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历史唯心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致命的硬伤,具体体现在三方面:唯心的抽象人性论无法科学解释人的本性和经济行为;自私和利己作为观念形态不能构成人的本性;理性人假设以及新制度的纳入无法成为历史进步的动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运用西方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成分,又要对该命题有所超越,倡导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人。  相似文献   

2.
简述经济人偏好假设与我国社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琴 《科教文汇》2011,(29):77-77,89
本文根据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借鉴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的思想,分析现如今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变化特点,探寻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新变化和新需求,重新审视与改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学生喜欢语文,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历史唯心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致命的硬伤,具体体现在三方面唯心的抽象人性论无法科学解释人的本性和经济行为;自私和利己作为观念形态不能构成人的本性;理性人假设以及新制度的纳入无法成为历史进步的动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运用西方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成分,又要对该命题有所超越,倡导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人.  相似文献   

5.
对四种人性假设及其产生背景介绍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人力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提出中国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应当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适当结合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假设,形成一种与自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经济人理性行为假设。这个假设在 2 0世纪下半叶以来已超越经济学的边界被移植到政治学乃至社会学中 ,由此导致了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点对社会行为进行统一解释的思潮。从方法论角度看 ,经济人假设的缺陷在于它的个体主义方法 ,赋予每个个体以先验的、一成不变的人性规定 ,忽视了个体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人性”的调节力量。  相似文献   

7.
人性假设与行政伦理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出发,介绍了"经济人"假设理论的衍生及发展,探讨了当前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出现的困境及基于"经济人"视角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治理途径从理论上进行构建,从行政理念、教育机制和制度伦理等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完善我国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8.
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管理”一词近年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对管理方式研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管理的一项前提:对人性的假设。从科学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其中无不包含着对人性的一种假设。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一) 关于人性的种种假设 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成熟到一定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关于人性假设前提是人是机器人、经济人。它的要点有:(1)一般人天性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工作。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工人“磨洋工”是造成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造成“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的天性趋向于轻  相似文献   

9.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建构和管理政策选择的理论前提。“和合人”是立足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反思西方管理人性观和因应时代变迁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和合人性假设是“经济人”与“社会人”、“工具人”与“目的人”、“理性人”与“情感人”、“经济人”与“道德人”、“现实人”与“理想人”的和合化生。和合人性假设为当代管理理论的融合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为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建构奠定人性基础,为中西方管理文化的会通确立思想前提,在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如何看待人、解释人的本性,决定了管理者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人事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方式。本文全面回顾管理心理学历史上出现过的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并探讨在此人性假设下的人性行为观与管理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人性,促进管理,发挥人在组织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如何看待人、解释人的本性,决定了管理者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人事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方式.本文全面回顾管理心理学历史上出现过的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并探讨在此人性假设下的人性行为观与管理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人性,促进管理,发挥人在组织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潘声荣 《科教文汇》2011,(30):112-113
本文以教学"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假设策略的存在,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在反思提炼过程中体验策略,感受策略的作用与价值,逐步形成一定的策略意识,探究"学会策略、体验策略、形成策略"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思路以及进行假设策略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人性假设的发展看激励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对"人性"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人性观经历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到决策人的转变,在不同人性假设的指导下,必然出现不同的激励模式,于是形成了不同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相应的激励理论,两者的发展变化是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逻辑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变化关系提示我们在实践管理工作中,应当将激励工作立足于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让激励工作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杜戍涓 《科教文汇》2014,(14):59-61
本文对基于英语技能课程改革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和"输入假设"、"输出假设"进行了分析对比,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并辅以相关的实践案例,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朝全 《软科学》2003,17(3):66-68,73
经济人概念无论在古典还是新古典经济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其自利性动机、理性行为和最大化倾向似乎与通行于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一致,甚至明显相悖。是经济学大厦的基础———经济人假设发生了动摇,还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缺乏根据?本文将在深入分析经济人和可持续发展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二者之间存在的统一协调关系,进而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经济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理论前提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它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足点和基本立场,是我们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资本家的劳动私有财产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提“经济人”假设不同,马克思以“劳动人”概念为理论前提,超越了“经济人”假设的抽象性、利己性和狭隘的阶级性等缺陷,从而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变革.只有抓住了“劳动人”概念,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者主权论和剩余价值论,才能把握当代中国经济建设的落脚点,维护好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7.
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是“信息人”。人类经历了从自发“信息人”到自觉“信息人”的转变过程,成为“理性信息人”。“理性信息人”是具有强烈“信息欲”的人,是追求“充分信息”的人。“信息人”假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人类社会从物质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8.
隐性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行为,是实现知识的资本性功能的有效方式。知识理论中关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宏观理论领域,缺乏对微观层面的应用性探讨。隐性知识转移模型与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存在着天然的拟合性,但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前提下的完全合约理论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不存在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借助于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模型的简化形式,通过对互惠性假设下与经济人假设下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博弈均衡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不完全合约的互惠性激励措施在隐性知识转移活动中更具有现实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演进与管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颖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210-212
对人的有效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要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本文系统阐述了人性假设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各种人性假设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并对我国企业的人性结构判断和管理模式选择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经济人”范示来探讨“法治”社会的某些根本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