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师有两个徒弟,大徒弟做事总是很稳妥,深受禅师喜欢,二徒弟总是急三火四,少不了挨师父训斥。二徒弟见师兄很受师父重视,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暗中学习他怎样做事,发现师兄无论干什么总比自己慢很多。他很高兴,以为找到了做事的妙诀。这天,师父让两个徒弟去山下担水,二徒弟故意磨磨蹭  相似文献   

2.
人生莫自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徒弟学艺三年后,觉得自己不错了, 便向师父表示自己可以出师了,请求师父允许他自立门户。师父没有回答,只叫他去装满一桶石头来, 徒弟依言做了,师父指着装满石头的桶说:“满了吗?”徒弟回答:“满  相似文献   

3.
见我心     
徒弟问师父:“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真的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吗?”师父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心里边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闭上眼睛,在心里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师父说:“你再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根毫毛。”徒弟照做了。师父问他:“你造那么大一座城堡,是用你的心造的吗?”他说:“是啊,我自己想出了里面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幽默丛林     
尊姓 师父对徒弟道:“如果有客来,你先要问他尊姓,然后再来通知我。” 一天,王先生来看师父。徒弟认得他,却照例问道:“王先生,尊姓?”  相似文献   

5.
满了吗     
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功德圆满,便向师父表示,自己可以满师了。师父未回答,只叫他去装满一大碗石头来。徒弟依言做了。师父指着装满石头的碗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便抓起一大把砂子,撒满了石头的缝隙,又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再向碗中撒入石灰,再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又向碗中倾入大量的水,还是没有水溢出,继续问:“满了吗?”……结局是:那位自满的徒弟再也没答上话来。  相似文献   

6.
卞文志 《科学启蒙》2015,(Z1):88-89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  相似文献   

7.
卞文志 《教学随笔》2015,(Z1):88-89
<正>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  相似文献   

8.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把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9.
收心与放心     
南方 《老年教育》2010,(6):22-23
师父年事已高,他要在两个徒弟中选出一位,接替他担任寺院住持。两个徒弟都聪慧伶俐,一时难以定夺。于是,师父想出一计,叫来两个徒弟,分给每人一斗谷种,然后对他们说:“你俩把这些谷种拿去,使它增值。两年后再来见我,谁收获的谷子多,我就将住持的位置交给谁。”  相似文献   

10.
禅宗有这样一个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r。”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子中,沙一点都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  相似文献   

11.
秘方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师徒两个相依为命的盲人,每天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一天师父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徒弟叫到床头,紧紧拉着他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  相似文献   

12.
见我心     
<正>有一个徒弟在寺院里修行,他问师父:"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想法会有很大的区别吗?真的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吗?"师父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你心里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就闭上眼睛,在心里建城堡,里边有多少根柱子,有什么样的房间,他建啊建啊,建了  相似文献   

13.
<正>厨房里,徒弟跟着师父剥鹌鹑蛋,徒弟没一会就剥坏了好几个,而师父却一个坏的也没有,徒弟敬佩地说道:"师父,您真厉害,能教教我怎么剥吗?"师父看了看被剥坏了的鹌鹑蛋,生气地说道:"笨蛋,剥坏了把它吃掉不就完了?"十一一大早,老妈问:"儿子,放假怎么宅在  相似文献   

14.
经验·历程:师父都有一颗热切期盼的心,期盼徒弟快速成长,希望徒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指导徒弟不能急于求成,师父应多借鉴同行的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徒弟成长。  相似文献   

15.
机智的台阶     
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见墙角下有垒起的石头,他一看就知道这是徒弟违反寺规,跳出寺院玩乐去了。正在这时,老禅师听到墙外有脚步声,知道是徒弟回来了,于是他躬下身体,趴在石头上,让翻墙的徒弟踩着他的背下了墙头。徒弟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踩着的是师父的脊背,顿时觉得无地自容,后悔不迭。但出乎徒弟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拍着他的肩膀平静地说:“时间不早了,快回去吧!”在化解矛盾时,老禅师宽容大度的教育机智令人叫绝。同时,我们也对老禅师巧妙设台阶以唤醒徒弟的做法而深感钦佩。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也应该给犯错误的学生一…  相似文献   

16.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无不出于爱的目的,但只有在学生得到爱的体验时,才能从心里真正接受批评,进而改进不足。禅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赶去向师父辞行,说他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师父让徒弟装来一大碗石子,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子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问。“这回满了。”  相似文献   

17.
盲目的坚持     
一对师徒走在路上,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师父问他:"为什  相似文献   

18.
临摹裂缝     
有一位非常出名的临摹师,其临摹技艺超群,享誉圈内。他带有三个徒弟,每个徒弟几乎都得到了他的真传,临摹真品,胜似真品,更在颜料、颜色和纸张素材等细节方面,处理得精致微妙,只是他们在为人处世和心态修养上,未及师父,各个都恃才自傲,接别人的活计时,都显得很清高。  相似文献   

19.
笑点搜罗:1.八戒——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唐僧对他寄予了多大的希望。2.可事实严重打击了唐大师父,他亲爱的徒弟八戒面对美食,早把他老人家的厚望丢到脑后去了。3.八戒喜欢美食,可美食不见得喜欢他呀!  相似文献   

20.
也许大家都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相处,偶尔也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999根弦,离1000根弦只差1根了。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中,当你弹断了第1000根弦的时候,你才可以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根弦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父还是个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50多年来,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一声脆响,师父终于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