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一个成熟的读者能同时存有两种不同的认知视线,其认知领域始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阅读的直接对象——读物的认知;其二,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所谓元阅读,指的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专注于自身阅读过程的一种认知。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既能提高读者的英语水平,又能帮助读者从阅读最中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阅读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除了需要读者的英语水平外,更多需要读者的认知能力来处理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通过从认知角度分析读者的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可知,认知图式和语境知识两个认知-机制对阅读的影响,并提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阅读被看作是语篇分析和意义建构的综合过程,也是阅读者的一个认知过程,即读者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而图式是一种认知的手段。读者在阅读篇章时激活图式框架结构中的知识帮助解码,完成阅读过程。本文试图借助于图式理论探讨德语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以学习为目的的阅读属于深层次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完成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吸收,学习者常常会在文章中不同的文本区域间进行导航。对移动阅读来说,导航效率低下是其高认知负荷的一个主要原因。文章详细分析了移动阅读导航效率低下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可视化导航方法,并对这种导航方法的可用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可视化导航在导航效率上优于常用的拖动式导航。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图书馆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背景下,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目的:通过对我校师生读者阅读需求的研究,分析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哪些方面对手机端阅读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分析我校105名读者在数字化阅读、电子化阅读发展进程中的需求。结果: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常用设备,包括手机、计算机、电子阅读器等,师生移动端阅读的需求占有比例最高,达到了64.8%。结论:在数字图书馆不断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校读者电子书阅读、数据资源的使用习惯和阅读载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电子化阅读逐渐取代纸本图书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阅读理解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丈章根据阅读理论的动态理解观,对阅读理解过程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分析了影响阅读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究了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思维活动规律.阅读理论研究对于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过程和本质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阅读理解的研究成为一个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邓海忠 《考试周刊》2011,(40):34-34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阅读的认知领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阅读材料的认知;二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对自己阅读过程的认知就是元认知能力在阅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自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一种常见手段。但以学习为目的的移动阅读常会造成一些不好的用户体验,学习者需要承担较高的认知负荷。高认知负荷不但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根据从资源建设的角度出发,为移动阅读资源设计了一种层次信息模型,并就层次信息模型的可用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阅读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阅读理解过程,认为阅读理解是读者使用认知策略对视觉信息进行了语义重组加工,心理学视角突显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阅读理解的创造性特质决定了通过阅读认知策略训练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点和性格特征,以期在大学英语主要课型—阅读课中通过语义组织认知策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激活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小屏幕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但也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更高的认知负荷。高认知负荷既限制了移动学习的应用领域,也对设计优质的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移动学习过程中由移动设备技术特性所引发的认知负荷来源,并以降低认知负荷为目标,从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对象设计、界面设计等三方面介绍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阅读有深浅之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期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浅阅读逐渐成为阅读中的主流,而需要深入、详细研究的科研则与深阅读息息相关。因此,科技期刊的读者需要将深浅阅读有机结合。科技期刊在引导读者阅读习惯时也需遵循此规律。以国外著名期刊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为例,阐述了科技期刊应以移动应用为载体,优化题名、摘要,并以吸引人眼球的亮点为手段,推广期刊文章,培养忠实读者群,利用新媒体引导读者进行深浅阅读。  相似文献   

12.
今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高,移动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应用,在阅读领域也达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移动阅读的人群数量也在日益增长。移动阅读已经渐渐变成了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常阅读已经离不开移动技术,而这种移动阅读方式对传统纸质阅读发展造成了强烈巨大的冲击。因此面对移动阅读环境的来临,读书馆也应该重新考虑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在只依赖传统纸质阅读方式,更应该进行服务创新来适应当前的移动阅读时代,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为读者打开了新型阅读方式的大门,开阔了读者的思维与创新能力,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更应该积极认识并迅速定义自身的角色,并且增加创新新的服务内容与方式,为移动阅读奉献一份自身的力量。本文将主要探讨当代移动阅读的方式与含义,分析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角色定位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阅读心理研究表明,阅读是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建构出意义的过程。阅读预期就是读者经验和文本(或作者)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读者的认知结构、元认知水平等因素是制约阅读预期的关键。本文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姚斯的接受关学理论为依据,从理论上阐释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预期训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篇章阅读理解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篇章阅读心理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十分重视、投入精力最多的课题之一,是当今国际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上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者们采用更为实时、精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对篇章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模型,极在大深化了我们对篇章阅读理解认知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图式理论的视角看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阅读理解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往往借助“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加工方式的交互作用来解读阅读内容。因此,图式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图式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阅读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并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双语学习》2007,(7M):29-29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理解不仅取决于合理的阅读活动过程,它还涉及读者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阅读,也就是阅读认知策略的问题。阅读认知策略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主动性阅读的心理作用,即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更重要的是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筛选、编码,使文章与读者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知识相互联系和重新组织,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是区别于传统阅读的主要方面。下面就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创新运用问题,结合课例,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以书面文字为媒介进行的交际行为,该过程与个体阅读者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读者的心理情绪反应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目的的实现.文章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在中文语境下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的认知心理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信息网络时代最流行的语义载体,超文本以其自身的超链接性、非线性等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地阅读方式。这种超文本阅读方式给读者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导致了读者的心理认知负担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学习者要加强对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的认识,同时通过大学英语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减轻心理认知负荷问题,促进英语自主学习,实现超文本阅读的自主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读者和语篇互动、构建新意义的语篇过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流行的阅读理论,特别是图式理论和交互型理论,并与外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揭示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高级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往往会激活相应的图式,从而大大提高阅读理解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分别从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视角切入,揭示阅读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