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混入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分子宋江,在篡夺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权后,推行投降主义路线,把这支农民起义军引上了接受招安的道路。如何看待宋江受招安?鲁迅曾经有过非常明确的回答:“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  相似文献   

2.
《水浒全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表的是宋江一伙接到招安诏书后准备赴京接受招安的一段文字。其间,宋江接连干出了接诏、遣散、买市、拔寨四件大事,完成了他对梁山农民革命事业最后的大叛卖。开头是接诏。宋江一听说招安使节来了,简直是心花怒放,一面派人到济州去迎接天使,一面从济州到梁山搭了二十四座山棚,结彩悬花,鼓乐齐鸣。宿太尉上山时,宋江率众头领“离寨三十里,伏道相迎”。上得山来,在忠义堂上备好香案,将御书丹诏放在正中。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最近指出:“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示了宋江这个投降派的反动本质。宋江通过对晁盖的革命路线的修正,推行了一条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路线,用以达到接受招安、效忠皇帝的卑鄙目的。凡是搞修正主义的都是投降派,修正主义就是阶级和民族投降主义。我们要用马列主义的阶级观点去剖析宋江投降主义的真面目,弄清修正主义和投降主义,从这个反面教员身上吸取必要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评论《水浒》,不仅要揭露投降派宋江的丑恶嘴脸,而且应当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招安”政策的反动实质。在《水浒》中,宋徽宗面前的一些大臣,围绕着“招安”与镇压的政策问题,曾吵个一塌糊涂。御史大夫崔靖是主张招安的,奏道:“臣以为招安纳降,假此以敌辽兵,于公私两便。”太守张叔夜也是这个主张,逢人便讲:“论某愚意,招安最好,只以甜言美语抚卹,不教国家损兵折将,虚耗钱粮。归降之后,必与朝廷建功立业。”但高俅却高声反对说:要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深刻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几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揭露了宋江搞阶级投降的真面目。但是,长期以来在《水浒》评价中,却有许多为宋江之流的投降主义路线辩护的论调。  相似文献   

6.
江湖骗子,巧于营钻,善在这里“借得”,那里“买来”。为了“一本万利”的生意,什么肮脏也不知,什么手段都使得出。宋江是活生生的一例。宋江出自大地主阶级的娘胎,是封建王朝镇压劳动人民的一条鹰犬,因为在和高俅一派狗咬狗的斗争中失利,而潜入梁山投机造反,即所谓“暂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等朝庭赦罪招安。”  相似文献   

7.
水浒在宋元说话中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水浒故事,是以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为骨架构造的。 宋江在北宋末期,率同三十六人,往来穿梭于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作“流寇”式的斗争有一年多,也曾使官兵们大伤脑筋。没奈何,侯蒙就出来向朝廷建议招安他们,让他们去打当时闹得更厉害的方腊起义军;宋江也就真的接受了招安。但受了招安之后还是“贼心不死”又想要复叛。终于复叛未成,遭了暗杀。 这便是我们从现存文献中可以隐约推  相似文献   

8.
北宋末年的宋江三十六人起义是《水浒传》的原型,对后世影响很大。宋江受招安导致起义失败,李若水写于在元城县尉任上的一首纪实诗《捕盗偶成》对此有所披露。经考证,宋江等人宣和三年末在大名府活动,宣和四年二月在大名府接受招安,不久率部开进大名府城,接受招安后,即率部随宋军参加伐辽。在宋江受招安这个情节上,《水浒传》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只是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将宋江率部开进的大名府城指为东京开封府城。  相似文献   

9.
编者推荐:卒章"这帅旗攻打官军可用,在招安之后还可以用",含义很丰富。此文可变格用于以"反对投降"为主旨的材料作文:补充宋江接受招安的材料。也可变格用于以"注重策略"为主旨的材料作文:补充宋江讲究斗争策略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水浒》中的宋江,本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派。可是过去许多关于《水浒》的评论,却把这个投降派美化为革命派,说对宋江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他后期受了招安;也要看到他前期对发展梁山起义事业的贡献。所谓“壮大了起义队伍”;“取得了”多次打败官军“进剿”的“辉煌战果”;善于“团结人”,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仍不失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等等。这种“宋江前期有功论”,貌似公允、全面,其实是用折中主义偷换辩证法,用修正主义的阶级调和论代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依然是为叛徒辩护,为投降主义路线唱颂歌。  相似文献   

11.
宋江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造就了梁山的辉煌,但也由于宋江坚持招安使梁山队伍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对宋江的重要性研究者有共识,但关于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历来多争议,从忠孝仁义的角度来看,宋江的孝、仁、义都只停留在表面,忠才是宋江思想里的坚持,这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在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中,是反对皇帝,推翻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建立农民的革命政权;还是“替天行道”、“全忠仗义”,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是区别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主要标志。宋江和晁盖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集中表现在反不反皇帝上。  相似文献   

13.
《水浒》第七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情节:宋江为了尽快实现其“顺天”、“护国”的投降主义目的,急不可待地带领心腹柴进,以“观灯”为名,来到京城,一方面想去走皇帝宠妓李师师的“后门”,求其“下情上述”,争取“招安”;另一方面则千方百计寻机觅径,面见皇上,直接“告一道招安赦书”,以成投降“正果”。柴进趁元宵节“张灯结彩”、“人闹马嚣”之际,潜入皇宫禁院。当他摸到皇帝书房时,“但见素白  相似文献   

14.
《水浒》中的宋江,时刻哼着“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的调子,念念不忘投降、招安,“尽忠报国”,是一个十足的奴才。然而,《水浒》却在这个奴才的脸上涂了一层发光的油彩,把他装扮成英雄。奴才终归是奴才,决不会因为涂了油彩而变成了英雄。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宋江的“替天行道”略加剖析,撕去它的种种伪装,宋  相似文献   

15.
《水浒》中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从哪里来?是来自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地主阶级的反动性?这是《水浒》评论中的一个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文化大革命前的多数《水浒》评论者,大多认为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来自农民的“局限性”,并以此来为宋江的投降行为辩护,美化宋江。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歪曲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混淆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阶级界限,抹煞了农民起义军中的革命派和投降派之间的路线分歧,歌颂了投降叛变的可耻行为。毛主席说:“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毛主席的指示揭露了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阶级实质。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贵族、皇帝这些封建的统治阶级,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  相似文献   

16.
江依夕 《新读写》2010,(1):60-60
看完《水浒传》,“忠、义”二字始终在我脑海中飘荡,挥之不去:宋江自始至终不忘接受朝廷招安,是“忠”;车逵自始至终对宋江“忠”心不二,哪怕最终被宋江亲手毒死也无悔,是“义”。在书中,随处可以看见“忠义”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在菊花会上,当宋江公开喊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投降主义口号时,立即遭到了李逵这个农民起义英雄的强烈反对。“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并起身一脚,踢翻了酒宴席! 好!这一脚踢得好! 虽然菊花会这场斗争的结果是投降主义路线占了上风,但是,这一脚正踢到宋江这个效忠封建皇帝、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奴才的要害上。宋江满以为通过“排座次”,他巳经掌牢  相似文献   

18.
宋江这个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在他上梁山以前就极力鼓吹招安,上梁山后,他更是迫不及待地等待招安,奴颜婢膝地乞求招安,卖力地推行投降主义路线,成为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的一只忠实走狗。菊花会,正是他为公开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精心策划的一次黑会,是一个大阴谋。在会上,宋江借赋词明志之机,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抛出他“替  相似文献   

19.
育英同志: 接到你的来信,介绍你们那里热烈地评论《水浒》的情况,很受鼓舞和启发。来信谈到有这样一种观点:《水浒》中的李逵反皇帝固然很坚决,可是照他那条道路走下去,不是晁盖当皇帝,就是宋江当皇帝,最终还是脱不出封建制度的束缚,跟不反皇帝的结局不是一样的吗?那么,这与宋江主张受招安,在本质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还有一种观点:金圣叹否定宋江,我们也否定宋江;金圣叹反对招安,我们也批判招安。这个问题如何理解? 我想,这两个问题不是今天才产生的。根本是由于在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统治下,长期宣传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的影响。今天,应该通过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予以澄清。先谈谈你提的第一个问题。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看问题必须首先划清“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否则就会把问题的性质弄混淆了”。划清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对《水浒》来说,就是要划清坚持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同推行叛卖革命的投降主义路线的界限,就是要划清奴隶与奴才的界限。李逵是  相似文献   

20.
宋江正式受招安时,皇帝派了太尉宿元景带去了御诏。诏书内称:“……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泊,将宋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云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