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汤金梅 《高中生》2011,(6):12-13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入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  相似文献   

2.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人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作者将文章取名为雅舍,自然有所寄托。那么,这舍到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我国小品散文创作呈现成熟绰约的一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大家。梁实秋就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小品散文创作丰收期的杰出代表,其《雅舍小品》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在《雅舍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自然而儒雅淡泊的梁实秋。  相似文献   

5.
<正>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散文大家,其散文文笔简洁、平实,风格恬淡、雅朴,字里行间充满幽默风趣,三言两语蕴涵人生哲理。其代表作《雅舍小品》与《秋室杂文》,被朱光潜称为"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雅舍小品》更是风行全世界,先后印行300多版,创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发行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6.
粱实秋的<雅舍小品>是一部典型的学者散文著作.文中写的不外乎衣食住行、身边琐事.从中,我们几乎看不见当时中国硝烟弥漫的抗战情景.但是,不能否认,学者散文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与文化行为中,往往表现为不同的价值取向.梁实秋的<雅合小品>便是从这些生活琐事中,写出了他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也从某些侧面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带给中国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1903-1987),北京人,文学家,翻译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等散文小品集,并译有《莎士比亚全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先生中年以后的作品。文章在平朴中显丰厚,于精约中见开阔,多有余味而耐人咀嚼。  相似文献   

8.
由重庆市化局、重庆市作家协会、北碚区人民政府和西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梁实秋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雅舍小品》讨论会”在重庆北碚举行。梁实秋先生抗战时期曾在重庆北碚的雅舍寓居7年,期间创作和翻译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为其时创作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堪称一代散文大师.从1940年起,他在《星期评论》上开辟“雅舍小品”专栏发表散文,而后以《雅舍小品》为名结集出版.自出版迄今,发行已达300余版,创中国现代散文发行的最高纪录.梁先生一生治学,退休后仍以“雅舍” 为名,出版  相似文献   

10.
活动的风景     
专门写物写事的书,我读过几本,一是三毛的《我的宝贝》,可惜比起她的沙漠手记寡淡了很多;还有是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犀利诙谐;再有则是伊莎贝糸.阿联德的《感官回忆录》,绮丽明艳,擅长以物讲故事、借力打力黎戈的《私语书》给人的感觉则又有所不同了,文字表面恬静淡然,内里包裹的个性却毫不孱弱,是外圆内方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创作于抗战期间的《雅舍小品》令其声名远扬,也奠定了他一代散文大家的地位。其散文内承外引,将明清小品文与英国随笔的特点结合起来,并承袭了五四以来闲适散文传统,家常闲话,人生世态,皆涉笔成趣,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12.
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早年以新诗和散文创作享誉中国现当代文坛。20世纪20年代末,他的创作由新诗转向小品散文,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数年间,他先后出版了《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等五本散文集,除了早期写的议论文字,其后的小品散文部收在其中。既有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雪晚归船》、《眠月》、《冬晚的别》、《陶然亭的雪》这样纯粹的美文,也有如《中年》、《赋得早春》、《身后名》、《独语》这样人生感悟的哲理小品,也有《清河坊》、《湖楼小撷》、《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此类记游佳作。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以散文饮誉文坛,他非常重视散文小品的语言艺术,其代表作《雅舍小品》不仅内容丰富,格调高雅,而且语言也达到了较高的造诣,主要表现为清新自然,洗练畅达,雍容典雅,幽默诙谐等。  相似文献   

14.
一向以黑幕纪实、打斗凶杀、香艳情欲故事为装饰的“地摊文学”,近年却堂而皇之地摆出林语堂《幽默小品》、周作人《闲适小品》、梁实秋《雅舍小品》……。一度被冷漠的现代作家小品散文,已成为时下畅销书。生命形态相对粗糙美感经验相对贫乏的读者大众,终于悟出文学与人生的某种契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确,真情出乎朴素与平淡。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以一位成年者的豁达心态咀嚼  相似文献   

15.
一 时代变化、风云变幻以及由此而起的内心激荡在梁实秋的散文里表现得并不明显,他的笔墨呈现给读者的永远是他真实不变的自我,表现的是他的永远的士大夫风范,雅致闲适。1949年结集出版,曾给他带来很大声誉的《雅舍小品》如是,而其后分别于1973年、1982年、1986年在台湾陆续出版的《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和合集亦如是。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言学家、翻译家的王力先生或许当初未曾估计到,在其一生中所著的几可等身的学术专著之外,他于1942—1946年间偶尔涉足文坛,以王了一为笔名写下的一本仅12余万言的散文小品集《龙虫并雕斋琐语》,将使他作为文学家在更为广泛的层次上赢得读者群。当年其作品在昆明《生活导报》等报刊一经刊出,顿使该报刊销路激增。近年来,海外有论者把《琐语》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钱钟书的《写在人生的边上》并推为“学者散文”的典范之作。柯灵先生也将梁、王两家作品“相提并论”,认为“这两家都是学者兼翻译家,所作小品,冶散文杂文于一炉,风貌颇多近似,有的连内容题目也几乎雷同,但剪裁意蕴,各有蹊径。”“王作更贴近现实”。这一评断,可谓精当,就其“蹊径”而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师,其散文创作成就辉煌,别具一格,魅力无穷,是梁实秋先生非凡智慧的艺术结晶,是支撑中国文学殿堂的又一坚强柱石。本文从三方面入手评论:认为《雅舍小品》(合订本)重在“趣”字,其无所不谈且乐观旷达,幽默而书卷味特浓,是艺术的人生百科全书;雅舍怀旧重在“情”字,以真情胜,以细节胜,以史实胜,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雅舍谈吃》是美食香味和“乡愁乡思”的有机融合,由饮食文化寄托乡思乡愁是其创作意蕴。以此评论欲达“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之效。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以散饮誉坛,他非常重视散小品的语言艺术,其代表作《雅舍小品》不仅内容丰富,格调高雅,而且语言也达到了较高的造谐,主要表现为清新自然,洗练畅达,雍容典雅,幽默诙谐等。  相似文献   

19.
【课例回放】(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雅舍》一文。谁知道梁实秋?生:他的散文写得非常好,他好像考入了清华,后来在清华教书。师:还有吗?生:他好像还有作品《白猫王子及其他》。师:知道他的散文集了,很好,这已经不错了。有没有人读过梁实秋的《雅舍》?有吗?  相似文献   

20.
散步     
梁实秋是现代“散文界的一代宗师”。其散文作品融文人散文和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幽默。梁实秋推崇作文要“简短”,主张文章要深(描写要深刻)、要远(意思要远大)、要高(格调要高雅),就是不要长(篇幅不一定要长)。因此,他的散文虽然涉材宽泛,旁征博引,却行文简洁,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前期散文浪漫典雅,谐趣幽默,平淡悠远而又内蕴丰盈,以《雅舍小品》为代表。后期散文以怀念故人、思恋故土为主,朴实诚恳,深情绵邈,韵味醇厚,《槐园梦忆》是其中感人至深的篇章。本期所选的《散步》,是一篇典型的“闲适”小品,不疾不徐的文字表述中,显现出作者温和恬然的生活追求和置身物外的精神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