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封面故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基因病灶利用SNP微阵列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对DNA版本数异常进行高分辨率分析的方法,被用来识别与儿童最常见的癌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关的基因病灶。对来自242位患者的白血病母细胞所做的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2.
朱志军  黄元伟  胡中荣 《科技通报》2002,18(4):331-333,336
目的 为了研究冠心病发病的可能机制 ,探讨可能诊治策略 .方法 对 4 0例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2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2 0例稳定心绞痛 )和 16例正常人测定了血清新蝶呤水平 ,并与临床分型进行了分析 .结果 发现冠心病患者新蝶呤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分别为(15 .16± 7.4 4) nmol/ L和 (8.38± 4 .6 9) nmol/ L,P<0 .0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蝶呤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心绞痛患者 (分别为 (17.83± 8.38) nmol/ L和 (12 .5 0± 5 .34) nmol/ L,P<0 .0 5 ) ;而稳定心绞痛患者新蝶呤水平又显著高于正常人 (分别为 (12 .5 0± 5 .34) nmol/ L和 (8.38± 4 .6 9) nmol/L,P<0 .0 5 ) .结论 冠心病 ,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蝶呤水平显著升高 ,免疫激活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新蝶呤是冠心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中药制剂通心络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洪巨  黄元伟  章黎苹 《科技通报》2004,20(1):66-69,72
目的 用高胆固醇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通心络生药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对血脂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30只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三组:①对照组10只,喂以普通饲料;②高胆固醇组10只,喂以含1.5%胆固醇的饲料;③通心络组10只,喂以含1.5%胆固醇的饲料和通心络生药0.72g/(kg·d).12周后测定:①血脂;②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及斑块面积;③RT-PCR法检测主动脉中VCAM-1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 通心络组和高胆固醇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组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通心络组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斑块面积和主动脉VCAM-1mRNA表达量均低于高胆固醇组[(0.57±0.06)vs(1.06±0.09),P<0.01;(38.93±3.42)%vs(71.75±3.82)%,P<0.01;(0.59±0.15)vs(0.91±0.18),P<0.01].结论 通心络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降低血脂和主动脉组织VCAM-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利用SNP微阵列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对DNA版本数异常进行高分辩率分析的方法,被用来识别与儿童最常见的癌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关的基因病灶。对来自242位患者的白血病母细胞所做的分析显示。在40%的B-先祖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疾病例中,为B-淋巴细胞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编码的基因发生删除、放大、点突破和结构重排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会由于复发难治而失去生命,其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是体内存在白血病干细胞,而目前由于白血病细胞对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严重阻碍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该病靶向治疗的方法、机制及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会由于复发难治而失去生命,其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是体内存在白血病干细胞,而目前由于白血病细胞对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严重阻碍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伴随着人们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不断深入了解,全基因组学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对其发病机制及预后的认识,发现了众多肿瘤细胞的耙点,而基于靶点的生物技术在临床不断被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把向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该病草巴向治疗的方法、机制及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静脉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 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探讨VEGF和IL-1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10例初诊未治、10例缓解期、5例复发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血清中VEGF和IL-12的含量。结果 初诊未治组的VEGF含量(521.06±163.85pg/ml)明显高于缓解组(307.62±55.40pg/ml)及对照组(262.01±141.66pg/ml)(p均<0.05)。对照组的IL-12水平(58.96±38.11pg/ml)与初诊复发组(初诊未治组与复发组的合称32.51±14.58pg/ml)、缓解组(71.67±119.09pg/ml)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正常对照组VEGF的含量与IL-12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VEGF和IL-12与AL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冠心病发病的机制. 方法测定了16例正常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和4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且把冠心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冠脉造影的血管病变支数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IGF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27.23±15.48 μg/L和48.02±33.43 μg/L,P<0.01);且在冠脉造影血管病变支数增加时其血清IGF1水平下降变得更加明显. 结论 IGF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运用三元能量改善犯人心理疾病躯体化的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3人测试,测试构成躯体化因子的12个项目.结果是:运化三元能量108人前后(x±s)分别是1.9383±0.789、1.5763±0.535,差异极显著(P<0.001);没有运化三元能量的95人前后分别是1.7649±0.770、1.6832±0.826,无差异(P >0.05),证明运化三元能量可减轻犯人的躯体症状,此外,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5巯基胞嘧啶多核苷酸(5-Mercaptopolycytidylic acid,MPC)是DNA和RNA聚合酶的强有力抑制剂,亦能抑制白血病小鼠的骨髓和脾细胞的集落形成。德国临床试用表明MPC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效果。本文报道MPC体外对人癌细胞株(肺癌A549,大肠癌HT-29,成骨肉瘤HOS)及正常羊膜细胞株(WISH)的抑制作用,并与Poly Ⅰ·MPC(系由等分子量的MPC和多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作比较。为了了解这种抑癌作用究系MPC本身抑或由其降解产物所致,还同时观察了MPC、5巯基胞嘧啶核苷酸(SH~5-CMP)及5巯基胞嘧啶对上述细胞株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