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惩罚是父母常用的教子方法。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惩罚的含义并不等同于粗暴与打骂。广义的惩罚泛指施予孩子某种不愉快刺激、厌恶刺激(如批评、指责.拒绝等),有的是使儿童抑制、改正其不良行为。但如果滥用惩罚,很容易伤害儿童的情感,导致亲子冲突,产生恶性循环。因此,探讨有益的有效的惩罚策略是很必要的。若孩子确有过错,我们可慎用下列做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及时纠正孩子的第一次过错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及时的训诫是必要的。特别是年幼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短,若时过境迁,重又提及,孩子没有了现场感,就难以理解为何…  相似文献   

3.
惩罚与奖励一样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往往是育人者手中经常用来规范孩子的‘法宝’:孩子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要惩罚、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某种要求要惩罚、孩子的言行不规范要惩罚……反正,惩罚就是育人者手中一张老面孔的“通行证”,但是这副面孔却过于呆板。过于冷酷,缺乏新意,没有一丝温情:要么抄作业,要么罚站,要么叫家长……可结果呢,孩子们的积极性并没有罚出来不说,逆反心理反而被‘惩罚。得格外分明。最近读到一则小故事,猛然悟出教育的惩罚原来也有自己的“体温计”。只有用好这支“温度计”,让惩罚充满暖意,富有情趣,才能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荣 《家庭教育》2010,(10):40-41
在学龄儿童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上课时容易分心,一刻不停,小动作、讲话多,作业拖拉、粗心的错误多,做事丢三落四,从一年级到二三年级很快就表现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父母感到很困惑,孩子挺聪明的,也有愿望在听课时、写作业时控制好自己,保持学习上的进步,可总是说到做不到,“不守信”,有时家长严厉地惩罚(打骂)后能好上几天……年复一年在家长、老师“严厉”管教下,孩子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不能听批评的话,爱顶嘴,对抗,不在乎,学习动力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5.
切勿只“惩”不“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是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光有惩罚没有警戒的教育更糟糕!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道:“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位中国校长问新加坡的一位中学校长:“是否…  相似文献   

6.
开心碰碰车     
惩罚用功胆小汤姆的妈妈很溺爱他,在送汤姆上小学的第一天,她就向老师要求不能惩罚汤姆。老师警告她,这样子对小孩没帮助,只会宠坏了他。汤姆的妈妈想了一会儿,说:“好吧,如果小汤姆做错了什么事,就惩罚他邻座的孩子吓吓他好了。”祖母对孙子说;“你啊,整天就知道玩,哪像你爸爸。”孙子问:“爸爸怎么啦?”祖母说:“他读书可用功哩!想当初,他光一年级就读了三年。”小鹏:“奶奶的胆子小得要命。”父亲:“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小鹏:“我们每次穿过马路,她总是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为何不同还位子委屈(林涵辑)父亲生气地…  相似文献   

7.
孩子犯错是常事,惩罚也不是动不动就打骂,惩罚科学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是七条惩罚的准则。 一是犯错就要惩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块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  相似文献   

8.
张爱珍 《河北教育》2006,(11):44-44
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教育孩子,当很多父母在感叹自己严厉的惩罚对于孩子却好似搔痒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把惩罚变得美丽一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哪些方法可以让惩罚美丽些呢?  相似文献   

9.
一、惩罚孩子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即使是“走错一步,满盘皆输”的情况,也要着重指出错误的关键,不能让孩子的心理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10.
奖品     
数学老师经常惩罚(chang fa)差生,奖励(jiang li)好生。  相似文献   

11.
东方 《家长》2003,(Z1)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可以为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急功近利而走进家教的误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喜欢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惩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样的“效果”又强化了惩罚者的行为。遗憾的是,惩罚所引起的复杂的负面效应,很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家长的惩罚大致会产生三方面的负面效应。惩罚的第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引起孩子情绪上的不良反应。例如,恐惧、惊慌,严重或反复地惩罚是造成孩子精神障碍的根源之一。惩罚的第二个负面效…  相似文献   

12.
父母惩戒(以及学校教育惩戒)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惩罚虽然是一个微观的教育问题,但它又是一个教育生活的日常课题,有关惩罚的理解事关教育的健康发展。(檀传宝,2004)关于父母惩戒(或惩罚)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但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却是普遍的。在教育现实中,对于惩罚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一味地宽容;一种是使用惩罚过重,甚至过滥。虽然因血缘关系的存在,这种体罚不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国家和社会对此也更为宽容。  相似文献   

13.
瑞丽 《家教指南》2007,(1):29-31
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06,(9):40-41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5.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但是,惩罚也好,批评也罢,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打击和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当家长、做教师的懂得一些惩罚与批评的技巧。惩罚与批评是有分寸的,就像世上最美的东西一样都有黄金比例,如果正确掌握惩罚与批评的艺术,不但可以让孩子明白深刻的道理,还能让孩子更加了解和尊重家长与教师的苦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对孩子实行过度的惩罚,其教育效果是不良的。有不少家长总认为,惩罚孩子是使孩子服从的好办法,所谓“捧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其实简单粗暴往往只能是压而不服。对心灵是不能下命令的。威吓,体罚是教育的失败,是教育者的无能。惩罚引起的恐惧,会使孩子  相似文献   

17.
如何惩罚孩子 ,大多数父母对此都十分苦恼。孩子对惩罚的反应是不同的 ,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或不同场合对惩罚也可能作出不同反应。不适当的惩罚不但达不到惩罚的目的 ,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作为家长、父母可以把握一般的“惩罚”原则来教育子女。1.如有可能 ,立即惩罚。在孩子出现错误行为后应立即给予惩罚。这时的惩罚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孩子容易将惩罚与错误行为联系起来 ,促使其有意识地纠正错误行为 ,以避免重犯。2.如不能立即给予惩罚 ,应设法重现孩子犯错误行为时的情景。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重现孩子的错误行为 ,如讲…  相似文献   

18.
惩罚也自主     
说到惩罚,人们往往想到打骂、体罚孩子,认为惩罚是家长对有过错的孩子的惩治,是孩子被动接受的过程。其实,惩罚是爱的另一种形式。在惩罚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让孩子选择惩罚的方式,制定惩罚的规则,感悟生活的道理等。  相似文献   

19.
“孩子,好长时间没有收到你的信。你很忙,可能顾不上给家里写信,妈替你写好了,你只需在括号里打个钩寄回来就行了。最近身体好()一般()不好();学习累()一般()不累();有钱()缺钱()……以上是2002年12月12日武汉理工大学某学生收到的一封“奇特”的家书。由于孩子长期不给家里写信,母亲思子心切,便拟了一封“填空信”,让孩子对号打钩再寄回家去。这一方面体现了一位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拳拳之心,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懒于动笔“音书断”的状况。据该校一项调查表明,眼下大学生家书平均不超过300字,…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惩罚正误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惩罚过重在舆论界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所以现在大有“谈罚色变”之势。为了澄清在惩罚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避免其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惩罚的正误作一分析。1.从惩罚的性质来看,有正当惩罚与不当惩罚(1)正当惩罚。这种惩罚是与学生的不良言行相称的。它有利于学生坚强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衡量自己言行对错的正确标准,是一种能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惩罚。(2)不当惩罚。这种惩罚与学生的不良言行是不相称的,会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