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故事激趣,感知妙言 1.老师讲故事《唐伯虎题诗贺寿》. 唐伯虎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书、画、诗、文样样精通! 有一次,他被邀请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参加老太太的寿宴.在当时,能够邀请到唐伯虎,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如果能在寿宴上讨得他的墨宝,那就更美了! 果然,寿宴上,有人提议,请唐伯虎作诗贺寿.唐伯虎也不推辞,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这个老妇不是人”.  相似文献   

2.
陈志远 《现代语文》2009,(11):57-58
明代唐伯虎才华横溢,书画冠绝,尤其在仕女画上有很深的造诣。仕女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伯虎的女性观。唐伯虎对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赞颂女性的美貌,肯定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赞赏女子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3.
明代才子唐伯虎一日登山游览,恰遇几个秀才在饮酒赋诗,便也来凑趣。他写道: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众秀才看罢,哈哈大笑。唐伯虎待他们静下来,又写道:  相似文献   

4.
珍贵的扇面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一帧扇面弥足珍贵——那就是明代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张梦晋、祝枝山通力合作的扇面精品. 一日,唐伯虎、祝枝山结伴出游,见竹林深处有一酒家,便踱了进去.店老板笑脸相迎,并殷勤介绍:"敝店备有上中下三种酒,上酒色香味醇,只是价贵,中酒……"唐伯虎不容店老板说完,便说:"别啰嗦,上酒五壶,快拿来!"祝枝山更大度:"酒菜拣最上等的,不论价钱!"  相似文献   

5.
<正>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它的高洁、无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雅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荷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唐伯虎曾到一寺庙游玩,长老请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上题字,唐伯虎不禁脱口吟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苦思不得下联。直到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才续了唐伯虎的下联,云:"书临汉帖  相似文献   

6.
谜破谜     
明朝的著名才子唐伯虎和祝枝山是好友,相传他俩常在一起吟诗联对和制谜,颇有情趣。有一年清明节前夕,唐伯虎去杭州拜访祝枝山。一见面,唐伯虎就迫不及待地说:“祝兄,快拿‘草木之人’来。”才思敏捷的祝枝山一听就知道唐伯虎要的是啥,便笑哈哈地说:“老弟渴成这个样子,还制谜啊  相似文献   

7.
据说,唐伯虎曾在扇庄画扇,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个人来请唐伯虎画扇,但提了个条件,就是由自己来命题。如果唐伯虎画得出来,他愿意出三倍的银子购扇;如果画不出来,他就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唐伯虎点头同意,那个人说:“我养过骆驼,就在扇子上画骆驼好了。”唐伯虎说:“好!”说着就要下笔去画。那人又说:“且慢,在扇面上画一只骆驼不行,两只也不行,画三只也不行……”唐伯虎问:“你要画几只?”那人笑笑说:“画一百只吧!”同学们想一想,要在小小的扇面上画一百只骆驼,谈何容易!这不是故意出难题吗?可是,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画了…  相似文献   

8.
孔雀为何“东南”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说明代才子唐伯虎考举人时,与另一人并列第一。为了定夺谁能夺魁,考官出了一个怪题来考他们:古诗中为何只说“孔雀东南飞”,而不说“孔雀西北飞”呢?唐伯虎脱口而出:“因为《古诗十九首》里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能尺水兴波,是一种创 造技能。通过事件、情节的出人意料 的衔接,创造新奇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结果,给既定的语境生出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延续,也是一种创造。请看下面的一则短文: 明代画家唐伯虎作诗曾借助奇妙的延续,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诗句。我们不妨看看这段流传的佳话。唐伯虎对门有一家富翁,一日,富翁为其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来绘画题诗,为其母祝寿。唐伯虎先画了一幅《蟠桃献寿》,然后拿起笔在画上题诗。诗的第一句是“这个老妇不是人”,顿使举座失色。可他接着写第二句“好像南海观世音”,人们转怒为喜。…  相似文献   

10.
正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满腹才华,诗文书画,无不精工。16岁考中秀才,29岁考中解元,世称"唐解元"。但他落拓不羁,行为放荡,穿着很不讲究,有时还特地披一件破旧海青,穿一双有洞布鞋,扎在人群中游玩。这年春天,唐伯虎打扮成一个乞丐模样,到虎丘山上游玩。他来到千人石上,见七八个人乡绅打扮,围坐在一起,正在饮酒赋诗。唐伯虎站在一旁观看,只见  相似文献   

11.
谐趣园     
《老年教育》2008,(6):38-39
唐伯虎妙语断案明代宗室朱震濠,袭封南昌宁王,权势显赫。府中养一鹤,为皇帝所赐。一次仆人陪鹤上街游玩,路过东门,一民家突然窜出一条狗,将鹤咬伤。仆人仗势欺人,到府衙告状,状词上写道:鹤系金牌,系出御赐。此事难住知府,正逢江南才子唐伯虎来府衙,知府请来唐伯虎商  相似文献   

12.
正据传,苏州才子唐伯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为一位作威作福的高官之母祝寿所作。唐伯虎不愿趋炎附势,但迫于压力无可奈何。祝寿时写下开头第一句:这个女人不是人。众人惊诧,面面相觑。直到看到第二句诗: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顿时眉开眼笑,陪客也都夸唐伯虎技惊四座。没想到第三句吓得众陪客脸色发白──生的儿子都是贼。眼看高官火冒三丈地要将唐伯虎扫地出门,第四句让大家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偷来蟠桃献母亲。原来是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一个乡绅为母亲办寿宴,邀请唐伯虎赴宴。席间,该乡绅请唐伯虎作祝寿诗,表达他对母亲的孝顺。唐伯虎不加思索,信笔写了第一句:“这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唐伯虎祝寿大家对于明代文人唐伯虎也许并不陌生。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寿宴。当轮到唐伯虎致祝寿辞时,他劈头盖脑一边手指宴会,一边口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于是,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妙语回天,“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你是否能从中受到一些有…  相似文献   

15.
大家对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的"风流"多有误解,认为他虽然文采出众,却是个追逐于花丛中、卖弄才情的浪荡公子。其实,唐伯虎之风流是在仕途失意之后参悟了人生真我的真风流,那就是"适志"。唐伯虎生于苏州的一个富商之家。明朝视商人为"贱民",因此唐伯虎的家族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唐伯虎也不负众望,16岁便考中秀才,随后又高  相似文献   

16.
《笑笑录》曾载唐伯虎写对联的故事。有一次,唐伯虎代市上某商人写对联: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那个商人却不中意,认为夸张得不够,要求用显而易见的东西作比喻。唐伯很生气地改写道:门前生意,如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那个商人看了,竟高高兴兴地拿走了。又据传说,唐伯虎对门有一家富翁,为其母做生日,请唐伯虎绘画题诗,以祝寿。唐伯虎绘“蟠桃献寿”一幅,挥笔题诗,写到“对门老妇不是人”,富翁十惊愕,怒目而视。当他看到第二句“好似南海观世音”这才转怒为喜,但看到第句“生下儿子是个贼”,富翁笑颜又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读写》2010,(12):135-135
整齐的三七分头型,胡须剃得足够干净,胳膊上肌肉突出,1米8的个头……如果你对这位硬汉感到陌生,就让我们重温一些熟悉的镜头吧。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江南四大才子"看到桥头有一位背影婀娜的女子。其他三位怂勇星爷扮演的唐伯虎上前搭讪。此女子转过头来,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出现了:浓妆艳抹,胡茬密布,左手掏鼻。  相似文献   

18.
江南才子唐伯虎思维敏捷,如不是自以为有点能与他抗衡的存货,一般人是不敢与他相伴出游的。在唐伯虎的眼中,处处是画,处处是诗,处处暗藏机巧。这日,唐伯虎与画家陈伯阳相邀外出游玩,刚来到一座花园前,唐伯虎就开始玩文人的经典游戏了,他随口出了上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此上联的妙处在于“庄子”语带双关,一为庄园,一为庄周之大作《庄子》。陈伯阳连声夸好,然后大脑进入紧急状态。苦苦思索一段时间后,依然找不到门当户对的下联,只好认输,并依事先的约定,谁输谁请客。陈伯阳是一位不带迂腐味的文人,他喜欢与诸如唐伯虎这样胜己一筹者交往。这种交往类似拜师,能很快提升自己。他与唐伯虎一路找寻着酒家。远远地,他看见一堵白墙上一排媚俗的大字:“杜康传技,太白遗风。”“酒家到了。”他与唐伯虎加快了步伐。也就在这时,陈伯阳的脑中清晰地浮现出他要的下联,他脱口而出:“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汉书”一意为“汉子所写”,一意为汉代班固所著《汉书》。上下联天设地配,十分工巧,唐伯虎颔首称许。尽管两人打了个平手,陈伯阳还是愿意请唐伯虎吃一顿,毕竟这样的机会也不多,而且精神的快乐又岂是孔方兄所能体会的?愉悦与焦虑一样,都是不请自到的酒精的督战队...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个富翁,请唐们虎写一幅对联。只见唐伯虎挥笔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富商看后还不满足,说,好是好,但太文了,请唐伯虎重写一幅,要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生意是很兴隆的。唐伯虎见富商又贪婪,又俗气,真是哭笑不得,便略加思索,果真又改写了一幅。富商一看,说“这幅好”,随即把它贴在门外。  相似文献   

20.
唐伯虎写诗     
明代才子唐伯虎曾和客人一起登山,其间客人赋诗,唐伯虎扮作“乞儿”,要求和诗一首,唐伯虎写下了一个“一”字后,就不再写,转向就走,客人赶紧把他追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