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成语“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但是我们知道,一斤是十两,半斤就是五两,比八两要少三两,怎么能说是相当呢?原来,我国从前的杆秤有不同的“制”,有的规定十六两为一斤,有的规定十两为一斤,“半斤八两”中的“八两”是对旧制十六两秤而言的.  相似文献   

2.
马恩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 ,即“价值”与“劳动生产力 (率 )”同义 ,正比于使用价值量 ,反比于劳动时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本具有使用价值 ,因此按资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当前 ,中国私企业主的收入基本上不是剥削。与其只看剥削 ,不如抓教育。增长中国人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正>清朝嘉庆年间,江浙地区有位张老板开了家杂货铺。小生意赚钱少,张老板便想买通制秤匠,让他给自己做一把十五两一斤的秤杆(当时的市斤采取十六两进制)。张老板的女儿得知此事,私下找到制秤匠说:"你一定是听错了,把家父说的多一两听成了少一两。"说完,还掏出两锭银子以表酬谢。制秤匠心里清楚,张老板的女儿在撒谎,可实在禁不  相似文献   

4.
“红顶商人”是一种畸形现象,是市场经济不成熟、不完善的产物。“红顶商人”与民争利,利用特权敛聚财富,不但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而且滋生政治腐败。要彻底清除“红顶商人”现象,应采取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推进政治民主化,制定“国家公务员法”和加强监督力度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代词"人家"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人家”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的偏正式短语,经历了“短语——名词——代词”的语法化过程。“人家”在唐代演变为名词;元代始见确凿的旁指代词用法,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第三人称用法,并由三称而转指一称。在演变过程中,“转喻”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是“视角”和“会话原则”。“视角”决定了“人家”所指对象的转换,会话原则解释了“人家”指说话人自己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共同财富。通过论述吸收借鉴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中的科学成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中的有益成分、世界各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切有价值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了在吸收借鉴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两课”教育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以个人为主体的社会交往形式被肯定 ,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最终以物质利益关系决定着。特别是改革开放 ,发展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效应 ,必然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 ,如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等 ,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被带到党和政府的政治生活中。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开放 ,搞活 ,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 ,不对付它 ,就会走到邪路上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第 16 4页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两课”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 ,由于…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演进的历史过程。“公民本位”是这一演进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努力建构“公民本位”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菜肴名称也被推陈出新,包装成“新潮”菜名。本文主要通过对“新潮”菜名的分析,阐述其命名方式的多元化、命名的修辞格以及命名的原则问题,从而推断出饮食文化一定要在语言和社会的协调中才能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