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创立了部首,并将其所收汉字分为540部。部首的创立为我国辞书编纂在字词检索方面,开创了一种习见常用据形分部检索的科学体例;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以楷书为正体,在继承《说文解字》部首的同时,编排上有所创新;金代韩孝彦、韩道昭父子的《四声篇海》首创部首加笔画的检字方法;明代梅膺祚《字汇》的214部,是对《说文解字》部首的大胆改革,它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部首检字法的形成;随着我国辞书事业的日益发展,改良部首相继出台,通过不断实践,部首检字法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2.
禾部是《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部首,而这一部首下衍生了和农业谷物相关的很多文字。但随着历史发展,《说文解字》这部书以及相关的注疏类书籍有很多错误及不足。今天随着文字资料的丰富,通过对禾部字形的分析来看《说文解字》对其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对于文字的释义与分类对我国后世字典的编撰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汉语大字典》为例,其中的部首检字法无一不是受到《说文解字》540部首框架体系影响,释义等方面也有所借鉴和增删。本文拟通过"女"字部首的研究,论述《说文解字》对《汉语大字典》形成的影响,以探究其文学价值和对汉字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峥 《现代语文》2006,(9):122-123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是我们研究上古汉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但是《说文解字》中对词下的定义非常简单,虽然有些词的词义我们还可以通过《说文解字》分析出来,可是细读《说文解字》还发现同一部首下的许多词所下的定义是完全一样的,对这种定义应该怎样的正确理解,是我们阅读先秦古书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说文解字》同一部首下被释词的注释相同这一问题,即相同部首内的同训(笔者在此把同训限定在同一部首下被释词的注释相同,对那些分属不同部首的字是同训的不在本文的考虑范围)并把这种现象进行分类,以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伟唯 《文教资料》2010,(33):26-27
《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目前有关《说文解字》中玉部字的相关研究很多.但是对玉部字内的编排体例说明的很少。《说文解字》对部首内的字的编排是有一定体例的,玉部字有很好的体现。本文对玉部字内的编排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龙龛手镜》的部首主要承袭《说文解字》而来,少数部首为其首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龙龛手镜》242个部首的来源,并通过讨论与部首相关的问题,来揭示《龙龛》部首设置的特色:一是部首字在正文中是否作字头,二是部中之字如何安排。  相似文献   

7.
许慎的《说文解字》首创了部首分类编排法,其部首的概念与后世相比有着鲜明的区别性特征。《说文解字》确立了“据形系联”的原则,对部首次第安排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部首的编排很多学者都只是从"据形系联"原则加以研究,可是540部首的排序如果仅从"形系"考察,会发觉如此安排有许多的矛盾。许慎对部首的安排还受当时整个思想状态和水平特别是当时的宇宙模式的影响;许慎对部首的编排在其影响下,必不会仅从"形系"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说文解字》540部首的排序还有着思想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汉字部首自东汉许慎始创沿用至今已一千八百余年。自汉字部首创立以来,为了使它更加通俗化、实用化、科学化,人们在部首的简化、部首的排列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回顾和总结汉字部首改革的历史,对于我们当前的汉字改革和部首的整理工作,是有借鉴意义的。1.汉字部首的创立——《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许慎从汉字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说文解字》空部首的存在持有不同的观点,但都未揭示其真正的原因。《说文解字》在编撰上坚持部首字与其从属字形义相依、凡有从属字者必单独立部的双重原则,导致36个空部首字无部可归而"落单"。许慎为了使所定部首成为一个完整封闭的系统,使部首统摄所有的字,使每个字都归入相应的部首,只好让36字自立为部,于是出现了空部首。采取归并的办法取消空部首,或者通过构字功能来解释空部首存在的原因,都不妥当。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当前小学生错别字中同音混淆占有极大比重。在小学同音字识字教学中采取正面引导,充分利用图画、演示、歌谣、想象、故事、比较、练习等多重区别,多样复现,把易混淆的同音字区别的关键落到字形字义的结合点上,对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汉语拼音学习弱化、忽视识字教学的现场体验性、识字教学的情感性教育欠缺。解决的策略是:明确识字教学的目标最终指向;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遵循语文学科本身的教学规律;刺激学生学习汉字的动机,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在"体悟与实践"中进行人文熏陶,减小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落差。  相似文献   

13.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最大难点是识字教学,而识字教学又是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攻克的堡垒。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传统语文学中的“六书”说——关于汉字构字的理论——不失为识字教学达到佳效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笔画偏旁部首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基本汉字知识的留学生并不那么实用。部件分析适用于所有汉字,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因而它更适合对外汉字教学。以越南留学生的部件偏误类型为例,试图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为汉字部件教学的应用提供针对性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者将对外汉语写字课定位为与基础汉语匹配的复练课,在教学内容统一的条件下,弥补了基础汉语字义解释、偏旁分析、汉字音形义联系上的不足。确定了对外汉语汉字课教学"由小到大,以小见大"的主要思路,结合组合拆分、情感因素、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导入和应用,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以上方法的可行性,使对外汉语汉字课变得更加有趣。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Traditionally, pupils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 by repeatedly copying them until they can reproduce their form and pronunciation from memory. Most of the characters pupils are required to learn a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frequency in adult written communications rather in everyday child usage. The process takes many years and is perceived by pupils as laborious and boring. The writers of the paper developed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 to learning and on various pioneering ways of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ing starts with the pupils’ own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are introduced and used in contexts meaningful to the pupil, attention being drawn systematically to structural features, written form and pronunciation. Characters are learnt in relational clusters, similarities and variations among related characters in the clusters being used by teachers to highlight and emphasise crucial aspec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s. The learning mastered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learning. After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ory and pedagogy, the writers report an investigation in four primary schools in Hong Kong that yield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efficacy of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外汉字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先语后文"、"语文并进"、"语文穿插"和"单独开设汉字课"四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可以利用汉字构形知识来强化教学效果。由于现阶段我们对现代汉字构形理据度缺乏总体认识,因而利用其进行汉字教学势必会受到局限。对外汉字教学现状要求我们对现代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2098个形声字为研究范围,选取可以统摄10字以上的51个部首及其下辖的1781个形声字为研究对象,进行汉字构形理据度分析,得到的理据度接近0.8。这样高的理据度若不在对外汉语字词教学中加以利用,是忽视了汉语、汉字的特色,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习得汉语时,常常因为发音错误、字词意义不清、增减偏旁部首导致错别字。纠正错别字的教学方法有:重视发音训练;让学生牢记和理解汉字的字形、字义;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中国上古祭祀习俗,体现了上古祭祀习俗中关于时间、地点、对象、用品、方式、名称等丰富的内容。上古祭祀习俗反过来又揭示了这些字的产生缘由,这些汉字也因之得以流传至今。通过分析和归纳发现:这些"示"部字和上古祭祀习俗都承载着人们趋福除难的美好愿望。《说文解字·示部》字和上古祭祀习俗不仅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具有互现性,这对于研究汉字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探求汉字的系统性,并力所能及地对其加以利用,在汉字认知上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汉字的偏旁不但具有构形的功能,而且具有表示音义的功能,因而合体汉字偏旁之间不仅有外部结构关系,也有内部结构关系。汉字的系统性体现在形、音、义3个方面,汉字的字形系统因外在的形体联系而形成,汉字的读音系统因内在的读音联系而形成,汉字的意义系统因内在的意义联系而形成。汉字虽然繁难,但认知得法也可以化难为易,至少可以减轻难度,提高效率。所谓得法,就是了解汉字内在的系统性,然后循着汉字的系统性去进行认知。为了减轻汉字认知的难度,提高汉字认知的效率,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其一,以必要的汉字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提高学习者汉字认知能力;其二,以偏旁为纲,把一个个汉字放到整个系统中去学习,力求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三,通过结构分析和字族字系联来培养汉字系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