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小枫认为昆德拉的作品是自由主义的伦理小说,"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叙述和沉思的,可以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对于昆德拉来说,小说的喃喃叙事负有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他所谓的‘精神的最高综合’就当是自由主义精神的最高综合,是反形而上学的、实验性的生活信念,"显得像哲学。昆德拉自己也认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小说家昆德拉带来一场小说的革命。昆德拉的小说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有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它是对小说叙述的突破,开创自由主义伦理小说。在思想上,他的小说是继卡夫卡之后对世界荒谬性的思考。透过政治与性的表面,昆德拉关注的是“人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伦理价值的艰难重塑与对人文精神的充满矛盾的思考过程中,昆德拉探索的是“永不消散的生存雾霭中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鲜明的隐喻性是米兰·昆德拉作品显著的艺术特色。在昆德拉的小说世界中,隐喻作为一种书写策略,不仅指修辞学和文学批评意义上的隐喻,也成为作家生存的诗性智慧。结合昆德拉本人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对其作品中的隐喻叙事进行阐释,这是深入昆德拉精神世界的有力切入点,也是对其作品的终极意义进行探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文学作为人类艺术中两个不同的门类,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是用音乐思维革新小说的杰出代表.音乐思维的运用不仅使昆德拉小说在表现形式上大胆革新,也加深了小说揭示矛盾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借用音乐的节奏,昆德拉在代表作之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创造了独特的叙事节奏.对此加以分析,可揭示蕴含其中的昆德拉小说理念.  相似文献   

5.
昆德拉在西方走红后 ,我国也掀起了一个“昆德拉热”。但由于研究者们对昆德拉小说中的“政治”与“性爱”内容采取谨慎和回避的态度 ,使本来起步就较晚的昆德拉研究被局限于作家的存在主义思想和小说艺术范围 ,只能进行“小面积的精耕细作” ,而出版界以“内部发行”的方式推出一批作品后 ,既无力重印旧作 ,也难以出版新作 ,所谓“昆德拉热”一直局限在文学的小圈子里。  相似文献   

6.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个小说思潮已经进去,但有关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以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文本《一地鸡毛》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的精神特征和叙事特征,重点分析了其题材取向、人物的精神特征及作者叙述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叙事态度的客观化、叙事结构的“生活流”状态。  相似文献   

7.
《马桥词典》作为一部在文体上极富创新性的实验小说,其文体新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域外文学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它与昆德拉小说的关系:词典作为观照方式;词典作为结构方式;“复调”文体。文末并简要分析韩少功接受昆德拉影响的可能性,如精神气质的相近、韩对昆氏小说的推崇与翻译等。  相似文献   

8.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4,29(6):76-82
“以俗为戏”是李渔小说婚俗叙事的基本价值取向.李渔继承了晚明士人中流行的享乐之风和晚明思想中的怀疑精神,这种风气、精神和李渔个性的结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是“自娱娱人”与追求“新奇”小说观念的形成.“以俗为戏”是这种小说观念的鲜明体现.“以俗为戏”的价值取向在小说叙事中主要表现在形象设置、情节构织和叙述语言的戏谑化等方面.“以俗为戏”这一叙事价值取向表达了士子对僵化婚姻礼俗的某种置疑,瓦解了话本小说婚俗叙事的教化倾向,赋予婚俗一种崭新的叙事形象和价值;但也不免陷入媚俗的境地,稀释了这一题材应有的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说精神是小说之所以为小说的东西。昆德拉认为小说精神是小说的灵魂,与科学哲学、道德和意识形态判断、历史和时尚等方面存在相异与交叉;小说精神是开放的,骑墙的,自由的,创新的,历史的,坚守的。  相似文献   

10.
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鲁迅的《阿Q正传》都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两者作为叙事体小说已向着非叙事因素大幅度的开放,成为一种"综合性散文"(前者)或"杂文式小说"(后者)。这是一次文体革命。这次文体革命正是由鲁迅追求格式的特别和昆德拉主张写成多种文体组构的小说理论引发的。  相似文献   

11.
昆德拉小说中的复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复调思维从人物思想的独立性、对话性.人物命运安排和设计上的对位特征,作者作为隐含作者、叙述者介入人物思想、存在境况展开对话的特征,对昆德拉小说美学追求进行了阐发与批判;最后,由复调思维得出昆德拉小说美学的三个特征:“诗意的深思”、“模棱两可性”、召唤读者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论唐传奇叙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具有鲜明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品格,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传奇虽脱胎于史书杂传记、志怪与“辅教”之作,但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上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叙事内容展示了唐人生活的丰富性,刻画人物具有人性的复杂性;叙事方法追求细节化和戏剧性。这些特点是其作为独立的小说文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哦,香雪》是一篇值得反复重读的小说。小说中对“火车”“鸡蛋”“文具盒”等事物的叙述,表征了年轻的香雪们对“现代化”的到来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欣喜。尤其体现在叙事方式上,小说在叙述香雪“出走”时极尽笔墨,而在香雪出走之后的“回归”叙事却极尽简化。作者用“叙事落差”的叙述技巧传达了小说独具匠心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将香雪出走的叙事性质转变为一种回返时个体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存在的可能性——米兰·昆德拉小说论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籍捷裔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以其在小说内容、形式上的革新而成为当代文坛一个复杂的存在。二战之后,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是法国的新小说派,在新小说派之后,在中国最具冲击力度的当属昆德拉,昆德拉的小说价值在于他是新小说派之后最自觉地探索小说可能性限度的作家,并且呈现了独特的小说样式,让人们知道小说还可以写成这个样子。对于其小说的解读纷繁多样,有政治类、情爱类等等,但昆德拉只认为自己是写“存在”的小说家。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理论中提出小说应关注人类存在的基本状况,在存在的版图中勘探人的行为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结果,为人的可能性画出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15.
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鲁迅的<阿Q正传>都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两者作为叙事体小说已向着非叙事因素大幅度的开放,成为一种"综合性散文"(前者)或"杂文式小说"(后者).这是一次文体革命.这次文体革命正是由鲁迅追求格式的特别和昆德拉主张写成多种文体组构的小说理论引发的.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作品中的时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小说叙述的最基本层面,又是小说形式中最尖端的操作项目,对时间的沉思是作家人生探索的最高层次。在缺乏具体时间认定的沈从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叙事时间丰富而深刻的把握:对叙事时间的巧妙控制使《边城》的结构成为一个精美的“完型”,其中的人物体现出“自由意志”;其他小说中,时间成为命运的显现形态;“反复叙事”催生出“地志小说”;时间还是沈从文历史思考和生命体验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黎娟 《文教资料》2007,(7):16-18
“Terminal paradox”一词直译为“绝对的自相矛盾”,其中包含了“荒谬”的含义。米兰.昆德拉认为世界充满了暧昧性,现代世界已经陷入存在的被遗忘,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陷阱。从这样的世界观出发,昆德拉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幽默性、思索性、声音和观点的多样性等特点,而“终极悖谬”的小说观正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18.
小说的叙事艺术包括宏观结构中的脉络和主线,以及微观结构中的插曲、意象和道具等诸多元素。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综合使用了这些叙事元素,小说以主人公南昌的精神成长为主线,以小市民阿明的故事为插曲,以“光”为意象,以“书”为道具,使得全篇结构浑融契合,细致绵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美学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崔悦 《现代语文》2009,(6):127-129
米兰&#183;昆德拉是复调小说的忠实信徒,也是复调小说理论的集大成者和坚定实践者。他的《笑忘录》是一部关于存在之思的变奏曲,以独特而高超的复调式叙事手法实现了一种关于存在的诗意思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早期文学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成名作《拓荒者》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精神的生动阐释。在小说中,库柏以纽约州的腾普尔顿村为视角,以猎人纳提.邦波为代表,生动地展示了美国拓荒者崇尚自由,追求自由和努力捍卫个人自由的古典自由主义精神。小说中的主人公邦波作为美国边疆拓荒者中的一员,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同时为捍卫个人自由,敢向法律叫板,其生活经历正是对美国古典自由主义精神最为生动的阐释。邦波的精神无疑是成千上万美国拓荒者精神的缩影,也是美利坚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