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诉讼调解权是法院的一项司法权力,秩序是法的重要价值之一,法作用于社会,其最终目的在于维系和谐而稳定的社会秩序。不同时期,秩序的维系力量是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自由精神的弘扬与民众对权力的排斥,是诉讼调解存在的社会基础。但当前,在“政治---司法”逻辑下,司法承担着“维稳”的政治压力,法院及法官为了“政治业绩”而盲目追求调解率,导致诉讼调解的异化。制度层面,司法政策是法院顺应政治潮流的制度“出口”,是规范诉讼调解的主要渊源,这将造成司法政策事实上“绑架”了民事诉讼法,并“左右”着整个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再审程序潜在的三对矛盾,也即“法院职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矛盾”、“司法的安定性与当事人权利救济之间的矛盾”、“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之间的矛盾”。其中第一组矛盾植根于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和观念,第二组矛盾植根于我国的司法传统和实践,第三组矛盾植根于我国的司法政策和体制。我国今后的再审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三对矛盾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院信访工作,既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又是“亲民爱民”的主要工作,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信访工作的规律,从而树立司法为民的形象,将科学发展观与审判实际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法院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因为被害人与被告人协商达成赔偿协议而对某些被告人予以从轻判处,甚至于在死刑事案件中舆论不时进行声讨的拿钱买命说,这些现象背后是不是能找到合理的理论支撑?在多元纠纷解决的潮流下,司法把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亲属与被告人亲属达成的赔偿协议作为量刑情节,在传统对抗模式之外,开辟了一条私力合作之路,这标志着刑事诉讼二元模式即传统“对抗式”司法模式与“合作式”司法模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司法能力建设是法院提高公信度的关键,以司法公信赢得司法权威是我们各级法院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科学发展观与审判实际有机结合,推动和谐社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宪法监督司法化是指宪法可以像其它法律法规一样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宪法监督的弊端在于缺乏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笔者主张建立“双轨制”违宪审查模式,建立司法性审查与非司法性审查相结合的违宪审查体制。即由普通法院组成的宪法法庭司宪法诉讼的职能,同时由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平行的宪法监督委员会进行非讼的违宪审查。  相似文献   

7.
法院调解结案率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剧烈波动,从起初的逐年下滑转而不断向上攀升,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当事人的诉讼观念转变及法院案件压力增大等因素均成为导致法院调解结案率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也引起了司法政策的转变,又使得法院调解制度重新受到重视,法院调解制度成为民事司法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多年来一直把司法公开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司法公开作为现代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实质是确保司法权的正当行使,加强对司法权的民主监督。而目前我国司法公开理念仍摆脱不了法院本位的主导思想,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公开形式化、选择性公开、滞后公开及缺乏有效管理及监督机制。当前司法公开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将"权力型"司法公开向"权利型"司法公开的转变,改变法院本位主义司法改革观,强调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完成从"权力型"至"权利型"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自从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以后,法院的受案数量大幅上升。很多法院面临着案件数量多和司法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充分发挥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通过诉调对接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充分发挥诉讼调解与其他调解的优势,提高司法解决纠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社会是21世纪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法院全力建设成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法院”,将以最佳的质量和效率体现法院的“公正与效率”,“数字法院”是依法治国和科技强法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将改判和发回重审的两种措施杂糅一处,以及将事实认定错误和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两种情况一律定为发回重审的做法,既不便于实践中的操作,也有违现代司法理念。但客观地讲,发回重审制度也有其自身的合理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其适用范围。一审诉讼程序违法或者存在瑕疵、二审中出现了符合证据法要求的“新证据”、应由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而一审法院未依法调取等情况则可以适用发回重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欧盟有关立法影响下,法国于2001年通过立法将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规制范畴,其后,有关法律制度进一步获得完善。立法上对“歧视”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利于判断行为内容是否违法。为了保护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确保用人单位的业务经营,立法上还规定了不视为歧视行为的“例外规则”。有权利即应有救济,对此,法国对就业年龄歧视提供了行政机关救济、劳动法院救济、刑事司法救济三种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宪法的司法适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司法活动中的普遍做法。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宪法一直没有全面进入法院的诉讼活动中。宪法的司法适用有利于维护宪法最高权威,是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审判实践中,法官有时会遇到某些专业性的问题,这些专业性问题是法官们所不熟悉的,需要借助于掌握特定知识的专业人士才能形成对事实甚至法律的进行认定。在美国,这些专业人士被称为“法院之友”,他们广泛参与司法活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法官更深刻地理解案件,协助法官形成相对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15.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法院结案方式的一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利弊和改革也是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问题之一.应从法院调解制度为何存在入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司法独立是保证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环节,也是司法改革过程中一个必须给予认真对待的中心问题。但就目前的中国现状来看,它还是十分脆弱的,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在司法独立中,存在着法院外部独立的困难,法院内部独立的困难,法官独立的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逐渐缓解法院在权力行使中受到的束缚,改革法院管理机制,改革法官选任制度,积极探求解决司法独立与司法监督等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刑事司法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但司法的民众参与和司法的职业要求又有着天然的矛盾。作为司法民主主要形式的人民陪审制度也遭受了很大的非议。究竟在实践中司法民主的形式是怎样的,又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某法院为例,主要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式,旨在研究刑事司法民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的刑事陪审制度,规范和丰富刑事民主司法的形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法院体制行政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核心因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院机关地位的行政化 ;法官制度的行政化 ;审判业务的行政化 ;审级间的行政化 ;法院机关职能的行政化。法院体制行政化造成了以下弊端 :为行政权干涉司法权提供了可能 ;严重影响了法官的独立审判 ;严重威胁到审级监督体系 ;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应采取下列对策 :实现司法行政和司法审判的分立 ;实行新的司法机关人事制度 ;革新案件审理体制 ,保障法官独立行使职权 ;建立新的司法机关党务领导体系 ;确立新的司法机关后勤财政管理体系 ,消除上下级司法机关的行政性关系 ;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19.
论法院查证     
法院查证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所特有的,由于民事诉讼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种种弊端,为此要通过完善立法,建立举证责任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明确法院查证范围与条件,从而使民事诉讼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民事习惯在我国民法中的法源地位尚未被确立,导致其在司法适用中的尴尬境地.基于此,在考察民事习惯在法院司法判决中具体适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法源地位状况,指出了民事习惯在司法判决中的适用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