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学生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金钱至上”、“黄毒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消极影响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遵纪守法观念?在升学、择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学生具有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积极进取的健康的心理素质?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该如何抓?本刊本期推出的通讯《德育…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道德品质教育与社会基础教育于一体,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因素,笔者依据《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丰富人生经历,获得感悟体验,从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韩国民族精神教育情况简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如何在国民教育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向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呢?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关情况。(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韩国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韩国战后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也称国民伦理教育),始终都有明确的民族精神教育目标。在总体上,韩国道德教育主要的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个人,做一个正直的人,树立重视责任与荣誉的道德规范;二是在社会生活方面,信守守法、互助、信任、互让、和解、妥协、协商的民主生活准则;三是使学生树立对自己国家体制优越性的信念,树立爱国家爱民族的国家观,正确理解国家分裂…  相似文献   

4.
教育戏剧以“戏剧”为教育的媒介、方法和元素,让学生“亲历其境”,在具体场景中体验、思考、感悟、领会。本文通过呈现真实案例,论述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发展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规则意识,增强亲社会行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信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拥有自信这个金色的太阳,就能够照亮他们的前程。那么如何“托起”自信这个“太阳”呢?笔者就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以及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及措施方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网络时代,养成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如何发展、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及其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这是叶老对教育的德育性最本质的诠释。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网络时代使青少年学生的养成教育卓有成效,进一步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成为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青少年的养成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渠道的协同教育和影响,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加强,人们的观念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育工作面临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不可回避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教育学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增加新内容,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因此,在加强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中学是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信心相对不足,自尊心强。关注寄宿制学生的意义——寄宿制学生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寄宿制学生教育关系到“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事。关注寄宿学生的措施——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着眼基础,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尊重学生,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9.
化学课程标准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志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作者通过丰富资源、生活实际、名人故事几方面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关注寄宿制学生,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中学是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信心相对不足,自尊心强。关注寄宿制学生的意义--寄宿制学生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寄宿制学生教育关系到“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事。关注寄宿学生的措施--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着眼基础,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尊重学生,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作文训练本身不仅仅是语言训练,还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任务。朱自清先生曾称:“写作是生活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从这一点讲,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既责无旁贷,又得天独厚。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 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学生思想可塑性大,他们面对纷繁万状的社会生活,总是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别出心裁地制作出与自己  相似文献   

12.
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以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同学、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放眼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制度尚未有根本性改变的阴霾笼罩之下,不少教师依旧滔滔不绝地讲授着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强调着教材知识的识记与默写,却忽略了对学生道德观念的渗透以及生活技能的训练,导致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脱节,削弱了“品德与社会”的学科魅力,也削弱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入“活水”,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灵动起来,真正做到用“生活”来对学生进行实效性的教育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3.
如何化解学科本位情结?创新教育大课程观倡导:重视选修、倡导实践。国家课程变成学生课程的策略是什么?创新教育提出,“活化”“与开发”。如何让学生富有创新精神与人文情怀?需要“读书成长、感悟自然、生活科技、走向社会、人生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进生活、回归生活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创新作文?我认为,只要能用我笔写我心,抒我情,写出了真感情,真体验的,就是创新作文;只要是有新意的表达就是创新作文。如何教会学生写“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情感入手奠定思想基础教学中老师要促使学生树立“为情造文”“因情而感,因情而发”的写作观点。教育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点缀,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二、从深入生活和阅读积累入手奠定材料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扩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郑天红 《天津教育》2003,(10):36-36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指向。小学社会课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教学活动的。如何在社会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基础。例如:在讲《家庭附近的社会生活环境》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们调查自家附近的生活环境,我制作了“学生家庭附近社会生活环境的平面图”的课件。在教学中,我发动学生们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再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面对生活富裕、娇惯成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成为教育的一大难题。笔者以为把“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融入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观·人生观”教学中,如何走出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学完全忘记”的死胡同,其出路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教育学生“三树三学”,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生活;树立崇高的价值观,学会办事。  相似文献   

19.
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一条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爱国志上、民族英雄灿若群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道德品质教育与社会基础教育于一体,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因素,笔者依据<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丰富人生经历,获得感悟体验,从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