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民族高校思政课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以满意度为切入点,对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反映出的满意度差异进行分析,提出提升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树立"差异化"教学理念;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打造"多源化"高水平教师队伍;把握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的丰富性,开发"民族+"的特色教学资源;把握民族高校"两民"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实际,推动"多维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高校思政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战"疫"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课程平台上的日常教学数据、教学互动数据、考核测试数据及学生问卷调查等的大数据分析,折射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应用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险绳,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助推器,具有显著时代价值。应以学生为中心衔接线上线下,以教师为关键强化信息素养与混合式教学技能,以教学实效为总揽融合录播与直播,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应用路径,在后疫情时代深入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包括革新思政课教学观念、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的到来,既给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教学场域、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机遇,又给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系统性、秩序性等带来挑战。只有因时而进地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引领微时代。党中央相关政策出台落实、思政课青年教师迅猛发展、微平台低门槛与超便捷性,为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推动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强化微意识,培训微队伍,嵌入微应用,丰富微内容,关注微话语,有效打造微课堂。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微时代"环境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它适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拓展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政治思想观念良性发展。同时,"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又面临着新挑战,要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运用好微媒介和课堂两个载体,协调好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其办学定位,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忽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和建设。导致思政课教学改革滞后,教学效果欠佳。要优化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打造"互联网+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教学实践中,彰显理论高度、思想力度、学术深度和实践强度的思政课才是优质高效的思政课。打造高校思政"金课",不仅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引领作用,还要从多方面形成合力,找准着力点,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融媒时代媒体之间既互相竞争又互相依存,实现了资源的互通、互融、协同发展,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融媒时代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三大标准,提出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融媒体的冲击、良好的教育环境受到影响、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有待整合优化的瓶颈。通过转变思政课的教育观念、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主客体的媒介素养,促使思政课教学适应融媒体的发展变化,优化思政课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违背,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促进"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契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在解决其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分析情感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然价值以及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三个环节的改革,做到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评价,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必然会对传统的高校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和挑战。通过对"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分析,针对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等院校推行"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微课"的发展方向和措施,以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信息论和系统论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阐述了二者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并从多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两大支柱之一,是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关键节点,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实效的关键途径。各高校在近年来都对思政课实践学的内容、方法等有所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性、更有效凝聚作用等,但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降低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本文正是对这些成就和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对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立德树人时代内涵入手,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思政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推动了思政课教学发展的针对性、智能化和实效性,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教育方式亟待改进、教师主体性遭到弱化、主流信息掌握能力亟须加强等诸多挑战与困境。因此,高校思政课积极应对时代变革,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理念,提升人机协作,规避网络技术风险等多维举措,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与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互联网+"时代高校传统思政课面临的冲击与挑战,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引导教师采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教学方式,提升人文素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从而开辟一条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型专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融合与交互、创新与重构的特征,转变思维,实现"互联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高校思政课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时代”已经到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微小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用思政微小课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呼伦贝尔学院思政微小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探索出思政微小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9.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高校"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在思政课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案例的数据化推动了思政课学生主体的自我学习,利用这一契机实现角色扮演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将有利于推动思政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依托网络技术与平台资源,推动多媒体技术在情景教学中的使用,同时推进情景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思政课中的嵌入,是"互联网+"时代下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抗击疫情实践中孕育出的伟大抗疫精神,为中国精神谱系增加了新的元素,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抗疫精神是对中国实践、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不仅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也为思政课增添了精神风采。讲好抗疫故事,把抗疫"活教材"变为思政课教学新素材,并在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同时,将抗疫精神熔铸成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底色,绘就成高校思政育人同心圆,进而打造成风化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