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思想品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社会的道德知识、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觉的道德需要,并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一“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行统一的过程。从当前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主要问题恰恰表现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因此,深入  相似文献   

3.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思想品德课中的知与行的统一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优秀文化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资源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优秀文化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资源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育实...  相似文献   

6.
一、以情激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因素的变化过程,情对学生的行为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学中,如果师生心意相通,便较易变成教学目标.如果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的“内化”,即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主动的、愉快的接受教材所蕴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并转化为自身需要,自觉的纳入自己的品德结构之中,成为支配自己思想情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内驱力。从理论上讲,内化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一个由外部要求到内部需要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内化过程的实现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最本质的转变。而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情感是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故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启导学生将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要学地处理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关系 ,要使德育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知行统一是应当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由知到行的过程。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行是知的归宿和目的。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 ,提高其思想觉悟 ,又要进行实际行为锻炼 ,把知识教育与培养品德结合起来。知识教育对于学生思想发展有“奠基”、“指向”作用。“奠基”是为其提高思想认识奠定理论基础 ;“指向”是为其思想行…  相似文献   

9.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过程就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过程,也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改革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现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即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即行),引导他们做到言行一致。”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足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结果。而知、情、意、行在形成人的思想品德过程中的作用,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转化的。道德认识(即知)是产生道德行为(即行)的依据,而道德行为(即行)在实践过程中,又巩固和发展了道德认识(即知)。思品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知行统一,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深化思品教学。  相似文献   

11.
沈祖辉 《考试周刊》2009,(27):197-198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学生对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针对中学生这一阶段个性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过程,注重对这一知行转化过程的研究并努力促成这一转化的顺利实现。是完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如何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转化过程。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过程所包含的诸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掌握并运用这些要素的培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历着由知到行的转换。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要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体现思想道德学习的独特性,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参加、利于促进思考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教材中的道理,从而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科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修养"课教学应抓住知行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认知水平与行为规范有差距、知与行相脱节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抓住“知”与“行”的结合,促进知行统一。一是在内容上抓住知与行的融合。要从“知”着手,注重解决教学内容和行为规范脱节的矛盾,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增强“知”的可操作性和对行为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开设行为选择和行为训练课,促进学生行为得到规范,使行中显示着科学的理念。通过两方面努力,做到知中有行,行中寓知,知行相融。二是在形式上抓住知与行的对接。为…  相似文献   

15.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  相似文献   

16.
排球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施和操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转变为学生的“知”,并使学生的“知”转化为“能”,同时从“能”的发展过程中达到加强基本功,掌握排球动作方法与技战术能力,培养良好排球意识,形成良好的排球运动行为和习惯。因此,如何激发和调控这一过程的转化条件,控制这一过程的基本要素,则是提高排球教学质量,使这一过程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些要素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具有教育性,传授科学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那么,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怎样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思想性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 加强自身知、情、意、行的培养 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这个主体虽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具有教育性、示范性的影响力,时时处处都在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想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知、情、意、行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一般教科书都从因素、动力和抓反复三方面去论述。纵观多年的教学实践,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来看,这种论述既不完整,又欠科学性。根据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应从以下四方面去认识。 一、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其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在联系制约的作用下变化发展。因此,在环境影响与教育作用下,依据知、情、意、行的序列和辩证原理施教,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特征。可见,作为社会现象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19.
卞超 《吉林教育》2008,(3):112-112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知识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而填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便是在行为上进行练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转化的。在这四个要素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它不仅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高低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节为(即知、情、意、行)四种要素构成的.这四种要素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