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他在早年进行的课程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这一实验恰是经由了幼儿生成活动——教师预设活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一个实验过程。他主张“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临时变更”。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将结合单元教育课程的实践,谈一谈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的几点体会与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2.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与理念正在逐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说:“你想的真不错,还有其他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他还没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一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作出的努力。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3.
人在职场,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就离他而去,平时和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究其原因,社交中的不良心理状态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也就是心理医生所谈到的社交病态心理。人们也常常在“干一行,怨一行”中来消磨自己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4.
对教师"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而言,教师的“日常生活”[1]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教师个人的生活理念、生活哲学和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因此,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教育改革必须以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为基点,改变当前“功能化”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还给他们以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回复他们本真丰富的教育生活状态。对教师的“日常生活”进行考察,有助于揭示教师潜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当前教师“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一个名叫“教师节”的日子又向我们走来了。   今年的教师节有点不寻常——   这是本世纪我们教师自己的最后一个节日,这又是全民关注、全社会几乎都参与了的“减负”热潮之后的第一个教师节。   不寻常的节日,就有了些不寻常的想法——或者叫做希望,或者叫做期盼,总之,是我们教师心里渴盼实现的一些东西。   一盼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不要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   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害苦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给我们的事业不知带来了多少危害。在尊师重教方面做表面文章只能损害“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落实,只…  相似文献   

6.
有想法就好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要想做成一件事情,都必须先得有个想法。“有想法就好”,因为“想法”常常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指导孩子行为的作用。虽然它可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或者说是不现实的,但却是父母和教师们进行点拨的依据,更是孩子们获得真知、获得体验、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有想法就好”,是因为孩子的每个“想法”里,都饱含着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盘算,它孕育着孩子们的一种美好情感和对理想的向往,它能将一个人的人生点缀得光彩夺目,也能给孩子一个无限光明的前程和希望。有了“想法”的孩子就不会孤独,就不会彷徨和寂寞。“有想…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我们社会生活中非常流行一句美国用语“OK”,在人们的交际中,对对方的建议、意见或某种想法表示赞成、同意或认可,总喜欢说声“OK”,显得非常亲切随和。但对“OK”一语的由来却很少有人知道。据考证,最早使用“OK”一语的是美国的一个邮政职工。他的名字叫欧贝德·克利,英文名字开头的第一个字母是O,一个是K,他每天要经手处理许多邮件,而且要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已经某人验收,以示负责。由于签写劳动量大,处理一次邮件要占去许多时间。后来他为了节省时间,在邮件上打印或签写自己的名字时就用简称写法“OK”,表示他已验收认…  相似文献   

8.
有人曾就目前师生关系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调查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老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昵?同样在调查中发现,有85.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相似文献   

9.
对日常生活的处理、对日常经验的诗意提炼是当下诗歌写作的一个难题。在一些诗歌那里,“日常的”、“生活的”常常被“皮相化”:或者是对“生活”的语义重复,简单歌咏:或者是把“生活”直接搬进诗歌。用“口语”说话。不管其立足于何种诗学立场。这类写作关系到一个很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才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哲学家狄尔泰通过对“体验”的考察来把握“生活”的实质。他认为,体验与生活具有共生性,但这种共生性并不具有必然性。因为,虽然体验着一定是生活着的,但生活着并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的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坚持“四化”标准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搞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要什么人来接班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P105—P106)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被他的父母或周围其它人说成是“聪明”的,孩子也就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若孩子被说成是“老实”的,孩子日后也就处处表现老实。如果孩子被说成是“笨蛋”,他以后也就常常抱怨自己的脑子不灵。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标签。当一个人从小就被标定为“愚蠢的、没用的”,我们对其智力要求就降低了,对他的期望也就降低了,有时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态度     
迈克尔总是乐呵呵的,你总能听到他说些积极上进的话。他似乎生来就积极进取。他这样告诉他的员工“:每天早晨醒来,我对自己说,迈克尔,今天你有两种选择,选择心情愉快,选择心情恶劣,我选择心情愉快;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选择成为一个牺牲品,或是选择从中吸取教训,我选择吸取教训。”迈克尔从60英尺的大楼上摔下,却活了下来,当有人问及他当时的想法,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告诉我的手术医生‘,我选择活着,我愿意做任何手术。’”选择接受生活的积极面也许是人生中最为明智的选择,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实、健康的活着,关键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Mi…  相似文献   

13.
说节俭     
说到“俭”,现在难免有人要嗤之以鼻。生活水平提高了,眼见着要进入“小康”了,还提倡俭作什么?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俭”是人类的美德。一个懂得节俭的人,正是一个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的人。雷锋的袜子破了,他补了又补,补到最后,补丁摞补丁,都没法穿了。他俭朴的生活作风是一种崇高的品德。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时候只知道“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家长也基本顺从他们的意愿,他们很少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更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怎样教育他们尽可能地体谅别人,多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他人,成为班主任日常教育的重要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还不知道如何沟通,教师的桥梁作用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来读钱理群教授《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一书,其中重点论及的“真正的教师”命题引起了我的深思。钱先生指出,真正的教师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个追寻意义,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他们是有担当的知识分子,把中小学教育视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事业;他们具有将教学研究融人日常教学行为的习惯,使其成为职业兴趣;他们是在忙碌的生活之流里停下来的独立“思考者”,努力地“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想法”,更自觉地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6.
1.强化观念转变。有些教师迟迟不能开展研究,找不到"入口",第一大误区就是不了解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研究有什么必然联系。有的教师认为搞研究是要很专业、理论性要很强、个人能力要求也很高的一项尖端工作。面对自己平凡的日常教学没有什么内容值得研究。持有这种想法的教师,恰恰轻视了教师日常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机智。唯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方能“学得乐、学有成”。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以“活教”促“乐学”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生活准则     
什么是生活?而什么又是生活准则呢?生活真的有“准则”吗?你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提这么多的问题,我觉得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可以说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我有空闲的时间,我会想,我的生活有没有准则呢?我不是伟人,我只是一个渴望心灵自由的人。十分欣赏唐朝诗人杜甫,他的豪气是我所敬佩的。我记得他有一首诗中写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是杜甫年轻时一次登山时写的,那种从上而下俯视的感觉给人一种无限的宽广。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但往往又是最笨的。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自己…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种孩子:他们不声不响、沉默寡言、不闹事、不出门、不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独自玩耍。一旦改变一下他的生活环境,他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