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影视作品中,始终活跃着古典诗词的身影,表现出对古典诗词的当代接受,以新的形式演绎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文章主要从当代影视对古典诗词的接受方式、接受特点和接受效果三个方面来阐述当代影视创作对古典诗词的接受。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诗词韵味十足,诗词的许多因素都能给人以美感,但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依存于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芙才是诗词美的至美.诗词的艺术美和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意境的有无和优劣.文章着重分析了诗词意境的美学特征、诗词意境的结构及诗词意境的创造方式,时诗词意境美的内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宋诗词中的设问辞格适应了诗词特有的格式要求,具有十分突出的审美价值,总体上以朴素美、声韵美为主。但两种文体中设问审美功能的表现形式又各具特色:诗歌中设问的审美价值主要通过丰富的语义逻辑关系及语气类型和大量的语用倒装式设问表现;词体中设问的审美价值主要通过发达的形式标记和组合设问的大量使用表现。同时,唐宋诗词中设问辞格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4.
在诗词中,语符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作为表达思想的工具,指称事物、构建意象是语言在诗词中的主要功能。而意象的选择、组合的形式在诗词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语符的选择组合和对意象的润饰作用,直接制约着意象表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以唐宋“悼亡”诗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唐宋“悼亡”诗词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悼亡”现象所赖以产生的化的,心理的基础。透过“悼亡”诗词,可以窥视到唐床人们的婚姻状况,唐宋“悼亡”诗词的创作情况;唐宋“悼亡”诗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情感真挚性和命运悲剧性两个方面。“悼亡”诗词的产生受到传统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中用声音来阐述、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抱负的例子数不胜数,为诗词的艺术价值增添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以中国古诗词中三篇"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词批注》卷一)为基础,其他摹写声音的诗词为延伸,以声音的表现方法和传递情感这两个方面,简析以声传情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中用声音来阐述、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抱负的例子数不胜数,为诗词的艺术价值增添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以中国古诗词中三篇"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词批注》卷一)为基础,其他摹写声音的诗词为延伸,以声音的表现方法和传递情感这两个方面,简析以声传情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中用声音来阐述、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抱负的例子数不胜数,为诗词的艺术价值增添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以中国古诗词中三篇"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词批注》卷一)为基础,其他摹写声音的诗词为延伸,以声音的表现方法和传递情感这两个方面,简析以声传情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9.
同心结作为最好的爱情信物,经过发展嬗变,最终在唐宋得以大规模呈现,其中人物形象塑造功能更是在唐宋诗词中得到全面显现,即通过对同心夫妻、恋爱男女、思妇、怨妇、才女艺妓等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同心结在唐宋爱情诗词中的独特意蕴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6):75-79
朱德作为中国十大元帅之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驰骋沙场、指挥抗敌的同时,还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来引导抗战诗词的成长。在诗词创作内容方面,朱德认为诗词创作要表现红军和人民的抗日生活,要在内容中弘扬中华民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文学思想支持民族抗战;在诗词创作形式方面,朱德强调诗词创作要通俗易懂,是民族、民间、大众的诗词;对于中国革命历程,朱德不仅仅有丰富的革命军事指挥实践,也有精辟的革命诗词论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朱老总"。本文主要以朱德"抗战诗词"为研究对象,论述朱德抗战诗词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遗民诗词的思想和艺术风采,主要有3类。一是直抒胸臆,激昂悲壮地表达民族立场和对异族统治的反抗,传递故国臣民的忠君爱国情操。一是借景抒怀,深沉哀婉地传达黍离之悲、隐居情怀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一是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展现士人的品节操守。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对保罗·策兰诗歌的分析,认为策兰的诗,有着它自己的“词根”。他的诗从他的全部生活中生长起来。他的诗,是“经验”的产物,是生命的结晶,也是他作为“奥斯维辛”的幸存者穿过苦难历史的语言见证。正因为如此,策兰的诗获得了它的真实可靠性。认同策兰这样的诗人,更因为他们一直在面对内心、面对他们灵魂内部的那些问题。在策兰那里体现了一个诗人与语言相依为命的关系,并且指出,高度的独创性,或“独一无二性”,是一个判断诗歌和诗人的不可或缺的尺度。写作的难度关涉到对内心的发掘和忠实,关涉到朝向语言的纯粹和绝对性的努力,关涉到一种“不可能的可能”。策兰的诗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就在于它既是对难度的某种克服,又是对难度的保持。有难度和没有难度,这会永远是一个尺度,它会把一个真正的诗人与那些充斥的冒牌货彻底分开。  相似文献   

13.
李贺诗歌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在诗歌语言的锻选,个体生命的关怀等方面显示其独特的审美特性,通过论证疏理,以揭示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市诗词协会的众多诗词作者进发出极高的创作热情,他们从贮存丰厚而又贯通古今人生意蕴的古代诗词中不断挖掘、探索,承袭、创新,写出大量诗词佳作。其作品神思飞越,豪情激荡,“纵横诗笔见高情”;即事兴感,情与景会,“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用语淳朴,铿锵有力,“犹矿出金,掷地有声”;关注现实,立意新奇,“古为今用,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15.
苏轼、秦观在词中通过泪、月、春景、秋景等意象,把个体的生命悲剧感引向命运慨叹的深度。词里既承继艳情思致,又结合各自身世表现出各自的人生观,进而在这个外忧离愁内忧生命的模式中渗透了生命的悲剧意识。虽然苏轼、秦观二人的家世、经历境遇大同小异,但由于人生观不同,他们的生命悲剧意识也是互有异同。苏轼的豪放旷达,让他超越现实,使其理想、抱负酣畅淋漓地宣泄。秦观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因而感伤凄婉,令人凄绝。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的乡土诗注重主体意象的智性探索和主题哲理性的追求,具有明显的艺术个性和美学特征。余氏乡土诗的悲剧意蕴往往通过古典意象和日常物象的认知反差映现人生的困惑和对精神皈依的渴求。在创作上余氏讲究语言和形式(诗体)的组构,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提出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7.
姚菊 《天中学刊》2014,29(6):71-75
杜甫诗歌具有“真性情”的特点.首先,杜诗中的自我形象极其丰富真实,而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其次,诗歌呈现出作者的心境之真,这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内心独白诗中,夔州以后尤多;再次,杜诗之真与陶诗不同,陶诗之真是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与思考,具有一种哲理精神,杜诗之真是对生命悲欢离合的体验与记录,具有一种实践精神.在固穷安贫的主题上,杜诗对陶诗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晏殊是文学史上少有的政治上官位亨通、少有波折的文学家,虽然他的词里很少反映出政治生活的内容,但是因为晏殊有这样特殊的政治身份和经历,所以他的词里还是会透露出政治家的个性,使他的词具有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青楼诗词或是赞美曼妙女子歌舞之赏心悦目,或是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放身青楼以忘忧之情怀。历来学者的目光较多关注“正统”诗词而很少涉足“非正统”的青楼诗词。文章从歌女、舞女、妓女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代表诗人、词人最真切情感的青楼诗词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展现青楼诗词中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离不开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及其创立的意象派和东方诗学。意象派的诞生和理论开始了庞德对现代派诗歌的征途。而随后对东方诗美学思想的吸收和运用使其诗艺日臻成熟,从而形成了庞德特有的跨文化诗学。意象派和东方诗学的创立充分体现了庞德的现代性,并对美国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终其一生,庞德创立了一个“庞德时代”,特别是就其诗学理论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