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628个角球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对时空间的利益诉求愈来愈强烈地成为现代足球比赛的显著特征。激烈的时空竞争使得角球进球成为高水平比赛制胜的关键。长传配合仍为角球进攻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角球进攻空间轨迹以弧线球进攻为主,弧线球进攻形式中又以内弧线球进攻为主;内弧线球的运用数量以及成功率,都明显高于外弧线球;二次进攻成为外弧线球进球的另一有效进攻手段。角球进攻的空间区域主要集中在球门正面地带的近距离区域(1区、2区)内;1区进攻次数仅次于2区,但成功率却最低,进攻空间2区进攻次数最多,成功率也高于1区,但在进攻1区的成功射门对球门形成的威胁程度要远大于2区,本届世界杯关键比赛尤其如此。球门区域内的空间(1区)主要为内弧线球进球的空间区域;球门区域外空间(2区)主要为外弧线球进球的空间区域。后插上是角球进球的主要空间抢点方式,直接攻门成为进球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章采用观察统计方法,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64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本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进攻战术的分析,如对角球的运行轨迹,角球罚向的区域,战术配合形式等的研究,揭示了角球进攻战术的一般特征,期望学习和借鉴世界强队在角球进攻战术组织方面的长处,为我国高水平足球队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所运用的角球进攻战术的方法、手段进行了统计、分类,并对角球进攻战术的特点、作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161个进球特点做了分析,与前四届进球情况对照,发现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上下半时前后15min是进球高锋,下半场三个时段进球数相近;短传和长传球是攻入对方三区的主要战术方法;边路进攻和流动进攻战术进球都高于前四届,边路传中进球是得分的主流战术;定位球战术是球队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禁区外射门得分高于上届;前锋队员得分呈逐届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攻守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浩  赵勇  董坤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709-1711
随着足球比赛激烈程度的提高,角球攻守战术运用效果,已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进攻和防守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本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攻守战术运用特点和趋势,为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支球队64场比赛143个进球的主要时段、射门得分区域、进球进攻形式、进球方式、射门部位及进球队员的位置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场均进球数较往届相比呈下降趋势;下半时进球数高于上半时,尤其是临近比赛结束阶段进球数最多;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场中路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定位球进攻是创造进球的主要进攻形式;进球方式以直接射门为主;射门部位大多是脚射,特别是右脚;前锋队员是主要得分选手。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对高水平足球比赛的角球战术进行分析的统计指标及分析框架,并依此对2006年世界杯30场比赛的角球战术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探讨了足球比赛中角球战术所创造进球机会及获得进球与角球战术中发球的类型、角球的落点区域、第一次触球的争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角球战术训练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有效进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进攻的特点。结果表明:把握机会能力是取得进球的先决条件;中路渗透、远射的进球比例明显高于其它战术方法;射门方式以脚射门为主,其中抢点脚射最多;前场组织发动进攻的进球率最多;前锋队员是本届杯赛进球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4-20届世界杯足球赛1051个进球的方式、射门区域、及进攻形式等特征进行研究,以探讨现代足球比赛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7届世界杯场均进球数呈逐届下降趋势;比赛下半场比上半场进球率高,反映出现代足球在重视攻守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进攻效率。罚球区2区内外区域是现代足球比赛射门进球最佳区域。前锋进球数最多,前锋和攻击型中场球员区分不再明确,全能型的队员位置职能已成为现代足球位置特征发展规律。现代足球比赛中脚射是最主要得分方式,立体高空头顶球技战术也已成形。随着传球次数的增加而进球明显减少的趋势,“直接打法”战术已成为现代足球进攻战术发展主流趋势。中路进攻、定位球进攻已成为现代足球进攻战术发展主要方向。前场及中前场已成为现代足球最佳有效地发动进攻进球区域。  相似文献   

10.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每场平均进球仅为2.30个,进球主要区域仍然是在罚球区内,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所占比例较高。定位球发动进攻成为进球主要形式,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后卫和中场球员的进球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我国高层次足球队定位球进攻战术水平,通过对第16届世界杯决赛阶段亚洲球队和世界杯前八名球队定位球进攻情况的调查统计、对比研究,初步分析了世界强队的优势及亚洲球队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亚洲球队有意识、有目的地制造和利用定位球战机的能力差;上半时运用次数少,且质量低,效果差;在运用不同的定位球进攻方式中,角球进攻破门得分的水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8届世界杯足球赛全部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球门正面2、3区域进球最多,是防守的重中之重,6、7区是远射的最佳区域;比赛的最后15分钟是进球的高峰期,防守时应集中注意力;直接抢点射门进球最多,前锋队员是进球的主力;中路进攻入球最多,突出中路进攻、加强边路进攻是趋势;通过定位球战术进球53个,比例在上升,已成为球队进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第16届、第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进球主要特征比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通过对第 16届、第 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各 64场比赛进球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总进球数第 16届高于第17届 10个 ,且没有显著性差异。两届都是下半场进球数比上半场多。第 16届在第 76~ 90min时段进球数居两届各时段之首。第17届下半场各时段进球数相互接近 ,并居高不下。两届都是以中路进攻进球最多 ,前锋进球占居两届主要得分位置。两届都是以脚射进球为主 ,其中第 17届直接脚射和头顶球射进球优势显著。两届 85 1%以上进球都是在禁区内射进 ,在前场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 ,79 0 %以上进球都是经 5次以下传球后射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外围赛亚洲区预选赛A组比赛中中国队射入的13粒进球的一些相关情况研究,中国队的进球在第一循环居多,在主场进球居多;直接射门是中国队主要得分方法;定位球是中国队的主要得分手段;边路是中国队的亮点;中后场队员是射门进球的主要执行;在发起进攻和助攻方面后卫队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总体看中国队战术思路对头,临场应用合理;队员心理上趋于成熟;前锋得分能力不足,进攻手段单一,后卫队员进攻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15.
第16届世界杯进球典型战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录像、剪辑等方法,对16届世界杯所有场次的进球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阐明定位球、阵地进攻、快速反击3种战术是比赛中制胜的重要进球战术手段,大多数进球皆以此3种战术攻入。并对定位球、阵地进攻、快速反击3种战术应用中较典型的进球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认为本届世界杯在3大主要进球战术总体上呈现4方面特点:1.定位球战术的发展是本届杯赛的一大特色;2.阵地进攻战术中的无球跑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和突出,进攻中攻击点多而隐蔽,进攻目的性强,注意进攻节奏变化和突然性;3.快速反击强调快、准、狠,进攻队员跑位战术意识强,关键的突击队员个人能力强;4.理性足球在比赛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甲A联赛与世界杯足球比赛进攻进球推进情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跟上世界高水平足球的发展步伐,提高我国足球运动的水平.对采用文献综述、观察统计和数理统计法对2002、2003年全国甲A足球联赛同十六、十七届世界杯决赛阶段进攻进球的组织推进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国内联赛比世界杯决赛阶段进球进攻的组织推进的用时多、推进距离长、传球次数多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我们全面认识世界高水平足球进攻进球推进情况提供定量的数理分析,找出我们的差距,为今后科学训练和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将世界高水平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进球作为研究对象,把进球的方式、时间、区域、队员所处状态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内容,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法,对2016年之前的7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2093个进球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另外对第7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和亚洲杯共521个进球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旨在从专项特征的角度概括出五人制足球比赛中进球得分的基本规律。结论:禁区是比赛中进球得分的主要区域;比赛临近结束阶段,得失分变化更加明显,主要是比赛双方依据临场比分的情况,经常做出针对性的战术调整使双方进失球出现更多;禁区内得分多以脚内侧推射为主,禁区外得分多以脚背正面大力射门为主;小组配合是进球前主要进攻组织形式,多以2-3人间的传球-跑位配合为主;完成射门得分的高效进攻具有简练性,快速性、准确性的战术特征;队员进球得分时身体多处于中速运动和弱对抗状态下完成。  相似文献   

18.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以及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得出:本届世界杯进球数较少;而进球多发生在下半场61~75 min、76~90 min以及补时阶段;球门区与罚球区之间正对球门的B区域为进球的高发区域;前锋位置队员仍是进球的主要力量,但前卫队员的进球数较上届世界杯有所增加;在各种射门方式中,抢点直接射门仍是最主要的射门得分方式;而右脚作为大多数球员的优势脚,是进球最多的身体部位;进球的进攻方式方面,中路进攻与边路进攻相对均衡,定位球进攻在淘汰赛阶段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第六届德国女足世界杯足球赛中的32场比赛、86个进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女足世界杯进球特征。认为:世界女足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差距并不悬殊,各队门前把握机会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大部分射门区域选择了守门员及防守队员反应和出击最难判断的B区;进攻方式采用中路与边路相结合的多样化进攻方式,并充分利用定位球战术;多采用稳固防守和快速反击的战术打法,进攻更加灵活、锐利;进球阶段主要集中于上、下半场开始和结束前的15min。  相似文献   

20.
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143个进球的进攻组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43个进球的观察统计、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创造进球的有效进攻组织特征是:重视中、前场的抢断发动快攻;注重进攻速度的提高;充分利用对方后卫线队员与守门员之间的空当;前场区域无球队员有目的的积极跑位;射门得分前最后一传以横、回传球形式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