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对照西点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阐述了西点教育经验对我国警察教育和发展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对我国警察教育培养有一定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商科教育中的价值定位,梳理了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框架,基于VPTP(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建构了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将VPTP合理地嵌入当前商科大学教育培养模式中,可以有效解决商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社会实践相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学习认为实践性学习即在工作中的学习 ,实际上是一种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过程 ,是知识与经验的统一。实践性学习使教学效果优化。因此商科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理论 -尝试 -行动 -反思。  相似文献   

4.
中外高等商科教育模式优化的实践考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商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类型的商科院校特别是一些办学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著名院校,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整体优化商科教育模式的有效经验。中外不同类型院校优化商科教育模式的状况和经验,为构筑我国高等商科教育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然后分析了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战术选择两方面论述了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商科是研究企业经营及其管理的学科,所有具有盈利性目的的企业活动均属商业活动,研究这些活动均属于商科的范畴。本文从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入手,探讨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探索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职商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视角,认知高职商科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分析高职商科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主要内容,根据国内18所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对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在巩固国内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基础上,以期为商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新商科的应用型大学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特征,然后分析了基于新商科的应用型大学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约因素,最后对基于新商科的应用型大学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美国商学院促进协会是全世界商科教育最有声望和最信任的认证机构之一,其商科认证包括战略管理与创新、参与者、学与教、学术与专业活动四大模块15个认证标准。通过首次认证表明认证学院已达到或超过公认的最低教育质量,持续改进评估是认证学院保持认证地位的周期性行为。美国商学院促进协会商科认证具有以学院使命为依据、强调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重视师资背景多元化发展三大特点。中国商学院在建设卓越商科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确立特色鲜明的学院使命,据此加强以学习效果评价为核心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和大力发展实践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宁波商帮是近代中国著名商帮,百年经久不衰;而且是惟一一个实行了集团性或群体性近代化转型的商帮。宁波帮之所以成功,其中与他们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分不开的,不少卓有远见的宁波帮商人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通识课程也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设置,对我国商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建设颇有启示。商科院校在通识课程建设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商科特色;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设置综合性通识必修课程;打破重人文轻应用的观念;去除通识课程考核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25所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该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剖析该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培养理念更新、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切实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着重经济理论轻商业实务、忽视商务环境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等问题,未能充分体现当代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尤其是不利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为了适应入世后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需要,我国高校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以适应高层次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明晰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导作用,通过分析影响德国职业人才素质变化的成因,以及"双元制"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分析我国高职培养目标调整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目标要求,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根本特征、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和业务培养要求等方面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业文化是创业的深层动因,它影响着创业者的创业心态、创业行为、创业能力,弘扬创业文化、培育创业精神是推动创业、实现中国梦的突破口。要着力培育勇闯市场的重商意识、吃苦耐劳的拼博精神、诚信至上的经商理念、和谐公平的竞争环境;创业文化可从开展创业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宣传创业典型、加大对创业者的培训力度、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等五个方面具体培育。  相似文献   

17.
This is the first detailed study of the character and particularity of China's rapidly grow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operation with Kenya. Set against the 50-year history of Kenya's engagement with China, i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human resources targets of the Forum for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 from 2000. It argues that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China as a destination for both short- and long-term training for Kenyans, and the increasing interest by Kenyans in learning Chines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wider involvement of China in Kenya'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 growth of Chinese busines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Chinese migration to East Africa.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培养企业技术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变化趋势,通过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企业也应意识到校园企业文化教育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的生长点;校企联合可以成为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Chinese business education differs from British business education in many respects. On the whole, it focus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whereas British business education places far more emphasis on soft management skills and team-work. This paper examines a split-site business degree program offered by a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and a British business school, and explores the attitude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Chinese participants and their Chinese and British lecturers from a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perspective. The study conducted classroom observati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a questionaire survey, and identifies areas of difficulty for Chinese business students in the UK, in particular regarding their beliefs about teacher and student roles, their learning prioriti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goal-oriented” approach to discussion, which is at odds with the more collaborative and exploratory Western discussion strategies.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pre-sessional and in-sessional English course design, the management of split-site business degree programs,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experiences generall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grams.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驱动下,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改革迫在眉睫。深入挖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的思政隐性元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实现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间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课程思政改革不但保证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提高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