具有的素质。从写作学的现代观念出发,对写作概念进行溯源,并描述它嬗变的轨迹,梳理“写作”的各种不同称谓,弄清现代“写作学”和传统“章观”、“作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写作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科学的水权法理论,首先应当明确水权的概念。本文通过对比和讨论有关水权的各种观点,水权的种类和水权的对象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科学的水权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老乡观念的心理表征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乡群体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应该被关注。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老乡群体逐渐成为城市新移民的主体。在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老乡观念做了中国本土化界定,以相关理论为背景提出老乡观念的心理表征,并对老乡观念的心理机制进行初步建构,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研究思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RTX实现网络集体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新型备课模式已经在很多学校开展起来。文章定义了网络集体备课的概念,并论述了利用RTX实现网络集体备课的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及家庭暴力具有的普遍性、危害性、隐蔽性、反复性、突发性、可预防性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