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孙中山以中国国民党领袖权威的身份,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合作形式、合作的政治基础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他采取以国民党为中心的非平等合作形式,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同时,他使两党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个人的政治权威,在合作形式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排他趋向和功利主义色彩,其政治纲领与中共的主张存在鲜明的分歧。因此,国共合作伊始就潜伏着若干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国共合作建立的“联合体”内部探寻合作发生裂变的原因。认为:国共合作形成时,两党内部普遍呈现着一种消极的心理态势,说明已隐伏下分裂的种因。合作建立后,左右派力量的失衡,决定了合作的必然破裂。作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新三民主义存在的巨大缺陷,也是导致合作破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采取了非平等的党内合作方式,基于对合作意图的不同思考,两党在具体合作中有意忽略主义之不同,主义的混淆虽短期内达到了团结合作共同御敌之效,但对两党合作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致使两党在合作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走向了破裂。  相似文献   

4.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理论,后经其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亦成为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缓和国共两党立场上的对立,以至最终达成合作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三民主义再一次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但由于两党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从而在抗战中对其实际的践行亦是不同。  相似文献   

5.
依据若干重要历史资料,重新审视国共“党内合作”的维持与破裂是非常必要的。国共“党内合作”关键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是国共合作的“唯一形式”,而非“最好形式”;国共“党内合作”得以在“病态、中维持,在主观上共曾际的“坚持”和在“挤柠檬汁”理论指导下采取机会主义的平衡策略是根本的和直接的原因;国共“党内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决定了合作的历史阶段性,不应过分强调国共合作破裂的个人责任。  相似文献   

6.
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很多,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一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不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国民党“一大”,以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尽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共两党依然是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政党职能。在土地问题上,国共两党仍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因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的复杂形势,在共产国际的倡导和孙中山的推动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党内合作是根据国共两党实际在当时条件下的一种合理选择,但由于国共之间存在着阶级性质的差异和指导思想、道路选择等方面的分歧,这种合作形式又具有局限性,不但从一开始就受到两党各自反对力量的阻挠,而且为后来国共合作的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一共进行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党组织上的发展,为工农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迅速走向高潮,为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政冶地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期待着国共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要国共两党都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对话和和解,第三次国共作就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孙中山与陈独秀对国共合作认识的出发点不同:孙中山试图通过国共合作要共产党人服庸其三民主义,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希望借国共合作壮大自己的力量;对国共合作前途的认识也不同:孙中山是要建立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则根据马克恿列宁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上,孙中山要中共完全服从国民党的领导,而陈独秀则强调共产党的独立性。歧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党的理论基础差异、现实政治需要不同,以及共产国际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一种具有非常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理论思维,与历史上的协商尝试有一定的联系.清末的谘议局和咨政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两党联席会议、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些较有意义的协商尝试,都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等全民族的统一战线.既有广泛的民族性,又包含了极其复杂而又尖锐的阶级斗争.刘少奇曾说:我们“在策略的指导上最复杂最需要冷静地思索和处理的问题,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问题”.①尤其是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更是如此.这次国共联合抗日,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有所不同,既没有一个两党一致同意遵守的纲领,也没有两党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双方却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曾两度合作又两次分裂对抗,他们的纷争离合构成了现代中国的主要政治内容,也影响关中国的命运。国共合作的历史和两岸关系的演变说明,合则两利,分则两损。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采取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形式,即在保持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对于这种合作的形式,从提出国共合作的问题开始,直至国共合作破裂,党内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当年曾参与制定和执行这种党内合作政策的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的党内合作形式,对大革命的作用如何,它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是否有直接的联系。本文认为党内合作形式在大革命的中后期,并没有延续中前期积极的一面,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它妨碍了中国共产党夺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的民族利益,再次从分裂走向了合作。关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式,以往学术界多有论述。但大多数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那么,在"党外合作"的形式下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合作呢?笔者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除了"党外合作"的表面形式之外,在党内实际上还存在着广泛的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国共军事冲突结束,两党合作随之进入正式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两党围绕红军改编问题、边区改制问题、两党合作的形式问题展开了曲折的谈判。历史已经证明,国共谈判的上述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国共合作的关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对国共关系史的演变规律,得出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二七惨案"后,国共两党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多种措施,对遇难工人家属、被捕及失业工人开展了救济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救济效果,最大限度地减缓了"二七"遇难工人家属及被捕、失业工人的痛苦。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国共双方在此次救济工作中皆附加了诸多政治因素的考量,其中既有合作也有冲突,但合作是较为有限的。国共在救济工作中的冲突与纠葛,一方面反映了两党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另一方面则预示着国共合作终将走向破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一共进行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党组织上的发展, 为工农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迅速走向高潮,为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期待着国共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要国共两党都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对话和和解,第三次国共作就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大事。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伟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国共两党的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历史经验。对于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客观历史条件和国共两党主观方面的作用加以分析,这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一九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破坏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兵戎相见,进行了十年战争之后形成的。从尖锐剧烈的对抗转向一定形式的合作,决定性的因素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客观上造成了两党重新合作的历史条件。“九一八”之后,东北陷入日军的铁蹄蹂躏之下,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了当亡国奴的悲惨景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一次特殊的政党合作,是两个革命政党为了打倒内外敌人.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革命联合。然而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这次合作最终破裂。从政党政治的角度看.两党的这次合作缺乏稳固的基础、没有采用恰当的合作方式,缺乏明朗的前途,这些成为导致合作最终破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