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  相似文献   

2.
在高一作文课上,我安排学生写了2004年天津高考试卷的作文题。其题目如下: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写一篇稿子,有两件事是极为重要的:一是能够敏锐地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二是善于根据主旨对写作材料进行提炼、加工.这情形好比艺术家做根雕,不是随便什么根都可以拿来做根雕的,必须要以艺术家的慧眼,敏锐地发现可雕之材.比如,根雕艺术家在野外看到了一个树根,他对着这树根反复地端详,揣摩,觉得可以用它雕成一条蟠曲的苍龙.这就是“发现“材料.然而“可雕之材“并不就是根雕艺术品,还要经过艺术家的砍削打磨,“因势赋形“.比如,削掉一些于造型无用的枝杈、结疤,龙头部分要细加雕琢,再嵌上两只闪闪发光的眼晴,等等.这就是对材料的“提炼“.……  相似文献   

4.
雕与不雕     
郭广蔼 《班主任》2008,(11):36-36
翻阅近几年高考作文题,见一材料: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读罢,颇为感慨。  相似文献   

5.
参观过根雕艺术展的人,都会相信这样的事实:一个没有根雕意识的樵夫,即使眼前放着一大堆再完美的根雕材料,也只能当作生火做饭的柴,自然这个樵夫不可能成为根雕的欣赏者,更不可能成为根雕匠;而一位具有强烈的根雕创新意识的人,会驱使自己从被人弃置的数以万计的树根中发现为数极少的根雕艺术品,此人会理所当然地获得“根雕艺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是材不是材,关键在于用。 首先要看会不会“选材”。你看,木匠到森林里选 材,看到奇形怪状的树根,认为没有用,摇摇头就走了; 而雕刻家看到那些树根,却如获至宝,把它们雕刻成了 珍贵的艺术品。这个简单的材料,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与妻在大街上散步,看见街道旁有一家根雕工艺店,于是信步走了进去。在店里转悠了一圈。与妻也指手划脚地胡乱议论了几件根雕作品。不料和热心的店主接上了话茬。店主说他干这一行巳十多年了,采料、雕刻、销售一条龙,生意越来越好。他把我们带到他的后院,那里堆满了在别人看来乱七八糟,但在他看来好似宝贝的一大堆树根。他言说哪件可雕刻成什么造型的工艺,哪件稍微加工就可赚多少钱,哪件是花了多大力气从什么地方搞来的,言谈举止,无不充满了对那一大堆树根的欣赏、赞誉与憧憬。在他的眼里,每一个树根都能“成才”,一般人眼里明显的“多余”或“不足”之处,他认为恰是造型的可贵“特色”,正是艺术品的神采之笔。在他手中不论什么样的树根,都能依其天性。因物制宜,因型而雕。奉献给大千世界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有位朋友去拜访雕刻家。他从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中随意抽出一段,问:"这像什么?"朋友看不出像什么,便说:"树根呗。"雕刻家拿出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原本什么都不像的树根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朋友问:"拿到一段树根,是不是你想雕什么就是什么呢?""不是的,雕刻前看树根像什么,像骏马就雕刻成骏马,像耕牛就雕刻成耕牛。如果像骏马偏要强行去把它雕刻成耕牛,不仅无法雕出像样的作品,甚至会完全毁掉一段好好的树根。雕刻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根雕     
不管在哪里,只要一看到树根,我就会想到班上的孩子们。你想,那一块块毫不起眼的树根,在农民眼里,它只不过是一堆木柴,用来做做饭、取取暖;而在根雕家的眼里,它则是上帝的杰作、艺术的源泉。同样的一块树根,因人而可能命运不同。那孩子们呢?不就像一块块原始的树根  相似文献   

10.
有位朋友去拜访雕刻家。雕刻家从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中随意抽出一段,问:"这像什么?"朋友看不出像什么,便说:"树根呗。"雕刻家拿出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原本什么都不像的树根竟成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朋友问:"拿到一段树根,是不是你想雕什么就是什么呢?""不是的,雕刻前看树根像什么,像骏马就雕刻成骏马,像耕牛就雕刻成耕牛。如果像骏马偏要强行去把它雕刻成耕  相似文献   

11.
"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这就是所谓的根雕原理。根雕原理对于学校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其实,学校的教师就犹如树根,自身的潜力是一个方面,同样也需要学校管理者善于发现与雕琢,如此才能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成就他们的职业前景,使他们破茧而出,成长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那么,学校管理者如何才能发现教师、成就教师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每一块木头都能雕成佛像。"听闻此语,心有戚戚。对于雕刻,我是门外汉,但我很喜欢看木雕、石雕尤其是根雕作品。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丑陋的树根,经过艺术家的雕琢打磨,就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根雕大师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大刀阔斧地雕凿砍削,而在于按照树根本来的形状,顺势而为、因势象形、随方就圆,成就精品。  相似文献   

13.
雕刻人生     
一次,我去拜访一位雕刻家。在他家园子里,堆着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雕刻家从中随意抽出一段树根,问我:你说,这像什么?我看不出这树根像什么,便说:一段树根呗。雕刻家拿出一把雕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开始似乎什么都不像的一段树根,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  相似文献   

14.
我爱好雕刻艺术,譬如竹雕、石雕、木雕、贝雕和根雕,等等,但最爱的还是根雕。最近,一位从事根雕艺术的朋友告诉我:每一位根雕艺术家,尽管艺术修养不同,技艺上的特长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服从原材枓的制约,在尊重天然树根和竹根自然形态美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总之,要依势造型,因材施艺,把根的自然美和雕刻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根雕艺术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一棵老树根静静地躺在路旁。它支离破碎、形状奇特,根须乱糟糟的。一个年轻人路过这里说:“这破玩意儿一点用处也没有,堆在这儿可真碍事,还不如扔了算了。”老树根听了很伤心:“我真的是一个废物吗?”有一天,一位老人路过这里,看到了老树根。他走到跟前,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接着喊来家里的人,将老树根小心翼翼地抬回家了。“他把我抬回家干什么呢?”老树根很是纳闷。回家后,老人先是把老树根放到水池里泡了三天三夜,然后用刷子把老树根上的污垢清洗干净,老树根感受到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关心。在老人家的阳台上,老树根静静地躺着…  相似文献   

16.
人们早已知道意识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事物有意识,就往往导致他对这方面书物留心、有发现、有创造,也往往导致他在这方面取得成绩,而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事物无意识,就往往导致他对这方面事物视而不见,当然,就更无发现、创造、成绩可言了。 人们早已知道这样的事实:一个没有根雕意识的樵夫,一大堆再完美的根雕材料,他也只能当作生火做  相似文献   

17.
用爱雕塑     
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房。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啊!”于是就针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树根包好,带回家,精心地雕琢,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无比的根雕艺术品。这件作品被拿到艺术大厅展出,整个城市一下子轰动  相似文献   

18.
我很喜欢根雕艺术。在艺术家手里,枝枝桠桠的树根,可以随物赋形,创造出新的形象,或雄鹰展翅,或醒狮长啸,或嫦蛾奔月,或飞天腾空。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像天造地设一般,绝无刀镂斧凿的痕迹。但有时候,面对根雕,我又会联想到它们的“前世”,那可都是一些碧绿葱茏、生机勃勃的树木。它们深埋在泥土里的时候,枝繁叶茂,茁壮繁衍,给大地带来的是绿色的生命。现在,当它们变成了另一种生命形式的时候,在“美”的获取中,我又会隐隐地觉得有所缺失。尤其面对树木被砍伐,树根被刨出,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强烈的感觉,激发我于1997年写了一篇童话《根鸟…  相似文献   

19.
慧眼识英雄     
一次外出旅游途中,我有幸看了根雕艺术展览。奇形怪状的树根,被独具慧眼的艺术家发现后进行了加工,于是那些被许多人认为是废料的东西就变成了具有特别生命意义的艺术品:昂首奔驰的骏马,多愁善感的仕女,慈眉善目的寿星……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件题为《师生》的作品特别吸引我:只见老师弯着腰,一只手轻轻抚在学生的头上,对着学生轻轻地说话,那学生的脸向上扬着,迎接着老师那犹如涓涓细流般的教诲,一副天真的模样。由此,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学生。我的班上有一位学生小杰,当他心情好时,对学习就感兴趣,成绩往往能令同学刮目相…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和同学们去镇上看一个巨型树根.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显得很兴奋.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树根,我们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忍不住用手去触摸那粗糙的树皮,树皮上的一条条纹理,是岁月的印证,是大自然的杰作. 那树根上的根须互相缠绕着,凌乱中带着一种不规则的美.整个树根直径约三米,高约五米,看上去有一头成年大象那么大.据根雕师傅介绍,这个巨型树根是由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树根结合在一起而成的,需要五百多年才能长这么大.虽然这个树根还没雕刻成形,但是十二生肖的图案已经初具雏形.根雕师傅说:"要完成这件作品,至少还需要两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