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始终是学校教学的目标之一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所以 ,作为物理教师 ,要善于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a .观现象、激兴趣 ,培养思维的主动性。物理实验现象不仅使学生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物理问题 ,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例如 ,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一节教学中 ,演示两铅块之间分子引力实验时 ,在铅块下面先挂一个钩码 ,下面铅块不掉…  相似文献   

2.
初三物理验证固体分子存在着引力的实验(教材P13图2.4),是用两铅圆柱体端面挤压在一起,下面吊起重物。很多教师由于没有掌握挤压铅块的要领,实验不易成功,笔者经数次实践,探索了使这个实验成功的要领。使用前用极锋利的刀口把铅圆柱体的端面刮净削平,并使端面露出新的  相似文献   

3.
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问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图1的两条虚线分别表示两个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形,实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间的作用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1.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 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 但斥力的变化总比引力变化快.因此有: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物理》第二册中,关于分子间作用力是这样描述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如图1所示的两条虚线分别表示两个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形.实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间的作用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6分)1.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夸……”优美动听.花香飘逸,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从花朵向四周定向运动2.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磁块能吸引大头针D.破镜不能重圆3.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水烧开将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煤燃烧放热,化学能转化为…  相似文献   

7.
温应春 《新高考》2008,(4):9-11
六、幂函数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主要应用 1.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 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是负指数的幂函数,f引=r^-α,f斥=r^-β,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可是α〈β,所以斥力曲线比引力曲线陡峭,即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增大斥力减小得更快一点,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因此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刻不容缓.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创设新奇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尔基说:"新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创设一种情境,让这种情境与原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模型发生激烈的碰撞,往往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时,先拿两块铅块,把他们紧紧地压在一块,问学生:"松手以后这两块铅块会怎样?"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会掉下来."结果一松手,真的掉下来了.此时学生是那么的洋洋得意.教师接着问:"如果把它们的截面磨平后再压在一块,松手呢?"学生还是说"那也得掉下来啊!"于是我把两块铅块的截面磨平,然后再紧紧地压在一块,故意突然一松手,啊,没掉下来!这时,学生面面相觑,满脸疑问.接下来,教师再讲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分子间的引力,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9.
粉笔、板擦是教师上课必备的工具,其作用除了正常写板书、擦板书,还可以另用为物理教师做课堂演示实验的器材之一。笔者在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总结了一套就近取材、舍繁就简的独特演示实验方法,下面仅以粉笔和板擦为例做一简介。一、粉笔演示分子力1.实验原理:分子之间既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同时又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具体规律是:分子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r0=1埃),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分子之…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关于分子运动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B、物体内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  相似文献   

11.
分子动理论指出: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根据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例如:一杯水与一杯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再如:用力拉伸一根铁条,不容易将铁条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用力压缩  相似文献   

12.
苏志春 《课外阅读》2011,(11):243-243
一、对“分子力”的理解的误区 在分子力作用范围内,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的分子力应该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提到:当两个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为0。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  相似文献   

13.
1.的是(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鹦乓纷之斗淤在岸上看到水中平静湖面上群山透过玻瑞砖看到手影的旋变.短,了的倒影钥笔“错位”了(A)(B)(C)(D) 2.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私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相似文献   

14.
热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分子间的距离r_0=10~(10)米时,分子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以r表示分子间距离) A.当rr_0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几乎为零 D.当r>10r_0时,分子力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5.
分子的引力和斥力的命名也是正是基于分子间存在的吸引和排斥作用.也就是可以理解为由于它们可以产生吸引和排斥作用效果来划分的,这完全符合效果划分原则.因此,引力和斥力应归属于效果力.  相似文献   

16.
5.四川卷     
1.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越大. (B)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2个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 ). A 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B 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C 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 D 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2.对于液体和固体单质来说.如果用M表示摩尔质量.m表示一个分子的质量,ρ表示物质的密度,Vm丧示摩尔体积,Vp表示一个分子的体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①NA=Vm/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在第十六章第一节中有一个用来演示分子间引力的实验:将2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2个铅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起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相似文献   

19.
把一片玻璃片四角用线固定,吊在弹簧秤下面,此时弹簧秤读数即为玻璃重量。若将玻璃面水平地接触水面,玻璃片就贴附在水面上,当向上提起弹簧秤使玻璃片逐渐离开水面,弹簧秤的读数将大于玻璃的重量。这个实验向我们说明了什么呢? 文献[1]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有引力;而文献[2]则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水分子间有引力。笔者认为这个实验不能说明是分子间引  相似文献   

20.
对分子动理论部分的内容,知识要求是理解分子动理论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力要求是使同学们能够在初中对分子动理论内容定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到定量认识.方法要求是实验探索、理论计算、实际分析.那么,如何突破分子运动论的重点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