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年的记者生涯,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新闻职业从来就不是个人谋取利禄的阶梯,也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它是一项书写今天历史、开创美好明天的辉煌事业。 同时,我更加清醒地领悟到,记者这个行当,苦辣酸甜之味都得品尝,美丑善恶之事都得记录,既令人羡慕又充满风险,既欢乐相伴又艰辛相随……苦——新闻好从苦寒来 记者是个苦差事,好懒散,图安逸,受不得辛苦,是当不好记者的。 我曾经在1990年夏天,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赣西北山区的一个老区特困乡进  相似文献   

2.
当年刚作记者,便有前辈谆谆告诫:“记者这一行是个苦差事,要有吃苦的准备。”记得已故的新闻署老领导,非常善于总结新闻工作经验体会的胡乔木同志也说过:“新闻工作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劳动之一。”我是先下乡,尔后在县、地当通讯干事,再后才成为职业报人的。这种经历,没少遇到吃苦受累的“活儿”。那是70年代,有一次奉派下乡去采访一位叫杨长青的优秀共  相似文献   

3.
当年刚作记者,便有前辈谆谆告诫:“记者这一行是个苦差事,要有吃苦的准备。”记得已故的新闻署老领导,非常善于总结新闻工作经验体会的胡乔木同志也说过:“新闻工作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劳动之一。”我是先下乡,尔后在县、地当通讯干事,再后才成为职业报人的。这种经历,没少遇到吃苦受累的“活儿”。那是70年代,有一次奉派下乡去采访一位叫杨长青的优秀共  相似文献   

4.
艰难之旅的记忆──我的记者生活片断陈金松记者的职业充满风险,记者的工作充满艰辛.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称职的军事记者,应该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素养──不畏强暴,不怕艰辛,踩着困难和艰险前进。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个神圣的职业,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有人...  相似文献   

5.
《周末》报为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开办了“啄木鸟”版,目的是反映人民的呼声。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促进政府和人民关心的问题早点解决,从而促进党的事业走向繁荣。 我接办这个“啄木鸟”版两年多来,甘苦交织。 当舆论监督的记者是项苦差事。被我曝光的单位在接待我这个“找刺”的记者时,几乎没有一家给  相似文献   

6.
“上去了!上去了!”4月23日上午,在公司办公室,当我打开《军事记者》网页时,心里禁不住欢喜起来,因为我终于看到了最新的一期《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7.
当二十一世纪的阳光穿过世纪长廊走来时,《新闻与成才》以更加成熟的形象———《军事记者》展现在我的面前,给了我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如果说《新闻与成才》是我相识已久的朋友,那么《军事记者》就是我“一见钟情”的恋人;如果说是《新闻与成才》带我走进了“新闻”的世界,那么《军事记者》将带我走进更加广阔的“新闻”天地,去感受和领略信息时代的“新闻”气息。《军事记者》是我的精神食粮,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料。每当她因投递晚点“失约”时,我就会心情焦急烦躁,非跑到收发室问个究竟,甚至打电话向函授中心的老师询…  相似文献   

8.
董岩 《新闻窗》2007,(3):12-14
(续上期)(六)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新闻界很多人都知道梁衡的一句名言:“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梁衡解释说,记者就是报社的采购员,出门采购去就是要能拿回东西来。战士要有每战必胜的信念,记者要有“每采必得”的思想。因为,采访毕竟是一件苦差事,一个记者如没有这种顽强的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职业充满风险,记者的工作充满艰辛。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称职的军事记者,不仅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军事家的胆略,而且还很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素质——不畏强暴,不怕艰辛,勇于迎风击浪,踩着困难和艰险前进。这不论在昔日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今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都是不可缺少的。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个轻松的职业,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有人用“家庭当旅馆,孩子不认爹”来形容记者奔波不定的生活,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任(解放军报)驻第二炮兵记者的10多年间,平均每年下部队采访都在7个月以上。下一次部队…  相似文献   

10.
蔡晖 《军事记者》2013,(6):28-29
军事新闻采访,是对军事新闻事件的整体认知、了解和对军事新闻素材采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是围绕新闻写作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没有军事新闻采访,就没有军事新闻的形成和发布。因此说,一个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新闻采访者。军事记者采访功力的强弱,决定其新闻素质的强弱。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军事新闻的采访呢?  相似文献   

11.
(一) 当编辑,苦差事, 一天到晚不离笔。这里添补那里删, 改了文句改别字。绞尽脑汁爬格子, 香烟一支接一支。既不出名又无利, 专为他人作嫁衣。 (二) 当记者,成天写, 不分白天与黑夜。走南闯北跑断腿, 一月穿破两双鞋。表扬文章受欢迎, 批评稿件招骂街。不怕吃苦与受累, 但求人们多理解。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迎来新年的第一轮太阳时,恰逢《军事记者》出版600期。 走过阳光、走过风雨,这份军事新闻学术期刊自1958年5月诞生以来。就在历届解放军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同仁的支持下,不断进步,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1994,(4)
敬业守职乐此不疲辽宁日报总编辑朱世良:既然入了这一行,就要热爱它、干好它。古人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首先要专心。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更容不得去分心。其次要刻苦,记者是个苦差事,须奔波劳禄去采访,要殚精竭虑去写作。第三,敬业要创造。记者这...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新闻通讯刊物中,今年二月又增加了一个刊物《军事记者》. 《军事记者》辟有《军事新闻传播探讨》、《军事报社谈军事报道》、《军旅之音》、《军事报道选析》、《军事记者生活小记》、《军事记者卡片》等栏目.《军事记者》将紧密联系军事报道的实际,力求在新闻理论尤其是军事报道理论的研究中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军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我是各类新闻报刊迷,尤其对《军事记者》杂志特别钟爱,不但自己年年订阅而且每年都要多订几份作礼品送给自己正在上大学读新闻专业的小妹以及几位在中学团委、政府宣传部门工作的同学,目的是让他们能经常阅读这份杂志,从而了解近期的宣传要点和更多的写作知识,增强新闻敏感和采写能力。笔者认为,将《军事记者》当礼品送的做法确实好。虽然订购一份或几份《军事记者》花不了多少钱,但将这份礼品在亲戚朋友以及同事间互赠互送却很实用,而且也格外有意义。《军事记者》内容丰富、政治性强、知识面宽,而且生动实在,有很强的可读性、指导性、实用…  相似文献   

16.
苏辉学 《军事记者》2013,(11):72-72
《军事记者》已伴我度过了9个春秋.它给了我写作动力和创作源泉.帮我实现了“报道变铅字”的梦想。没有《军事记者》的启迪,我不会在新闻路上坚持走下去;没有《军事记者》编辑们的耐心指导,我不会在《解放军报》《军事记者》《空军报》等报刊上稿。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新闻业务研究》为此推出“我怎样当记者”栏目,约我撰写一篇文章。当我思索这篇约稿时,铭刻在我心上、影响了我一生记者生涯的两位良师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是:著名军事记者闫吾,被誉为“能把死稿救活”的资深编辑舒人。  相似文献   

18.
和平年代的军事记者,到战火纷飞的前线采写战地新闻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到军事演习场去报道,这恐怕是军事记者最兴奋、最难得的时刻了。  我所经历的海上大演习和台海军事演习,就为军事记者提供了“走笔沙场赋军威”的极好机会。敢于涉足“军事禁区”关注“军事热点”  提到军事演习报道,有人总感到会泄密,不好搞,不敢涉足问津。当然,军事报道不能不注意保守机密,这是自从有党的军事报道以来都要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人类自有战争以来,敌对双方对军情都有个保密问题。然而,有史以来大的战争却都有文字记载。就拿海湾战争、科…  相似文献   

19.
新闻和走路     
我大学毕业刚进新华社的时候,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记者曾这样教诲过我;“当记者的要能吃苦,不怕走路,许多好新闻是从脚板底下走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深感这位老记者的话是千真万确的。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常年奔波在云南边境的崇山峻岭中。这里属于亚热带丛林地区,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奇峰异石,拔地而起。高大的楠木、苦竹、望天树和藤萝交织在一起,结成一张张绿网。在这里采访,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军事记者》2007,(3):71-71
某师“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获赠《军事记者》本刊讯函授学员郭纯树报道:近日,笔者从济南军区某装甲师政治部得到消息,该师6名在2006年度新闻报道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每人获得一份2007年全年《军事记者》的奖励。与此同时,该师8个科室、20个股室将看到政治部为其订阅的《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