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基惠 《中学文科》2009,(12):53-53
一、指导学生写出预习提纲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自学的习惯。而自学环节存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要向学生说明自学特别是预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应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我一般是存上课前一两天,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写出自学提纲,之后进行抽查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必要时则进行全班集体指导。  相似文献   

2.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为例,阐述了作者是如何设计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做好合作研讨及展示的。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学生对预习方法掌握得好 ,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 ,终生受益 ,这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学会预习呢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订出预习提纲 ,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 .…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针对初中代数教学中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运算正确率问题,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入手,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是指导学生做好预习。为此我比较深入地研究教材,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课前列出较详细的预习提纲,使学生能看懂课本内容,并尝到预习的甜头。但是,学生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往往停留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预习指导 ,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地学习与思考、探究与体验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进行预习指导 ,一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易后难 ,先扶后放 ,并由课内尽量向课外延伸 ;二要照顾不同层面学生的特点 ,分层提出预习要求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要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以激发学习兴趣 ,促其主动探究。指导课前预习 ,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课前“读”课前预习。要指导学生做好四“读…  相似文献   

6.
一、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并高效率地取得学习成绩的基础。如果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对新内容就有了初步了解,在上课时就能集中精力,理解重点和难点及关键问题。 具体操作是: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提纲,提纲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鼓励他们克服依赖教师解答问题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再在课内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二、听课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听课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要转变…  相似文献   

7.
指导学生做好物理课前预习 ,是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多年来 ,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 ,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有的如看小说、翻连环画似的一带而过 ,有的用预习英语的方法来读物理 ,死记硬背 ,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 ,或照抄预习题答案。这样的预习达不到预习效果且收效甚微。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指导和培养。一、列出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自学预习中有目的、有方向、有头绪地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理解 ,对提纲中感到疑难的…  相似文献   

8.
预习指学生在开始上课前自觉主动地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独立学习,熟悉课本内容,达到初步理解,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故对提高学习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教材,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材、各个单元及新课的预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了“指导预习——议、练、讲——概括提高”的三段式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按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纲认真自学新课。针对重、难点和关键内容,我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主要是一些思考题,以揭示矛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看书。如学习“等差数列”一节,布置以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彩红 《教书育人》2013,(13):52-5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上课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课堂学习的铺垫。然而,目前存在着有的教师不加指导地布置预习,对预习内容不加选择,将预习当作是完成习  相似文献   

12.
预习工作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掌握的重难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他们提早心中有底,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时,预习工作还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切实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是把预习工作具体落实在做单元预习笔记上。  相似文献   

13.
刘钧佳 《学子》2013,(5):46
一、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让他们会学习、能学好。做好课前预习笔记,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中的内容。教师把学习的提纲、教学的内容、范畴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组织讨论,自主学习,并把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疑难摘记下来,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或师生共  相似文献   

14.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应培养中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新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叫他们预习不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明确预习要求、编写预习提纲、书写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等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了确…  相似文献   

15.
有关调查统计表明,经过预习的知识当堂消化率可提高40%。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所谓预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先自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直接影响听课效果。从时间与内容上分,预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课前预习——上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阶段预习——预习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在开学前的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学习内容。通常情况下,预习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6.
数学"问题探究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宗旨,着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 一、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军事上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说,此话用于学习上也是非常适合的.学生只有自己先通过预习,才能初步弄清老师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和自己对这一内容存在的疑惑,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有选择地集中精力去听.主动地去学,而不会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当然,让学生预习,教师不能只是丢给学生一句话:"大家去预习."而应针对预习内容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提纲要能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尽量能让学生看得懂,使学生能学有所依.长期坚持,形成预习习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问题多年来,凡是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我都给学生拟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预习,在预习中将问题给予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觉性就得到发展和提高。例如讲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章《反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但很多学生不愿发现问题、懒于发问,教师只能“孤独地教”.本文将以数学中的《函数奇偶性》为例,围绕“问题”展开研究.一、质疑:预习工作的核心要想能够发现疑问,并且能够做到提出疑问,学生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如果是教师设计好相关的提纲及其思考题,学生带着这些既定的提纲与问题去预习,还是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抓好预习环节,提高学生"自主领悟"能力预习数学时,可由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抓住课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与教本、同学、教师交流,从而达到初步"自主领悟",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通过与书本的交流,梳理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整理疑难问题,为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做好装备。为提高预习效果,教师要编制预习提纲。编制数学预习提纲要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严继同 《考试周刊》2010,(42):188-189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小预则废。”好的预习有时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所谓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把要学的知识先学一遍,达到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更容易掌握主动。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分为三类: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学期预习。预习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