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1991年 ,摩托罗拉公司倡导 ,多家公司参加 ,成立“铱”公司 ,后称“铱”世界通信公司。2)卫星设计、研制 ,历经6年。3)用美波音公司“德尔它”火箭、俄国“天顶号”火箭、中国“长征”火箭使约70颗“铱”卫星发射入轨 ,其中有数颗失效。至1997年底基本发射完毕 ,进行测试。4)1998年11月1日全面投入正式运营。手机供应商不能及时批量供应 ,有技术问题 ,用户数增长一直远低于计划发展数。股票曾涨至72美元多。5)系统设计容量以百万用户计 ,计划1999年底发展用户60万。到1998年底 ,仅得用户3000…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卫星以地面电视台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吸引着各国政府和广大的电视观众,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发射试验广播电视卫星或者广播电视卫星。1974年,美国最早发射了“应用技术卫星——6”,进行多频段的电视广播试验;加拿大于1976年发射了“通信技术卫星”,用12,000兆赫频段进行电视广播试验;日本于1978年也发射了试验广播电视卫星;印度利用美国的“应用技术卫星——6”,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育电视广播试验;苏联发射“荧光屏”静止通信卫星,实际上是一颗实用的广播电视卫星,它使全国特别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电视信号覆盖问题,得到了解决。没有发射广播电视卫星的国家也纷纷制定计划,或者购买,或者自己研制。如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狭长如带的智利,南亚各国以及国土毗邻的西欧各国,都准备发射广播电视卫星。德国和法国合制的广播电视卫星“交响乐”,将于1983年投入使用。“广播电视卫星热”已在世界范围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始于1970年4月24日那个漆黑的夜晚。 在酒泉东北大约300公里的戈壁深处,一枚长征一号火箭从发射架腾空而起,火箭顶端携带着一颗173公斤重的铝合金球体,那就是著名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虽然比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正式带入到世界“太空俱乐部”。 此后,在短短的30多年间,中国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实现了载人飞行。现在,中国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深空——月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国家计委透露,中国将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研制发射首颗电视直播卫星,并力争在两至三年内发射上天。届时,我国将在目前用通信卫星进行直播试验的基础上,全面开通广播电视直播业务,并适时开展卫星信息传输服务业务。 我国可望三年内实现电视卫星直播  相似文献   

5.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0,(48):18-18,20,22,24
焦点 中国成功发射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京时间12月18日凌晨4时2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6.
近来,电视屏幕和报刊上频频出现中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四号宇宙飞船及“神舟”四号凯旋的镜头和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激起了人们对“航天”这个神秘天疆的特别关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新闻报道也拓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遨游太空,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新闻报道的序幕。经历过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人们,心中都定格着这样一个镜头:卫星发射当天,人们聆听着收音机里的“东方红”乐音,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在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成为大家竞相争读的新闻“大餐”。 此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一颗颗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海洋卫星相继升空,“亚星”、“澳星”、“铱星”等外国卫星也由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顺序送入预定轨道。空间探索多一项成果,航天新闻报道便向前迈进一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航天新闻报道已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从纸质到网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魏佳 《声屏世界》2003,(8):15-16
原定2003年发射的中国第一颗电视直播卫星计划已取消,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电视直播卫星?本文作者分析了中国发展直播卫星系统的必要性,并就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资金问题、与现行法规的抵触及节目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三下深泽     
在我台新举办的"卫星发射台"特别节目中,先后"发射"(广播)了深泽县的三颗"卫星".这是一次比较集中的,连续的报道.第一颗"卫星"是"深泽县赵八庄打并班创造八小时打一眼机井的奇迹";第二颗"卫星"是"乘卫星、驾火箭,连创新纪录,罢吕村和南张庄打井班超过了赵八庄",第三颗"卫星"是"打井卫星光芒四射,深泽县二十小时消灭虫害".发射这三颗"卫星"对全省提前实现机井化,对当前各项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参加了这三颗"卫星"的发射工作,现在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卫星技术是火箭和电信两门科学的复杂综合体。1945年,美国工程师、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就曾提出过发射通讯卫星的设想,并且描绘了通讯卫星的大致轮廓。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到1982年为止,已有2000余颗绕地球轨道或太阳系其他轨道高运行的卫星发射升空。通讯卫星是为通讯传播服务的宇宙轨道飞行系统。第一颗实验性通讯卫星“回声Ⅰ号”(EchoI)是于1960年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发射的。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曾为无线电信号的大范围传播作过不少研究。  相似文献   

10.
知识林     
激光技术进军新领域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一步研究和汗发激光技术的新用途,以便使这门高新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耕云播雨巧调节目前地球气温升高,气候普遍转暖,科学家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对此,科学家和有识之士已经发出警报,利用激光控制气候,具体实施办法是,发射4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上配置激光发射装置和巨大的反射镜,4颗地球卫星上发射的激光互相碰撞。这样,当太空中红外线通过时,就会被与红外线能量相当的激光阻挡,发生折射并照到海面,产生气流,兴云播雨,以此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清污除垢无须忙有人喜欢在公共建筑…  相似文献   

11.
(续上期)3、自办卫星电视应“善假外物”.不一定非得自己发射卫星,完全可以多条腿走路。虽然自办卫星电视节目必须得靠卫星才能成为现实,但却并不意味着凡自办卫星电视节目就得自己国家发射卫星,当然,能够自己发射属于自己的卫星更好,倘若不能,完全可以走“借船出海”向别的国家租用卫星的路子,这一点也不跌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曾拍板租用一颗美国卫星,由这颗卫星完成尼克松访华的卫视传播,周恩来的举措不仅富有政治智慧,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遍观世界各国,搭别国的星办自己的卫视节目的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卫星广播发展之路,对于研究我国电子媒介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于1970年发射成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1984年发射成功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1988年发射成功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到1993年底,通过租用、购买和我国自行发射的卫星,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82.1%,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76.3%。1994年底,我国将发射自行研制的大容量通讯卫星一东方红3号。九五期间将使用Ku波段卫星。届时中国的受众将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电视和广播服务。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04,(7):63-63
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9家公司将参加越南第一颗通信卫星的发射协议投标活动。这颗卫星计划于2005年晚些时候投入运营。据报道说,该项投标竞价金额高达2.5亿美元,主要包括发射一颗通信卫星、建设一个地面控制中心、转让技术和购买保险等。这颗已被命名为“Vinasat”的中型通信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刊》2024,(1):2-3
<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推荐《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万物之中皆有科学,莎士比亚的作品亦是如此。“朱庇特”本人出现在《辛白林》的结尾处,而舞台提示则要求四个鬼魂围成一圈跳舞,这是否暗指伽利略新发现的四颗木星卫星?当哈姆莱特想象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时,他是否在暗示一个新的无限宇宙?该书作者化身为向导,  相似文献   

15.
《航空档案》2007,193(4):75-79
“在击毁距地面大约540英里(约869千米)轨道高度的该国一颗气象卫星之后,中国继美苏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进行反卫星武器试验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具备打击包括低轨道的军事图像侦察卫星在内,近地轨道空间内大约300多颗在轨卫星的能力。”——《The New York Times》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23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运营的BS—2号广播卫星。事实上,这是世界上第一颗直接广播卫星。直接广播卫星与普通广播卫星基本不同的是,它将电视节目直接发送到电视用户。日本本土电视用户只要备有盘形天线和与其配套的转换器及调谐器,即可直接收看从卫星上发送的节目,而不再需要通过电视发射台接受发射讯号。  相似文献   

17.
GPS的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System),由美国国防部投资建造。GPS卫星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21颗导航卫星,3颗备用星。21颗卫星运行在距地面20183公里,同赤道面夹角为55度的6条轨道上,各轨道间隔为120度,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根据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准确地测量到物体的瞬时位置,包括经纬度、高度、速度和时间等,这就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天地》2008,(11):53-53
还记得上次的谷歌卫星发射么?谷歌投资的全球清晰度最高的商用成像卫星“GeoEye-1”拍摄的首张照片——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库茨敦大学(Kutztown University)的鸟瞰图曝光。图片是相当的清晰,这张照片拍摄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7日中午,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8,(9):6-6
据沃华传媒网:6月9日.中国首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九号”升空,该星覆盖全中国.地面居民只需要不到半米的天线(俗称“小锅”)就可以接收到47套免费电视节目和47套免费电台节目。  相似文献   

20.
小卫星     
说到卫星,你的头脑中可能马上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你可能从未听说过可以托在手上的卫星。但是,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研制小卫星,在空间飞行的小卫星已达300多颗。其实,人类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是一颗小卫星。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