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企业经营者、广告人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广告效果的空前流失,广告效果的流失反应在营销领域,最直接的标志就是广告经济效果的下降。广告既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告效果的流失有其营销实践发展的客观原因,更是广告经营观念、社会管理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告的经济效果依赖于广告的社会效果,广告效果的下降恰恰是广告业界忽视广告社会效果以及社会管理机制缺失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给人们带来新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交流,是传播文化的主要媒介。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文体,具有独特鲜明的语用特征,其中预设,言外之意和直接表述的应用,使得广告语言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广告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在产品销售中起重要作用,广告翻译因产生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具备了经济价值。依照语言经济学中的语言资源观及语言的经济价值等理论分析,广告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资源,还具有其资源属性备用性与稀缺性,通过具体分析乐视网新推出的多模态广告的翻译,探索广告翻译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提出好的译者、好的广告是提升我国民族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渠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已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展现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本文结合广告英语的简洁、创新、生动、艺术、幽默等特点,论述了广告英语翻译的要求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广告作为一种传播经济信息的手段,对促进生产、扩大流通、指导消费、活跃经济、方便生活、发展国际贸易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广告的繁荣也使虚假广告有了可乘之机,虚假广告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因此,必须积极寻求治理路径,以规范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6.
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广告中的双关语。着重从合作原则、经济原则探讨了双关语在广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告文化是从属于商业文化的亚文化,自身又包含商品文化以及营销文化。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广告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广告英语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在广告英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比喻、双关、拟人、排比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并对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娟 《现代语文》2009,(12):70-71
广告不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语言现象。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丈结合预设的理论背景,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告作为分析材料,对语用预设在广告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0.
当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渐渐成为现代经营的主要模式、当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变成一种经济潮流,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广告作为一种说服性的交流活动,其本身就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样式,早已深刻地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拟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广告跨文化传播中的技巧,希望能够提供给从事或研究广告跨文化传播的专业人士提供一种传播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为了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广告语言常常会融入特定的文化意象。该类广告一般在本国市场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但在产品的跨国销售时,往往会遭遇“文化门槛”。由于文化存在地域和民族的差异,这些原本十分成功的广告在异国的销售市场上可能达不到原本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广告翻译时对其中的文化意象进行重构。广告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应该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让目的读者能用最少的努力达到与原语读者相类似的心理效果,获得广告翻译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实现产品销售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国内许多房地产广告都配有英文译文,尤以广告标语和楼盘名称为甚。翻译理论和实践表明,房地产广告的英译并非机械的文字对应,必须发掘中文原文的核心义,根据具体情况及英文广告的行文习惯进行调整:而广告标语和楼盘名称的翻译策略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蔡琮瑶 《海外英语》2014,(8):238-239,292
The main error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advertisements into English are pragmatic failures in which target-language readers fail to find the optimal relevance between the target text and source text.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propo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ce Theory can effectively help translators find out optimal relevan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advertisements into English to avoid pragmatic failures.  相似文献   

14.
仿拟是英汉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文章主要对英汉广告中仿拟特点和局限性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在翻译含有仿拟辞格的广告时,译者需要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广告的风格。因此,了解广告语言中仿拟辞格的特点并能有效地进行语言间的相互转换将有助于原语广告产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广告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展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文化价值观。基于中英文化差异,中英广告语在语言风格、句子结构和价值观方面也各不相同。研究这些风格迥异的遣词造句,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广告语所折射出的中英文化异同,尤其对广告语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新理论,为商业广告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强势模因与成功广告模因的特点,探讨了语言模因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及其英译策略,立足目标语文化,把握文化差异;结合基因型模因,采取直接套用;考虑表现型模因,选择创新改动;基于舍音取意,进行原创翻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在戊戌维新时期,《湘报》刊登了大量化类广告。通过对《湘报》广告的整理归类以及对化类广告的数量、内容及其特点的详细分析,我们可见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气象,同时,也可见维新派是如何以报馆为阵地,利用广告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推动新化运动发展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丰富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古典名著。本着忠实再现中国文化,尽可能多地让西方读者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的翻译目的,杨宪益夫妇在翻译文化信息时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本文收集了《儒林外史》中俗语,比喻,专有名词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信息及其在译本中的对应翻译,从异化翻译策略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采用异化策略有利于最大程度再现原文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习俗、审美观和价值观,推动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促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电影片名,犹如电影的品牌商标,有极强的“导视”作用。电影片名翻译应以影片观众的感受为重点,以观众是否理解接受乃至喜欢为主要衡量标准。而英语片名的汉译则应以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文化心理为出发点,依据翻译中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英语电影片名汉译有音译、直译、意译、创译等方法。译者应尽可能遵循简洁、适度、创新的翻译原则,以期吸引观众注意,获得票房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