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苏格拉底 他曾经邀请一些富人,当克珊娣珀说她为饭菜寒酸而感到羞愧时,他说:“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他们是懂理的.他们会忍受它:而如果他们是毫无善意的,我们大可不必为他们烦恼,”他会说.这个世界上其余的人为吃而活着,而他自己为活着而吃。埃斯希内对他说:“我是一个穷人,送不起别的什么东西.而我只有把我自己给你。”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请不要胆怯,不要说:我自己不懂得什么,我怎么教导自己的孩子呢?你不懂,这是可能的,但只要你想懂得某些事情的话,这还不是什么聊不起的坏事。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懂,那么可以像孩子那样去做,去求教于父亲和母亲……请不要说:我没有研究过,我没有学过这一点。把知识教给第一个受教育者的人,与这个受教育者一样,必须重新受教育。  相似文献   

3.
美点赏析要读懂迟子建的文章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哀愁。这似乎是一个难题,说到哀愁,可能人人都懂,但好像又不懂。说懂,是因为人们可能都曾有过哀愁的体验,说不懂,是因为很少有人从美学的角度去揣度哀愁美及其背后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4.
懂与不懂 常听人说:“我很喜欢美术,很喜欢欣赏美术作品,可就是不懂美术,不懂得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云云。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美的客观对象,同时也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主体,美的客观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关系,就构成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活动、审美习性、审美观点,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讲,人人都懂美术,都懂得欣赏美术作品,所以高尔基说:“人,按其本性来说,就是艺术家,他无论如何处处力求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  相似文献   

5.
我对柳原说,如果日子可以再过一遍,我什么都不要改变,重复每天自己走过的路就好。柳原没有回答,也许他是真的没有懂。其实我是想说,我爱我现在的生活,因为我爱的柳原,因为柳原也爱我。对于这样简单而幸福的生活,我没有理由再不开心。 我与母亲,吸烟,还有奢侈 阿May说我是一个奢  相似文献   

6.
给父亲的礼物总是很难选,对父亲说爱你总是很难开口。6月的第三个期日是父亲节,一起来说说我们的父亲——有段话这么描述儿子眼中的父亲:5岁时,儿子说“:爸爸什么都懂,真了不起!”15岁时,他说“:爸爸许多地方说得不对!”25岁,他说“:老头子什么都不懂,迂腐得很!”35岁,他说“:爸爸说得也有些道理。”45岁,他说“:爸爸当初的意见果然英明!”到了55岁,儿子感叹“:天哪!如果当时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就好了……”“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你和父亲,这两个互为身、影,又互为对手,因血缘而注定要联系在一起的男人,相处得…  相似文献   

7.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他的姐妹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但是他的母亲怜悯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很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丈夫说:“你这是怜悯,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他却固执已见。…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叫生活作文 谈到什么是生活作文,想起叶至善先生回忆父亲叶圣陶教自己写作文的事情。据说,叶老从没有教过他如何去谋篇市局,如何去选材构思,如何去挖掘内涵……叶老的要求很简单,多读书,多观察生活,每天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新奇趣闻,在路上听到的大小琐事,在学校得到的…知半解等等,都是写作文的材料。叶老对他们作文的评价从来也不简单地说“很好”或是“不好”之类的话,他最常说的是“我懂了”或是“我不懂”,对于不懂的地方,孩子们得重新做一番通俗的解释,直到他满意了为止。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创新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呀!”“你懂吗?”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呢?是从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懂画的人看的,真是这样的,因为懂不是最高的标准,懂还有很多层次,很多讲究。因为我这个人不是正式学院毕业出来受过很好教育的人,我就是个打野食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沟通是目的。要让别人听懂、接受你的话,就必须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说话方法。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一个可笑的人物,他对那些短衣帮们说话是‘满口之乎者也”,甚至对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说话也是“多乎哉?不多也。”他的话当然让这些没读过书的人费解,因为他忽视了说话对象的具体情况。其实孔乙己把语言作为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讲完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节后,叫起了一个正在装弹弓的小胖子,问:“郑成功是什么N?”小胖子换换头皮答不上,过一会才吞吞吐吐地说:“我不知道郑成功是啥人,可我知道他的母亲.”全班同学都惊奇地看着他,连老师都奇怪了:“他的母亲……9”小胖子接下去说:“他的母亲叫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失败是成功之母@享文则  相似文献   

12.
勇敢的朋友     
扁头是我们“超时空宇宙无敌正义小组”的2号。扁头是那种看到什么都喜欢算一算,但是没有一次算准的男生。他的志愿是做一个冷气行老板,他要卖那种吹了就会笑的冷气,尤其是一种能装在公园给大家吹的冷气。扁头是我们班的反对党,所以通常大人都不喜欢他,其实他从来也没有真正反对过谁,他说他只是那种没办法用“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懂”这句话活下去的小孩。扁头是少数承认自己真的不懂而且勇敢提出疑问的小孩,可是大人总是以为爱发问或不赞成老师的小孩,就是反对老师的小孩,于是,扁头就从“问题小孩”成了“在野党”。  相似文献   

13.
教授在给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上提了一个问题:“某处要招一名侦察员。考试的方法是将所有报考的人都关在一间条件不错的房间里。每天有人按时送水送饭,门口有人把守。谁能第一个说服守门人,从房间里出去,谁就被录取。结果有一个人对守门人只说了一句话,守门人就放他出去了。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假装生病,有的说母亲病重需要自己去照顾,有的说有其他的任务要执行,但是这些说法却被教授一一否定了。到了最后,台下女同学说:“他说的是我不考了,所以守门人才可能放他走。”学生们面面相觑,教授一笑:“是啊,那个人就是说的‘我不考了’,因为守门人不可能不放一个放弃考试的人走出房间。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老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讲述其父教授作文的事,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叶老要求孩子们每天必须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不加任何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鸟、路径山峦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们把当日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不轻易说“写得好”、“写得不好”之类的话,较多的是说“我懂了”与“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孩子们便调整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一遍遍地修改,直到叶老说:“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再读下去。”叶老教子作文,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1.作文的兴趣在生活中激发;2.作文的材料要到生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如果什么也不懂,常常被斥之为“一问三不知”。那么,这“三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三”个“不知”呢?《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记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如衷(即“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相似文献   

16.
泰然 《家长》2001,(Z1)
“哎,我哪懂家教,我对家教一点儿不懂。”我说您甭谦虚。“不是谦虚,我真一点儿不懂。如果是说相声,那没问题,我相信一般人没我说得好。”跟我说话的是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曾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和“侯宝林杰出贡献奖”的李伯祥。“不懂家教没关系,咱们随便聊聊。”  相似文献   

17.
浪漫时刻     
我还没有长大 ,我还不懂浪漫。可我知道浪漫会在烛光晚餐的烛火中闪烁 ,浪漫会在情人节的火红玫瑰中绽放 ,浪漫会在冬天的漫天雪花中轻舞飞扬。妈妈说爸爸不懂浪漫 ,只知道工作 ,没有时间陪她。爸爸说 ,有什么好浪漫的 ,都结婚这么多年了 ,孩子都这么大了。可是没有浪漫滋润的生活是乏味的……情人节那天 ,我偷偷地提醒爸爸 :“爸 ,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怎么了 ?”“今天可是情人节呢 !情—人—节 !”我本以为爸爸会突然醒悟 ,说 :“糟糕 ,我忘了。”谁知他看了看我 ,皱了下眉头 ,严厉地说 :“小孩子 ,懂什么 !”我只得赶紧转换话题…  相似文献   

18.
论读书     
读书,人才更像人。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当我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进步 一位学生对另一位说:“你的英语最近学得怎么样?”“很好,我过去不懂英国人说话,可现在是英国人不懂我的话了。”  相似文献   

20.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